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的军工在A股属于“渣男”属性,长期增长慢,回报率低,直到2020年底-2021年才逐渐被市场识别为成长股的“遗珠”。
2020年前后的军工板块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源自于三个因素:十四五规划,国企改革机制,股权激励,也预示军工逐渐走向市场化。
最近自军工行业陆续披露一季度报告,行业高景气依旧,军工再一次成为大反弹的先手之一。
为什么过去的军工碰不得,而现在可以适当考虑布局军工。原因有三
1)地缘政治恶化超预期,军工高景气度或拉长
2)海内国家面临通胀、滞涨问题,军工属性可以淡化经济周期也是抗滞涨的好标的之一
3)2021年Q3业绩MISS,估值回落,中长期业绩得到释放。
一、地缘政治恶化超预期,军工高景气拉长
2022年的地缘政治相比2020-2021年急剧恶化,国与国的对抗从局部的经济制裁上升到军事对抗以及全方位的制裁。
中国看似远离俄乌战争,但俄乌对抗反映后遗症已经涌现,中长期趋势大国博弈加剧或成真,那么加大国防投入或是是必选项。
目前反映出的结果恰恰就是新一轮军备竞赛已经开始,欧亚各国争相涨军费。
执政党已从偏右派转为左派的德国,其宣布2024年前每年国防费用开支至少升至GDP的2%,这一决定也改变德国二战以来长期和平主义姿态,对俄罗斯的态度也变得异常硬朗。
而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也没有闲着。
2021年日本军事开支约541亿美元,自1960年以来占GDP比重首次超过1%。俄乌战争后就提议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其中亮点是未来五年内防卫费支出将从占GDP比重的1%上升至2%以及可对他国导弹基地和指挥部发动打击,说明其军事战略已经过去对防守转为进攻。
韩国新上任的总统属于亲美派,其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韩国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
风雨欲来风满楼,局势突变紧张,军工自然成为关注的方向。
回顾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国防支出预算大概率维持高增长的态势,从GDP占比的角度上看中国军费支出仍然存在提速的可能及空间。
虽然中国2022年军费预算为1.45 万亿元,同比增长7.1%,但是军费支出仅占GDP比重维持在1.3%-1.4%区间,离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等主流国家仍有接近1%的GDP比重差距。
假设中国如日本、德国那样在未来3-4年提高军费支出至占GDP的2%,相当于在20221年1.45万亿的基础上增长42.57%,三年复合增速约12.6%,那么与2022年军费支出同比增长7.1%相比,将会是大超预期。
俄乌战争的第二个后遗症是加剧全球通胀、滞涨。
关注军工另一原因就是军工的“计划经济”属性能够忽视经济低迷,实现跨周期,中期也具备可观的成长性以及确定性较高。
战争的愈演愈烈并似乎没有停火的想法,大宗商品的飙升、石油、天然气、煤、铝、铜等大宗商品价格短时间出现历史高价并且维持在高位浮动。
因此IMF也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5.9%降至4.4%,而全球投资者都关注的美国4月CPI仍高居不下,连美国总统都已经表示高得无法接受。
鉴于通胀、滞涨的问题并且短时间难以解决,以史为鉴可知70年代美国滞涨期间涨幅较好,相对抗跌的股票分别为资源股、能源股、化工股、公用事业股和军工股,而以蓝筹股为首的标普500指数大幅跌跌不休。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即使现阶段美股出现严重的滞涨,但自从俄乌战争打响后,以美国的雷神RTX、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为首的头部军工股票的股价跑赢大盘指数。
而国内军工中短期增长的主要逻辑“十四五”军费投入的方向主要是军事现代化,即武器装备升级换代。
