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魏春亮。

我特别喜欢的作家王小波,讲过一个滑稽的故事。
是说,有一次他到外地开一个会,看到一位男会友穿了一件文化衫,上面用龙飞凤舞的笔迹写着一串英文:
OK,Let's  pee!
这个口号,简洁利落,有着积极的语调,很是让人振奋,正符合大家对正能量的向往。

就是这个pee是什么意思不大明白,念起来也不大对头。
回来一查,果然不出所料,是尿尿的意思。搞明白了全句的意思,王小波就觉得这话不那么激动人心了。

王小波说这个故事,当然不是讨论小便的问题,他是想指出:

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是在干什么,然后再决定是不是需要积极和振奋。
近来的好多让人“积极和振奋”的正能量,都让我想起这个故事。

为确保区域核酸检测100%,玉树州称多县珍秦镇的“大白”们,高擎党旗,骑马深入牧区生产第一线,为老弱病残上门采集核酸检测。

飘扬的党旗,奔驰的骏马,辽阔的草原,看得人热血沸腾。

无独有偶,北京延庆,大白身着防护服,爬坡过坎,每次深山徒步3小时、来回约10公里核酸采样,只为“一个都不能少”。
安徽淮南,大白下千米矿井核酸采样,一步一个脚印,保障生产安全!

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神圣的任务,走山路,下矿井,如此硬核的手段,配上类似《赛马》或《南征北战》这样激昂的音乐,很容易就让人热血沸腾
于是,“感恩”,“致敬”,“辛苦了”,“真不容易”!

可慢着!
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是在干什么,然后再决定是不是需要积极和振奋。
那么偏远的农村、山区,有必要“一个都不能少”吗?不去是不是还好一些?你们不去病毒都找不到那里。
那么深的矿井,是不是可以先让矿工们上来再做核酸?矿工是不下班不出来吗?

没有感动创造感动,没有困难创造困难,反正就是要为这个世界增加点正能量。
有人就问了,怎么不去空间站,那样不是更辛苦吗?

我想,如果去空间站真的有徒步10公里那么方便,他们肯定不会放过的。
但这样离谱的事情,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不但有人做了,还有人精心包裹上一层正能量的糖衣,喂给我们。

五个人,连人带轮椅,将瘫痪癌症老人抬下楼做核酸
志愿者兢兢业业,不到一个月服务766个小时,平均每天工作32个小时:
宣传口的人,就没有一个觉得这些事不对劲,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心里泛起哪怕一丝一毫的怀疑?

可能也不尽然,有的可能是笔误,但大部分的故事,也不过是他们想用“OK,let's”的强烈语气,以一种不由分说的眩晕感,让我们相信“pee”的内容罢了。
因为宣传从来不是新闻,并不是让我们增加新知,而是让我们相信。
陈力丹老师在《新闻伦理十讲》里说: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所以,所谓的正能量,就像是一种“符号”的批量生产,它有一个模具,把模具生产出来,往里面填什么东西,就看手上有什么材料。
换句话说,内容并不重要,形式才重要。

而正能量的模具形式,一定是这样的:
虽然有种种艰难险阻,但我们的某某,克服重重困难,牺牲自己的啥啥利益,终于取得了什么样的胜利,赢得了什么样的拥戴。
少一环,就不足以称之为正能量。
尤其是困难,更是第一要义中的第一要义,缺了这个根基,正能量的所有链条随之土崩瓦解。

不走山路、不下矿井、不骑马的核酸检测,多乏味,多不正能量啊。

所以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这是一条源远流长的传统!

如何不被这样的传统给牵着鼻子走呢?

我又想起王小波说的那个关于pee的故事,王小波在讲完这个故事后总结道:
要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就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弄清哪一种价值取向比较可取;
二、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推进它。
坦白地说,我只关心第一个问题。换言之,我最关心pee是要干什么,在搞明白它是什么意思之前,对“OK,Let’s”中包含的强烈语气无动于衷。
真的醍醐灌顶,一件正能量的故事里,无论困难多艰巨,行动多努力,配乐多激昂,如果它的内容经不起常识、科学和情理的推敲,那么这种正能量就是可疑的。
在另一篇文章里,我曾经说过:

我们当然要赞美好人好事,我们也需要“正能量”,可这种好人好事和“正能量”,应该是由聪明和高效的方式完成的,而不是相反。
一个美好的现代社会,是由聪明和高效的机制来推动,而不是由低效和低智沤出来的“正能量”来推动。
我愿意再把这话分享给大家,并祝愿大家多分辨pee是要干什么,而不被“
OK,Let’s
”的强烈语气给鼓动。

—The End—
近期文章
为防失联
关注亮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