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u
    这新年的股市是开门就开割,韭菜哀鸿遍野,特别是那些注重“讲故事卖梦想”的科技股,很多从去年11月中旬的高点一路跌下来腰斩都不止。
    我个人账户不仅回吐了去年赚的所有利润,还开始回吐前年赚的。好在我一月中旬的时候感受到了市场的异样,一周之内大规模从全仓减到半仓,算是卖在了“悬崖边上”。
    现在比起2020年入市至今,总账户还在水上,但如果只看2022年至今的持仓,已经亏损了12.8%(说多了都是泪……)。如果没有这次减仓,损失估计会达到20%……
“盈亏同源”:我之前获得了超过大盘的收益,是因为我承受了比大盘更大的风险;我现在遭受了超过大盘的损失,是因为我承受了比大盘更大的风险。(仔细看,两句话的后半句是一样的)
    直接上表给个直观感受吧。这是去年11-24发文时候的账户情况:
    这是截止于今年2-11收盘后的账户情况:
    (注:由于蓝筹股基本都减仓了去年下半年买在高位的位置,所以收益百分比上升了很多,实际上只是2020年建仓的老本)
    清仓时间集中在1-5到1-19这两周。我把清仓的操作大概分成了这么几类:
    1. 获利了结(清仓)的新兴科技股:PSTG,SPOT,AMD,LIT,TSM,U。获利在20%到50%不等。
    2. 水面上下出逃以缩小风险敞口的科技股:CRM,ASML,ADSK,PYPL,DBX,RBLX,BILI
    3. 长期依然看好,短期减仓降低风险的:特斯拉(卖掉的部分获利60%左右),英伟达,苹果,谷歌,亚马逊,AMAT,COIN,ISRG,迪士尼,SHOP
    4. 壮士断腕,含泪抛售,计提亏损明年好抵税的:SQ,ETSY,INMD,BABA
    5. 留着不动的只有:微软,奈飞,DE,CAT
现在一个月过去了回头看,唯一卖亏的就是苹果和迪士尼(财报是真的顶,但现价也只比我卖的高出了2%左右)。其他的有很多都卖在了比现价高很多的位置,比如特斯拉$1100和$1000两单(现价$860),PYPL $190(现价$115),SPOT $235(现价$161),SQ $152(现价$108),SHOP $1074(现价$854),等等。
    退休账户的A股基金(ASHR,KBA)也在一月初卖掉了,持有两年只赚了20%不到,也算躲过一劫。

    总结经验:不要老想着卖在顶点,而是要根据当前情况做出认为最佳的决策。不要受成本价影响,不要受最高点的价格锚定效应左右,把自己变成冷冰冰的交易机器,才是炒股所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减仓
1. 基本面上:加息+缩表来得太快,流动性将会大受影响(通俗地说,就是“闲钱变少了”)。美国通胀高居不下接近一年,已经不是短期供应链和就业市场所能挽救的。疫情以来为了救市印钱太多,钱又没别的地方去,这让美股连续两年出现了超过20%的涨幅(这在历史上看是非常不正常的)。本来以为量化宽松的故事可以多讲一段时间,没想到美联储的鹰派太多来得比想象中快。
    我其实打心底里支持更快地挤泡沫,市场所承受的痛苦是为了避免以后的大崩盘短期来看(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是要难受一阵子了但只要美联储坚持挤泡沫,大崩盘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2. 个人财务状况上:这两年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在股市的赚钱速度。这就导致定投的策略出现了成本价更倾向于右侧的情况:虽然以前的小仓位在获利,但整个账户中的高位持仓比例越来越大,暴露在市场的风险超出了我的舒适区
    具体例子:每次公司发股票就是我的加仓点(见下图),而如果一次加的比一次多,那只会导致真正的持仓成本其实会在右侧的高位。比如去年8月和11月中旬加的这两下,是我目前2022年损失的大部分来源。
    综上所述,为了控制好风险,我选择退出一半仓位,等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再入场。我特别喜欢一个叫“美投君”的视频博主常说的一句话:“让市场下跌的永远不是利空消息,而是不确定性(只是有些不确定性是由利空消息带来的)。
什么时候买回来?
