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
抗初老  淡细纹
别急,女艺人的新照片,在文末👇

22年Q1的创投圈,几乎每一天都被疫情和裁员刷屏朋友圈

我问投资人,PS跌到多少了?
去年的创投圈,新消费头部公司,PS高的时候能冲到7-12,心平一点的创始人,想拿个2-5的PS,融资都能速战速决,根本不缺TS。
到今年,曲线跟崩坏了一样,稀里哗啦,很多流血上市的公司,市值都已经跌破了账面现金了。
大盘蔓延着强烈的非理性的市场情绪,已经悲观到明明知道账上躺着4亿美金的公司,一年还能有大几十亿收入,虽然还在亏损,但真不至于整家公司连4亿美金都不值。

但是,这两年太多黑天鹅了,从上到下,都已经被吓怕了,搞得都没人敢抄底了。
问我投资人,是又跌回到10倍PE的时代了吗?今年PS跌到多少了?

回答说:今年已经没有PS了,有价无市,没有流动性,没有成交。也有人照样挂10倍PS,有什么意义呢,没人投。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创投圈风头陡转,

过去,新消费品牌的董事会上,VC和PE,势同水火。

VC骂创始人胆小保守,拿着机关枪突突突怼屁股,给我砸钱啊,冲啊,不怕亏钱啊,快速给我冲上单月过亿啊,高开高走,迅速拿下
PE呢,则始终都在“拖后腿”,泼冷水,大呼冷静,慢下来,运营质量比运营数量更重要。
PE骂VC愣头青,VC骂PE这么点破钱捏出水。

今年董事会彻底太平了,股东再也不吵架了,空前一致的统一战线,怼创始人,你丫给我出去挣钱啊,你还有心思在家苟着,赶紧啊,出去挣钱,融资是别想了,必须挣钱。

说实话,对绝大多数新消费品牌的创始人来说,挣钱,是一门新手艺。

对,挣钱,是手艺。
2022年,是新消费集体彻底告别“创业时代”,进入“生意时代”的分水岭。

忘记创业,好好做生意,撅起屁股捡钢镚,手指头并拢,好好算账。
可是,C位出道不差钱的新消费品牌,到哪儿去挣钱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
严重警告三连,提醒各位新消费创始人,2022年,必须盈利,必须找到利润中心。
新消费品牌

如何找到自己的利润中心?
怎么赚钱?是每一个创始人的灵魂拷问。

最近和很多创始人就这个问题讨论得很多,今天我们来推一遍如何快速扭亏为盈,快速学会挣钱?
第一件事

降本增效
正确的废话
降本增效已经连我们公司的阿姨都会念叨了

各位创始人们,第一件事,裁员。
裁员怎么裁?
不用说,低绩效的肯定先干掉。
销售部门,低效低产出的人,先裁掉,速度要快,拖每一天都是成本。
不挣钱的部门,锦上添花的团队,评估下部门对于公司战略短期、中期、长期的价值。
中短期价值链厚的,先不砍,但要发明新模式,让不赚钱的团队,转起来,变成赚钱的团队。

如果中短期发挥不了价值,但是长期有价值的,就得评估人员招聘难易程度,如果是很成熟的领域,标准性岗位,可以先整个裁掉,等要用的时候,再组建。
算账很重要,不能静态的去看人效,还得把价值观、稳定性、种子员工的隐形价值考虑进去,越是年景不好的时候,就越要靠凝聚力。

我们公司对内对外一直都有“小船计划”,阳光灿烂时修屋顶,随时准备好过最艰难险峻的日子,小船计划就像诺亚方舟一样,如果只能带15个人上船,重新建造新大陆,这15个人是谁?
创始人都要问一遍自己这个问题,尽管也许公司远远没到这个地步。
对外我们公司也有“小船计划”,如果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负面的不可抗力,那么业务端、C端,也一定会丢卒保车,二八原则,砍八留二,把最优势的资源放在最Top的业务基本盘上。
进攻很重要,但基本盘也很重要,你得有自己的老窝。

第二件事

利润中心在哪里?
新消费的利润
大概率来自于复购
超过90%的新消费品牌,利润来自于复购。
并不是说没有极致的投手,做不到财务正向的拉新,只是很难大规模复用拉新的利润模型。(尤其是把时间成本也考虑进去的话)
从实际业务盘面来看,做新消费,利润有可能从以下几个业务口产生:

1、线上分销
现在做分销越来越难了,经销商和品牌自营之间的矛盾很难回避,尤其是货盘没有差异化的前提下,控价又控不住。
传统依靠经销商模式的品牌,给渠道30%毛利,那真是实打实的30%,渠道能活。

