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那年,他遭人绑架,在放学路上被掳进地洞。
毫无防备,也毫无还击之力。
地洞里还关着很多孩子,每天为了几根玉米,彼此像狗一样争抢。
谁都不敢反抗、逃跑,因为那样只会被打得更惨。
他拼了命地往洞口爬,没人和他一起,反而有人大声呼喊希望用“出卖”同伴来换取食物。
如今他18岁,样样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却总会在幽闭空间里战栗瑟缩,当年地洞口的那片狭小天空,成了他十几年挥之不去的噩梦。
而这一切,或许都是拜他亲生父亲所赐。
早知今日
他出生在边陲小镇,边境线风景秀丽,却也涌动着走私贩毒的暗流。
18岁时参军入伍,过硬的军事素质让他迅速成为新兵里的佼佼者。训练场初次亮相,老兵下马威似的“操场十圈”,他不仅轻松完成,还借用二战时期的预备役制度,成立临时指挥体系,带动体能较差的战友。
他可不是乐于助人,只是讨厌被拖后腿而已:
“真烦。”
“人太乱,跑得烦。”
“我替他们跑完行不行?”
“现在这么跑,组织方式有问题!”
他打心眼里不相信“把后背交给战友”那一套,认为只要自己单兵作战能力够强,就不需要团队配合,甚至在演习中也会为了完成任务而抛下受伤的战友,被领导批评还振振有词。
因为这独狼般的性格,他没少被大队长敲打,可惜苦头吃尽也不肯收敛半分。
如果说“幽闭空间恐惧症”是因为年幼时被绑架,那他现在极度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则是因为绑架一事后,父亲对他的教育。
绑架原是犯罪团伙对父亲的打击报复,“军二代”的他无辜受了牵连,当年偷偷爬出地洞后不知道跑了多久才获救,等到父亲匆匆结束军事任务,风尘仆仆归来时,他已躺在部队医院的病床上。
死里逃生的他在被子里缩成一团,小小的身躯连半张床都占不满。父亲什么也没说,却在他出院后,开始对他进行军事训练。
对,7岁,军事训练,甚至远超正常训练强度——父亲觉得儿子太弱,“还需要身边人保护”。
又惊又惧的一颗心尚未得到抚慰,就被置于更严酷的境地。负重越野、潜水攀岩、武术搏击,这场训练延续了十几年,直到他入伍才结束,整日被极限消耗着的不只是体力,还有信任、安全感……
更令人心疼的是,母亲早逝,他又因误会与继母疏远,生活中再无温暖的怀抱,角落里只剩冷冰冰的“变强”,心里的窟窿就这么慢慢变成了性格缺陷。
其实不至于走到这步田地的……
如果当初
入伍满两年时,一位战友本该退役回家,但为了救他,牺牲了。他无法释怀,请了长假回家探亲。饭桌上他若无其事,却被父亲一眼看穿,饭后又拎着白酒进了他的房间。
几杯酒下肚,他终于卸掉伪装,一边流泪一边骂自己:
“我一直按您说的,做最强的兵,可是领导说我一直坚持的都是错的。”
“我最好的战友因为我牺牲了,其实我没什么朋友,我想得最多的只有我自己!”
“我是不是不配有朋友,不配所有人都对我好?”
父亲轻轻叹了口气,突然提起很多年前的那起绑架案:
“当年你被绑架,虽然我特别想去救你,可我不能去,因为我在执行任务。”
“我再见到你的时候,我心里全是后怕,全是恐惧。”
“一个孩子在他最需要自己父亲的时候,父亲在哪儿呢?”
“我真想把你抱起来,说一句儿子对不起……”
儿子听到这里突然抬起头望着父亲,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如果当年病床上的那个7岁的小豆丁能得到这个拥抱和这句“对不起”,如果当时的害怕与无助能被父亲接住,或许后来的很多痛苦都不必经历,或许他也不会是如今这副自负又自卑的鬼样子……
他这一波三折的人生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被父母否定情绪这件事,我们或许都经历过。
豆瓣博主@汪湖骗子发了篇帖子,名字有点长:《被陌生人肢体攻击辱骂我15分钟恢复平静而爸妈对我的态度却让我破防了一上午》。
她和妈妈一起去参加讲座,起身活动时不小心把椅子向后推了一下,坐在后面的人突然爆发,先是大声指责,又伸手击打女孩头部,嘴里骂着“不要脸”这类的话。女孩道歉无果,回嘴吵了两句就不再搭理,继续讲座活动。
全程妈妈都在一边旁观,没有说过一个字。第二天吃早饭时女孩和爸妈提起此事,没想到爸妈都开始指责:“谁让你有错在先?”
帖子最后,女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孩子遭遇了这样的事情,家长不会安慰吗?”
“像我的父母这样是常态还是个例呢?”
“我真的是亲生女儿嘛?”
评论区无数人分享了自己被父母“冷漠对待”的时刻:
“爸!我的小狗死了!”
“哭个屁,不就是只破狗吗?”
“妈,我们班有个男生老推我!”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若是单凭这些细节就武断地判定父母不爱他们,确实有失偏颇,大概率在这些瞬间之外,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劳心劳力,但可惜之处也正在于此:
父母们倾其所有,命都能给孩子,却偏偏不肯讲句好听的话。
因为他们也是这样否定自己情绪的。
爱要讲究方法
传统社会文化要求男性赚钱养家、顶天立地,要求女性成为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刻板印象代代相传,他们不被允许表达疲惫和痛苦,示弱和放弃更是永远拿不上台面的选项。
前文的父亲也是借助白酒才吐露真言:
“我那样训练你,其实是为了不用面对自己的失败。”
“寄希望于你自己强大起来,不再需要别人保护。”
“是我选择了逃避。”
一方面,养育者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职”,只好将这份挫败感投射出去,用强硬和冷漠来回应孩子;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养育者认为,孩子身上一旦出现依赖、焦虑等情绪,就证明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可负面情绪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啊!
接纳孩子的情绪,永远和TA站在一起,允许TA表达害怕、无助……前提是父母也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
做到这关键的第一步,第二步要努力觉察负面情绪,看见自己在这些情绪背后的匮乏,用“勇敢承认”代替“攻击”和“投射”,进而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丰盈和成长。
养育孩子,其实也是我们和内在小孩对话的好机会,祝你我早日坦然接纳自己,诚实地对孩子说:“这不是你的错,我爱你!”
接纳情绪
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
教会孩子真诚地爱自己、尊重自己
欢迎您来7天好妈妈成长营
只需19.9元
给您一套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轻松应对各种育儿场景
成就孩子,幸福自己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了解详情↓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王美文儿,努力多写美文儿的大老王,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