虽然国内的军工增长逻辑不具备海外售卖军备,但国内军工“十四五”增长逻辑是国家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极具高度确定性,成长性十足。
其次,目前军工行业的普遍估值并不贵,中证国防指数估值PE-TTM为38倍,是2014 年以来的最低。
现阶段压制军工股估值的原因是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急剧下降,市场风格正抛弃成长股拥抱资源股,以及2021年Q3业绩不及预期有关。
但实际上,整个军工行业在2021年以及2022年1季度的业绩其实增长不错。
根据中信证券行业分类,军工板块2021年实现营收4105.30亿元,同比+13.64%;实现归母净利281.02亿元,同比增长11.46%;2022Q1实现归母净利70.30亿元,同比+22.39%
如果军工行业在2025年前能够维持高增长,那么现阶段军工行业的低PE无疑提供了部分投资机会。
而军工板块2021年三季度到2022年一季报方榜前的股价大幅走弱,原因可能是与军工独有“计划经济”属性有关。
军工公司的“计划经济”属性是一把双刃剑。
好的一面是可以跨越经济周期,需求来自政府端,军工的资质和门槛较高,行业竞争稳定,因此中长期业绩成长性及确定性无忧。
不好的一面是采购具备计划属性,由于军工产品关乎国家军事情况,政治大于经济,因此几乎不可能实现市场公开化。
由于军工公司经营方面的不透明,时常会藏利润,平滑利润,投资者时不时就会中雷,军工股价及估值自然而然就会波动大,高估值难以维持。
例如2021年前三季度市场资金追捧军工板块,但由于部分军工公司Q3-Q4不及市场预期,其中某龙头军工公司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是股权激励没有发出来,因此在利润释放上有所保留。
正是2021Q3-Q4业绩不及预期,对2022年Q1业绩没有太多预期指引,因此2021年Q4-2022Q1前遭遇业绩与估值双杀,机构集体降低仓位以规避风险。
二、公募重配航空装备及军工电子
军工“计划属性”时常影响短期业绩,但对中长期业绩影响小,因此军工公司的股价时常会出现基本面和情绪面显著背离
但若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出发,基于地缘政治的恶化以及国家军备自身发展的需求,军工行业中长期的景气度无疑是向上,因此如果选择军工产业链,或可从机构重配置方向思考背后的逻辑。
可以见到军工板块里的航空装备及军工电子板块是公募基金重仓的方向,其中军工电子板块是公募2020-2021年增持的主要方向,而航空装备属于长期处于较高仓位运行的板块。
公募基金重仓航空装备、军工电子的原因很简单。
航空装备领域既是壁垒最高也是军备升级换代重点投入的方向,而军工电子板块属于军工板块的上游,当下游需求爆发时自然就会带动上游的供给增加,因此航空准备板块以及军工电子板块在获得行业β的同时部分公司容易获得α。
作为上游的军工电子、材料板块在2021-2022年一季度的归母利润增长速度明显超过整个军工行业。
如何判断板块持否具备高成长持续性,上游军工电子、材料板块看合同负债,下游航空主机厂、零部件板块看预付款。
以航空主机厂为例,受惠十四五规划国防费用支出重点投入的方向,2021年主机厂的“合同负债+预收款”成为过去四年最高的增速。
截止2022年一季度,上游军工电子、材料板块的合同负债分别同比增长78.53%、119.95%;下游航空主机厂、零部件板块同比增长279.44%、80.06%。
由此可见航空装备、军工电子具备妥妥的α,阶段性调整不会改变行业高景气,也不会改变其长期向好趋势。
而高毅资产邓晓峰建仓军工股的方向正是航空装备、发动机、材料等领域。
其在2021四季度及2022年一季度大举建仓及增持军工股。截止一季度,其手中共持有8只军工股,其中增持中航电子、航发控制、华秦科技,并已成为十大流通股。
三、结束语
现时投资环境已经不是过去大放水阶段的easy模式,在选择上需要尽可能确保业绩增长的高确定性。
而现阶段的军工板块既是高成长标的,也无惧经济周期影响,属于高弹性的防御股,但在选择方面需尽可能往民企或已发行股权激励的国企,业绩踩雷概率将大幅减少。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