对于抢劫的人来说,他们的抢劫目标一般以贵重物品为主,比如抢银行、珠宝店或者奢侈品店。但是耐克作为一个生产运动产品的企业,为什么屡屡遭受抢劫呢?
在本期内容中,我们以美国学者Douglas B. Holt的“Cultural Strategy”理论为基础,从耐克曾经的品牌传播角度,探究这个品牌的某些深层次问题。这些深层次的“原罪”,塑造了耐克的品牌形象,也为当下的抢劫埋下了隐患。
撰 文 | 范米扬
责 编 | 施 杨
疫情之后的两年,美国发生了数次种族冲突和骚乱。2020年5月25日,两名明尼苏达州的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黑人乔治·弗洛伊德意外死亡,引发了各地的抗议示威活动,并逐渐演变成蔓延到全美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在抗议和游行的同时,美国有些城市也发生了骚乱,许多黑人群体开始走上街头,对一些店面进行放火和抢劫,导致了许多商家蒙受了经济损失。
国内网友把这些借着骚乱而抢劫的行为称为“零元购”,这些“零元购”的商品涉及了珠宝首饰、奢侈品和耐克运动鞋。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普遍的疑问,那就是抢劫珠宝和奢侈品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这类商品以贵重而著称。但是,为什么这些群体要抢劫耐克呢?耐克的运动鞋既不贵重,也不奢侈,为什么黑人群体对这个品牌情有独钟呢?
BLM运动中的美国黑人在抢劫耐克产品
实际上,这跟耐克发展过程中基于种族的品牌战略有关。也就是说,耐克已经把“种族矛盾”的议题写进了品牌基因,并成为某种品牌“原罪”。
改变命运的一次社会潮流
在耐克创业早期,它的营销手段跟种族没有关系。耐克在一开始只是运动产品市场上的后起之秀,无论是阿迪达斯、鬼冢虎,还是Brooks和锐步,他们的成立时间都比耐克要早,并且销量也是远远领先。虽然耐克的创始者菲尔·奈特(Phil Knight)和比尔·鲍尔曼(Bill Bowerman)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专家,他们也在跑鞋的领域做出了种种材料和设计创新,但是在最开始,耐克确实是以市场追赶者的身份在运营。
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右)和比尔·鲍尔曼(左)
真正让耐克初具品牌规模的,源自于美国的一次社会潮流运动。
这个潮流就是流行于全美的跑步热潮。美国人向来喜欢强对抗性的集体运动,比如橄榄球、篮球、棒球等,都是他们的最爱,而跑步这种无聊和枯燥的单人运动,更像是修行耐心和自我折磨,引不起美国人的热爱。
但是,在战后,美国却突然出现了跑步热潮。无数男男女女开始穿着专业装束,奔跑在大街小巷。如果你对于这场潮流没有概念,可以想一下《阿甘正传》里的主角阿甘。在影片中,少年的阿甘正是通过奔跑摆脱了腿上的枷锁,而中年的阿甘又用跑步的方式横穿美国,并引起了广泛的效仿。《阿甘正传》里的多人跑步情节,正是取自于那个时代的现实。
《阿甘正传》中,阿甘带动了跑步运动
关于跑步为什么在美国兴起,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中产阶级数量增多,城市里就会出现跑步热潮;也有人认为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欧洲崛起,让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变得艰难,工作压力增大,于是跑步成为抒发群体压力的出口。
耐克超越了阿迪达斯
但是,无论跑步热潮是出于什么原因,耐克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跑鞋是他们最有优势的产品。
鲍尔曼在1965年设计了后来举世闻名的Nike Cortez跑鞋,这款跑鞋运用了新的材料技术和独特设计,能做到让脚掌舒服的同时,做到有效缓震和提高抓地力。Cortez跑鞋经过市场的不断发酵,终于在70年代赶上了难得一遇的机会点,也就是这场跑步运动的热潮。在电影中,阿甘跑步穿的那双鞋子,正是这双Cortez跑鞋,而也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跑鞋后来被称为“阿甘鞋”。
耐克早期的Cortez跑鞋广告
过硬的产品,出色的广告,以及突然出现的热潮,让耐克取得了爆发性增长,并使其在70年代的最后一年,销售额超越了阿迪达斯。这是耐克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里程碑,标志着弱小的小弟扳倒了强大的大哥,耐克未来变得不可估量。
但是,好景不长。
超越阿迪达斯之后,耐克继续享受了4年的高速增长期,但是到了1983年,耐克的销售增速开始放缓——不但增长速度变慢,还呈现出下跌之势。这个时候,菲尔·奈特和耐克的高层开始焦虑起来,他们害怕耐克会就此衰落下去,重新被市场打回原型。
80年代的耐克营收状况
社会的伤痛与耐克的机会
