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易得,牌照难求。
金融牌照是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如今,一帮互联网巨头们都爱扎堆开银行,没有任何金融背景却要抢传统银行业的饭碗。然而银行不是想开就能开的,但凡要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都必须先取得与之对应的金融机构许可证。
于是,牌照对于想要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跑马圈地巨头们而言,不仅仅成了一种开展业务的资质,更有了开疆扩土、拓展版图的意味。
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大巨头简称)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一边开启“混业经营”模式搭建金融帝国,用他们的野心不断冲击传统金融行业;一边也将牌照的争夺演绎到了白热化阶段,导致个别牌照价格飞涨。
在我国,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最为主要的“七张牌照”略有所不同:
  • 传统金融——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金融租赁
  • 互联网金融——银行、保险、基金、信托、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
对土豪企业来说,拿到一张尚且不易,能集齐7张的——“召唤神龙、纵横天下

2017年3月,滴滴先于乐视,准备耗资4.3亿元收购一九付的消息不胫而走,听说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7年12月,尘埃落定,醉翁之意在牌照,滴滴3亿元收购后只接手牌照。
牌照昂贵如斯,这是2016年8月之前完全没有的景象。
超级流量入口、庞大数据资源、各类消费场景,决定了互联网企业有动机和条件做金融。而且,即使是它们对于金融产品的微小改造,都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诸如被阿里“定制”后的货币基金产品——余额宝,这样的新兴金融业务,有些已经被纳入监管范围,如采用牌照制或备案制监管,有些则依然在野蛮生长。
这些新兴金融业务,在近年来几乎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大企业的标配,财大气粗的新玩家们在业务布局上,很多从一开始就是冲着“金融帝国”去的。
从第三方支付入局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套路,逐步形成自己的资金流闭环,进而拓展到其它金融业务,最后建立互联网金融集团。早期的支付宝是如此,后来的小米、滴滴也是如此。
毕竟,支付是金融领域的一项业务基础,掌握数据、降低成本、业务拓展都是其备受青睐的原因。再加上很多极为抢手的牌照被缩减审批规模,甚至停止发放,赶紧拿到牌照也就等于赢在了起跑线上。
2016年8月,央行宣布不再批设支付机构,并且多次要控制牌照数量,一时间催生了争夺激烈的牌照市场。
于是就有了滴滴曲线买牌。事实上,走相同重金收购路子的,还有美团、京东、万达、恒大、唯品会和小米……
对于实力雄厚的巨头来说,单一牌照的价值很有限,有牌照锦上添花,没牌照也无不可,照样可以在金融行业分一杯羹。
而一旦拥有多张牌照甚至全牌照后,从量变到质变的生态化反(借用一下贾会计的热词)就会产生,企业甚至能得到不弱于互联网渠道获客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已经凑齐7张牌照,笑傲江湖的平安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作为全牌照巨头,平安集团旗下的一系列子公司,几乎把金融领域的各类业务涵盖了个遍。
所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其实有没有牌照都能提供,无非是别人家的服务还是自己家的产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未必会有区别。但是如果站在业务数据闭环的角度来看,只有全牌照平台有机会实现用户信息闭环。
这就是全牌照的威力。都说在互联网时代,比的是谁的标签贴的细,数据颗粒小,一块块牌照无疑就是将数据连通的门。
金融牌照拿的越多,可涉及的金融范围就越广,企业持有的金融牌照数量已然和实力划上了等号。
BATJ的金融版图扩张战一向打得轰轰烈烈。马云当年的那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现在看来,或多或少也兑现了当初的豪言。
从硬牌照来看,阿里(蚂蚁金服)是绝对的大赢家,目前获得了:
  • 银行牌照(网商银行);