    我的交易原则是避免频繁交易,
至少间隔一个月再来评估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
。很多韭菜容易一根阴线就改变信仰,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两天后一根阳线又生怕踏空跑步追了回去。最近这两周的走势就容易让这些人来回被割。

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不会轻易、频繁地操作。不要平时总喊着“我买XXX就是要拿三五年;我投大盘就是要坚持五年十年不动摇”,可一看账户却没有一支个股持有超过六个月。没有原则,就非常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这也从侧面强调了为什么一定要用闲钱炒股,不能用日常花销或者近期亟需的大笔钱想着“趁着市场好搏一把”(那种情况下,稍微一丁点震荡心态就炸了,然后窟窿越补越大、越陷越深)。
    其实我在退休账户上已经配置了不少银行股和传统行业。在加息和缩表周期下,赚利差的(比如银行)和有稳定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的(传统行业+龙头大科技)才是你投资账户的好伙伴。
    接下来几周的走势会非常关键,什么支撑点、压力位,网上会画线的大神们已经头头是道,我就不多赘述了。其实就是看看市场的流动性(“闲钱”)到底还有多少,真金白银检验一下就能确定走向了。
为什么不空仓
    这个我在去年一篇 居家杂谈 2021.9.6 - 理财篇(我为什么投资)说过了。总结一下就是长期来看持有现金依然是最不划算的投资方式,寻找并持续购买财富猫才是保持自己资产购买力的唯一途径。
    我在减仓前会扪心自问:
    1. 能不能接受全仓腰斩?不行,那就卖。
    2. 能不能接受全仓踏空?不行,那就不卖光。
    3. 能不能接受半仓踏空?可以。
    4. 能不能接受半仓腰斩?可以。
    如果你也纠结到底要持有多少仓位,不妨试试问自己这四个问题。
为什么每次坚持卖掉公司发下来的股票
    这次我身边小伙伴因持有大量公司的股票,在Q4财报后直接被砍掉三分之一,甚至影响了买房的首付。这里并不是马后炮,因为我从三年前就开始坚持卖出公司发到手的股票了。
    其实说白了还是风险敞口的问题:
    1. 个股的涨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自己已经肉身在这个公司工作了。如果公司开始走下坡路,那股价肯定受损,而且很有可能伴随着裁员、减薪,自己的收入和职位都可能受到影响。这是双重风险。在你刚好需要钱的时候忽然砍一刀,会很疼的。
    2. 由于是公司员工,卖股票还受到交易窗口期的限制。本来投资股票的一个优势就是“流动性”,现在连流动性都被剥夺了。比如这次FB股价大跌,员工只能在下跌两天后才能开始交易,股价已经失去了30%。这时候你卖不卖呢?卖吧割肉离场太疼,万一割在地板岂不是后悔莫及;不卖吧这个巨大的风险敞口就会一直在你的账户里,睡都可能睡不安稳,万一持续下跌呢?
    这两点加起来一共三大风险,如果卖掉本公司股票然后购入其他对标的同类型公司(比如我分散换成谷歌,亚马逊,微软,英伟达)就能完全消除,又保持了对科技股的风险偏好(享受更平滑的风险收益曲线)。
    这次公司股价大跌,对我的投资账户影响大概在2%以内。
下一个风口?
    我不知道下一个风口是什么,现在看来电动车、芯片/半导体、新能源都有可能。但……找到风口真的那么重要吗?作为一个非投资专业的打工人,我们付出的精力和拥有的信息和智慧,真的能比得上那些每天钻研财报和数据的基金经理吗?
    2020年被传为女股神的基金ARKK,经历两年时光,已经重新被巴菲特的基金超过,贴一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作为散户投资ARKK,一个鼓点踩不对,就被挂在了山顶或者半山腰。有多少人是最开始就进去的,又有多少人能卖在悬崖边上?你做到了吗?
    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有人会说“那我肯定要投老巴这种稳一点的”。但如果把这张图截掉一半,只看左半边,同样的这些人也在发出“巴菲特老古董的策略已经不吃香了,新一代投资人正在崛起”之类的评论。在众人疯狂的时候,看着身边的人三五倍地捞钱的时候,你还能保持“那我肯定要投老巴这种稳一点的”这种初心吗?
    知易行难,炒股炒到最后是跟自己内心的斗争
生活点滴,山川入海。下期见。
2022.2.14 山景城家中
免责声明:本人没有执照和金融从业资格。本文所有内容均为个人观点和见解,不保证真实性和客观性。请各位看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投资,盈亏自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