但新消费品牌的价格体系被流量玩法打得崩裂,给渠道60%的毛利,其实连10%都没有。

100%的原价,给你4折拿货,看起来有60%的毛利,结果品牌自己的旗舰店,先打到4折5折,还送一大堆东西,经销商就疯了。
所以,新消费流量模型的品牌,和分销模式的品牌,价格体系和销售成本完全不一样。
想要两者兼得,很难。
当然,也不是做不到,通过不同渠道的定制版、货盘差异,也不是不能和谐相处。
分销基因很强的公司,净利润能做到8%-20%,绝大多数能有10%就不错了。
2、线下实体铺点直营
商超,母婴店,药房,自成体系,如毛细血管一般的庞大经销体系,渠道精细化攻歼站,和线上分销的逻辑完全不同,成本结构也不太一样。
传统国代、省代模式呢,下沉市场经销商的运营能力差异很大。
自己养团队做呢,又非常非常重,隐形成本也很高。
上架费,贴花,堆头费、销售返点、促销员...
况且现在疫情,线下渠道卖货其实也是靠销售在朋友圈卖,碎片化内容消耗量极大。
光怼货,不持续输出爆款文案,根本走不动,而这又是传统线上线下分销团队完全不具备的能力结构。
如果能起量且稳定,能有10-15%的净利润算很不错了。
3、私域社群
老用户复购
私域这块很诡异,业态一直都很水下,资本化程度很低。

但实际上,国内做私域,其实已经迭代进化了好几代,并且不同的行业,不同地域,形成了自有流派。

品牌私域和内容私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模型。

私域的Roi肯定要被公域高很多很多,但私域有几个很核心的指标:
1、用户运营质量/交互深度
2、用户生命周期(前置管理)
3、人效
做私域是非常非常非常费人的
做得牛的,四两拨千斤
做得笨的,千金拨四两。
私域的门道太多太多了,私域绝对是品牌最有可能高速运转的利润中心,但如果人效成本账算不明白,也会亏到肉疼。

品牌下场做私域,第一件事算账。
见过太多规模化的私域公司,80-200个销售,一年做2-3亿的生意盘,倒逼要把毛利拉到75%才能算得过来账。
但这样,很不健康,毛利拉得那么高,跟公域的公价差异太大,流量转化率太低,生命周期加速消耗,反而会很内伤。
私域做的是人的生意,不懂人,只懂货是做不了私域的。

私域运营方面的人才,跟内容人才业态有点像,以一当十,以一当一百,就不是一个勤能补拙的岗位,太非标了。
私域的利润就不好算了,高的能做到30+% ,低的也有做亏的,得看团队成本。
4、创始人

各显神通
和主流渠道无关的盈利项目,都算是各显神通。

比如,创始人有To B的销售资源,很能做企业客户

比如,创始人有ZF关系,能拿地,拿批文,盖楼转租挣钱
比如,创始人开个咨询公司,靠与主页无关的企业服务挣钱
比如,创始人是艺人,拍片接商业挣钱

总之,想挣钱,总是有办法的。
我们公司就是,长年都不靠主业挣钱,主业能把团队的工资挣出来就不错了,这么多年还是靠我的老本行,靠创始人的大脑和经验挣钱。

当然,还有更黑更丧良心的赚钱方式,比如靠打流量爆品割韭菜的,比如贴牌。

最近突然发现,靠贴牌挣快钱的狗皮膏生意,不只是修正和仁和无底线,
就连我从小买到大的同X堂,也开始做丧良心的贴牌生意。
胶原蛋白肽+燕窝+烟酰胺,S级大促多盒打下来,不到50块钱30条。

就连保健品行业最初级入门小白都知道,这个价格=满满一袋糊精,不吃出毛病就不错了。
也不知道这些干黑生意的流量操盘手,是怎么说服自己的良心的
可能是他们觉得,才1块多钱,喂你吃一嘴糊糊面粉,吃不死,已经算有良心了。
想赚钱,就不去做品牌了。

既然都做品牌了,就走上了一条卖命挣钱养梦想的路。
祝各位创始人早日,实现理想,顺便赚钱。
Notice:
之前我写了《抖音血战,已经卷到把品牌逼成MCN了。
》评论区全都是举手要我和刘思毅开会记录的

想要关于新消费品牌入抖踩坑的视频会沟通记录的,
可以先加我的工作号👇我会在周末抽空整理出来
之后会开DP黑名单圈踩雷互助群,仅限品牌创始人和品牌投手入群
到时候会提前在朋友圈放群入口
深层滋养 紧致美型

今日份小可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