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接《访美,1984》。
事实证明,领导人之间的互访的确起到了迅速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作用。
1984年1月的中国总理访美和随后4月份的《里根访华》,更像是给华盛顿外交团队的日常工作中排入了一个“强制性日程”。
逼迫其不得不尽快出台对华政策。
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83年底,这段时间中美之间更像是“政治上的解冻”。
经贸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并没有启动起来,或者说只是签了一些“框架协议”。
而以1984年的互访为契机,执政已整整三年的里根团队终于拿出了美国政府第一版完整的对华政策包。
关系定位上,美国将中国视为“不结盟友好国家”。
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在1984年1月~4月双方领导人密切的互访行程中,两国一口气签订了《工业技术合作协定》、《科学和技术合作协定》、《文化协定》等七份协议。
甚至还草签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
访华期间走进复旦大学教室的里根,一旁的女子为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
毫不夸张的说,1984年开局的四个月从根本上奠定了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的大基调。
这一系列操作对于两国关系的升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大批美国企业开始赴华投资。
以标志性的《出口管制条例》为例。
尽管美国在1983年初将中国由P 组国家上升为V 组国家(V组即盟国和关系非常好的非盟国),但实际上军民两用技术的对华转让仍需要特别审查。
口惠而实不至。
而1984年1月之后,相关审查被直接拿掉。

军迷朋友一般都清楚,052级驱逐舰的首舰112号用的就是美国通用公司的燃气轮机(合同于1985年6月签订)。
还有大家熟悉的美国出口中国那24架民用“黑鹰”直升机,也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合作项目(合同于1984年7月签订),直到汶川地震时还在发挥作用。
李先念在白宫与美国总统里根会谈,1985年。
为了更好的开展新时期外交工作,中国在八二版宪法中恢复了国家主席的设置。
之前的名义国家元首为人大委员长,由叶剑英元帅担任。
1983年的六届全国大人一次会议上,74岁的李先念以政治局常委的身份成功当选。
成为继毛泽东、刘少奇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国家主席。
不仅如此,李先念还在八十年代兼任了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职,外交是其主管的一摊儿工作。

作为对1984年里根访华的回访,1985年7月,李先念主席对美国开启了为期10天的国事访问。
将八十年代的中美关系推向高潮。
7月22日,李先念在结束访问加拿大后,由美加交界处的尼亚加拉瀑布城抵达华盛顿。
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美国,也是里根总统大肠癌切除手术后第一次接待外国领导人。
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极大关注。
访问期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并启动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之后的岁月里,这份《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一波三折,直到1998年才正式生效。
恍如隔世。
7月23日,里根总统为李先念主席举办了盛大的国宴。
美国人外交礼节做的十分到位,第一夫人南希甚至特地穿了一身中国风的红色旗袍。
访美期间,中国领导人与包括老布什副总统在内的多位高层人事举行了会谈,收到良好的舆论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里根执政的八年期间,副总统老布什在内政外交领域的存在感很强,绝不是今天贺锦丽的分量。
作为美国国内的“知华派”,老布什对于里根的决策或多或少起到了积极影响。
李先念主席和夫人林佳楣出席里根总统和夫人南希在白宫举行的国宴,1985年7月23日。
前文提到过,八十年代苏联同样希望改善对华关系。
不过由于中国在“美苏中”大三角关系里的战略定位已经十分清晰,使得苏联改善起对华关系来举步维艰。
中国方面始终强调解决“三大障碍”为前提,否则只会推动部分有限的经贸合作。
为了破局,苏联方面甚至耍起了一些小聪明。
1985年12月23日上午,访问欧洲回国的李副总理在途经莫斯科时,与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组织了一次商贸领域的商谈。
中苏商贸会谈的过程中,一位苏联副外长匆匆赶了过来,称戈尔巴乔夫想会见一下中国客人。
苏联最高领导人如此降尊屈贵,中国方面实在没有办法。
在迅速请示国内意见后,中方便与之举行了一次简短的礼节性拜访。
怎料塔斯社却把临时起意的礼节性会见称作“短期访问”对外宣传,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不得不迅速发表谈话,再次谴责苏联入侵阿富汗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等等。
戈尔巴乔夫与撒切尔夫人
从上面的小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八十年代中苏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再是六七十年代《全面战备》剑拔弩张的那种。
对于中国来说,更多成了一种策略。
小平同志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初,就曾敏锐地指出发展中美关系的筹码所在:
“为什么国际上愿意拿钱、拿设备帮助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强大了可以牵制苏修。假如你软弱,帮助你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
——《邓小平同志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情况报告上的讲话》1979年3月16日
纵观八十年代中期的中苏交往,规格基本被严格局限在副总理谈商贸问题这一层级。
战略定力十足。
国际外交中,副总理出面谈商贸是非常常见的情况,相对不是很敏感。
其政治含义远不如外长的正式访问。
因为外长是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直接代表国家立场的。
实际上,中国外长正式访问苏联要到1988年12月了,出访的主要任务已经是在为中苏首脑会晤做准备。
回顾历史,七十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始终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正如上一篇《访美,1984》中介绍的那样,即使在所谓的八十年代蜜月期,同样爆发了很多冲突。
满打满算,真正全方位合作的时间只有1984~1989这五年。
还是多拜苏联老大哥所赐。
黑云压城》之后,像前面提到的应用在112舰上那四套通用公司LM2500燃气轮机,美方随即借故停止了相关维修保养工作。
技术转让更是无从谈起。
不得已,中国再次转向原苏联系统产品,继续踏上自力更生的模仿创新之路。
1985年李先念主席访美结束后,中国国家元首下次访美要到十二年后的《访美,1997》了。
倏忽之间,犹如沧海桑田。
在跨越世纪的关口,更严峻的挑战摆在了中国面前。
参考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