  • 证券牌照(控股瑞东集团);
  • 保险牌照(众安保险等);
  • 基金牌照(天弘基金、数米)等;
  • 还具有传统金融机构没有的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以及个人征信。
而Pony马虽然没有像Jack马那般高调,将金融板块独立出来并高调宣传,但也一直在默默地收集牌照,低调潜行,稳扎稳打地扩大金融版图,其金融布局也和蚂蚁金服越来越像。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相较BAT其他两位巨头,百度则显得很乏力。缺乏支付场景,入场又晚的百度钱包现在也差不多销声匿迹了。甚至,在第一批征信牌照里面,居然出人意料地只有阿里、腾讯,却没有百度的踪迹。对于希望从人工智能、数据方向切入金融市场的百度来说,缺乏这块征信王牌牌照,意味着很可能被这两位对手甩出几条街。
刘强东对互联网金融的布局要迅猛得多。2012年,京东拿下网银在线,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随后又把小贷、保理、基金销售等“小牌照”收入囊中。不过,京东在申请难度更大的银行、保险、证券等“大牌照”的突破上一直停滞不前,虽然其一直对标蚂蚁金服等新金融巨头,但始终稍显弱势。
之前在写过《京东金融估值4000亿?凭什么估值那么高》这篇文章后,不少朋友问京东金融怎么估值。其实很简单,对标蚂蚁金服,加一个汇率,就行了。蚂蚁金服估值100亿美金,那京东金融就估100亿人民币。估值为什么差这么多?或许牌照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除去BATJ,处于互联网第二梯队的TMDXS(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小米、苏宁)也没有缺席这场金融布局游戏。其中,不得不提一下苏宁集团。从2012年到2016年底,苏宁一共获得了13块金融牌照,从第一块第三方支付牌照,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民营银行牌照,苏宁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足见其出手的“稳准狠”。
时至今日,相较美团、滴滴还在花几个亿“抢购”入门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已经开始耗资几十个亿入股券商,实现长久以来的证券梦。
2019年2月19日,据阿里巴巴集团透露,已于近日完成对中金公司(中国顶尖的投资银行机构)的入股,拿下中金公司4.84%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阿里此次入股,据计算,花费高达近36亿港元。
有趣的是,中金的第二大股东正是阿里的老对手,腾讯。
蚂蚁垂涎A股券商牌已久,早在2015年就表示与德邦证券达成资本层面合作,只等监管部门的批准。可惜双方最终都没有等来这个最后的批准,蚂蚁金服入股德邦证券最终在2017年“夭折”。
结果,就在同一年,2017年9月,腾讯成功入股中金,被认为是互联网巨头首次间接获得境内券商牌照。阿里有了危机感。
2018年,阿里联手苏宁参股了华泰证券,这才算是在互联网券商领域有了块“立足之地”。
所以,这次入股中金公司,对于阿里来说,更为重要的可能还是金融七牌照难以抵挡的诱惑力。从牌照的角度来说,阿里已拥有银行、保险等领域的牌照,但券商牌照却一直拿不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规模入股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亦可算是一个补充。
阿里和平安集团的金融帝国已经让所有传统金融企业为之颤抖,腾讯紧跟其上,京东和苏宁也在疯狂争取,百度李彦宏稍显落后。
拉长周期,站在整个金融行业发展前景的角度来看,科技对金融业态的解构才刚刚起步。未来,科技渗透率越强,金融与科技的边界也会越模糊,牌照的价值也就越低。
不过,未来尚未到来,下一局,你有几张牌?
【参考资料
[1]. 京东金融:打通金融场景 剑指科技输出,孙婷,2018
[2]. 科技化浪潮下,金融牌照还有没有价值,薛洪言,2018
[3]. 出于5点考虑,新美大们必须要有一张支付牌照,馨金融,2016
[4]. 阿里的金融野心 不只支付宝,福布斯中国,2019
[5]. 旅游金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旅游消费新势力,产融结合促新生,梅昕,2017
[6]. 互联网巨头金融牌照的希图,空宇,2019
[7]. 阿里、腾讯、小米、京东四大巨头金控牌照布局全揭秘,投实,2016
[8]. 互联网巨头金融牌照布局,金融光伏,2017
图融相关主题精选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点一下"好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