不过耐克是幸运的。在经历了增速放缓之后,耐克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财富密码,重新实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让耐克在此后的十年实现了十倍的规模扩大。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次新的机会,让耐克成为黑人群体最喜欢的抢劫对象。这个财富密码,要从耐克和迈克尔·乔丹的合作开始说起。
乔丹与第一代Air Jordan球鞋
1985年,耐克跟乔丹签订了商业代言合同,并推出了后来名声大噪的Air Jordan系列篮球鞋。在1987年之后,耐克重新实现了高速增长,彻底把其他品牌甩在了身后,成为全球第一运动品牌。
高速增长的原因,是因为新的品牌策略,这个策略就是关注美国的种族问题。
美国曾经的种族抗议运动
针对非裔美国人的种族歧视,向来就是美国社会的一个伤痛。1963年,民权活动价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标志着种族平权运动达到高峰。一系列的运动在制度的层面缓解了种族歧视,但是黑人群体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却每况愈下。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不可言说的种族差距,而且平权运动也让相当数量的南方保守派黑人家庭解体,许多人放弃了农场的传统工作,来到工业发达的北方打工。
最终,到了80年代,美国出现了市中心的贫民窟现象。城市市中心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经济发达和商业繁荣的地方,但是在那个年代的美国却不然。在美国许多市中心,居住着大量的贫困黑人,这些黑人没有条件接受优质的教育,也无法找到高薪的工作,许多非裔的孩子生活在暴力、枪击和贩毒的之中。高犯罪率使得白人中产阶级普遍搬离市区,住在更安全的郊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中心的贫困化。
美国底特律市中心一处破败的地方
贫民窟现象蔓延在美国,大多数品牌选择对这类议题避而不谈。但是耐克不是这样的品牌。
实际上,耐克在种族裂隙中,看到了自己的商业机会。
点击图片登录喜马拉雅收听本期播客内容
社会裂隙上的品牌神话
从1987年开始,耐克作为一个运动品牌,她的推广策略开始有意向黑人群体靠拢。耐克的营销部门制定了一个后来被证明非常有效的品牌策略,这个策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一是关注贫民窟里不平等的种族现实;二是把体育运动描述为黑人群体的人生出口。
在这种策略的安排下,耐克邀请了知名的黑人电影导演Spike Lee跟乔丹一起合作拍摄广告片。Spike Lee是潮流文化的民间领袖,在黑人群体中间有着极强的号召力。他操刀拍摄并亲自出演的一系列广告,使得耐克受到了非裔美国人的欢迎,加上乔丹本人和NBA篮球运动巨大的号召力,使得耐克成为了一个有思想和有调性的品牌。
Spike Lee与乔丹在广告中的形象
后来耐克乘胜追击,又邀请不同的黑人导演和明星拍摄了一系列针对种族问题的广告,这些持续多年的广告让耐克受到了黑人的热烈欢迎,成为了他们的心头好。同时,在这个策略之下,耐克自身也超脱开了“鞋商”的实际身份,进化成为某种文化符号,助推耐克成为一个超级体育品牌。
耐克采用黑人元素的广告截图
这些传播策略,造成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黑人群体对耐克的产品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他们喜欢购买耐克,也感激耐克对于他们的关注,更崇拜耐克背后代表的体育明星和拼搏精神。这种情感倾向后来又在耐克长达几十年的广告宣传中不断加强,使得许多黑人觉得耐克这个品牌是“自己人”。
而这种喜欢与崇拜,也恰恰是某些黑人在骚乱中洗劫耐克店的根本原因。在他们心中,耐克的价值可以跟那些奢侈品等同,尽管两者的实际价格差距很大。
在本期的播客节目当中,我们还关注了耐克针对女性群体采取的平权广告策略、针对中国市场采取的文化宣传策略(这种策略跟诸多热门国产电影的套路是相同的)。另外,我们在节目中还讲解了三个对耐克常见的误解,即为什么耐克说不是依赖技术优势起家的,为什么说耐克不是依靠明星代言战胜对手的,以及为什么Air Jordan系列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商业失败。
欢迎大家扫码收听我们的节目,也欢迎大家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等平台关注和分享“迷因电波”。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播客信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