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她不是模特,却凭借一手苗绣绝活登上T台!近日,76岁绣娘潘玉珍走秀的照片引起许多网友关注。2017年开始,她先后去过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走秀。除此之外,她还带着苗绣走出国门在英国、法国的T台亮相。有网友对此感叹道:“向全世界展示苗绣的魅力,奶奶是认真的!”
其实潘奶奶的苗绣作品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展览,她绣制的图案还被用于伦敦时装秀。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潘奶奶一提到这些经历便乐个不停。她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老祖宗交给我们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把它传下去,越绣越爱,越绣越可爱。”
出圈的不只手艺,还有她自己
绣娘奶奶的T台走秀照片火了
76岁的潘玉珍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她老家在贵州省台江县,自小跟着母亲学习苗绣手艺。2017年她亲手制作的图案还被设计师采用,在当年9月的伦敦时装秀亮相。
此次受到网友关注的并不是潘奶奶一手苗绣的好手艺,而是她在T台走秀的模样。整个舞台上除了潘奶奶,都是年轻人,她身着五彩斑斓的苗族传统服饰,脖子上戴着闪亮的银质项链,走起路来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是一位七旬多的老人。
穿着民族服饰的潘奶奶笑得特别灿烂
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潘奶奶本人,她告诉记者,这次在网上出圈的走秀照片其实是她前几年走秀拍下的。最初之所以“兼职”模特的工作,是因为她把作品带出国门展览,受合作方邀请,多次穿上苗绣服饰参与走秀。
“美国、加拿大、英国……好多地方都去过。”潘奶奶说,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英国伦敦圣詹姆斯宫,她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苗族服饰,登上T台,在外国友人掌声的簇拥下,成为全场最受瞩目的东方老奶奶,“我没紧张,年纪大了,看什么都不怕。而且我们国家少数民族的服饰手工艺也不差,我觉得穿上特别美。”
她告诉记者,走秀时往往需要更换许多套衣服,因为苗族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服饰各不相同,多达200多种样式,“语言不同,风格也不同,结婚穿的红要红得深一点,老年穿的蓝要蓝得深一点。”
她很早就成了苗绣带货达人
换种方式展现苗绣的魅力
除了是走秀的模特、刺绣的绣娘,潘奶奶还是一位实打实的带货达人。早在2000年,她就开启了辗转十几个国家的苗绣“带货之旅”。潘奶奶告诉记者,第一次是到新加坡参加展销。跟中国民族服饰博物馆一起,还在新加坡过了春节,“后来又到了美国、法国、英国好多地方,美国每年都去,连续去了十年。”
潘奶奶穿着苗绣传统服饰
“外国人喜欢,非常喜欢!”她自信满满地说出这句话,底气来源于自己心爱的苗绣。那极为大胆的配色,夸张生动的图案,极其吸引人眼球,精致又独特。走出国门也让潘奶奶对苗绣技艺有了新想法,她根据外国友人反馈的意见,基于苗族传统刺绣技法,创作出了围巾、抱枕等多元化的产品。
展览时,潘奶奶通常会身穿自己亲手制作的苗族服饰。她随便拿起一块布料,便可以向外国友人讲述一针一线背后蕴含的故事,详细解释这块布料为什么是这个颜色和图案。偶尔她还会唱一首苗族歌曲,来回馈大家的热情。
有一次在美国,展览结束后,主办方邀请潘玉珍上台,在台上向她提问“您知道我们为什么邀请您吗?”她没有回答,对方直接给出答案,“因为你把你的东西带到了我们美国,中国苗绣从头到脚都特别精致,感谢你们把传奇的故事用针线表达出来,太精彩了!”
潘奶奶在向外国友人介绍传统民族服饰
潘玉珍说,虽然行程很忙,根本挤不出时间游玩,但她很开心能到国外展示苗绣,“外国人真的很喜欢,他们觉得苗绣实在太美了,而且我也卖了不少货。在美国圣达菲那次,一天卖出了40多万元。” 
偶遇一位外国服饰研究学者
让她开始挖掘苗绣的历史内涵
潘奶奶的三女儿张牡丹告诉记者,无论是T台走秀,还是到国外带货展销,都是为了展现苗绣的魅力。母亲从一名山区苗族绣娘成为苗绣“带货达人”,这背后还有一段特别的经历。
“30岁那年,妈妈去北京探亲,偶遇一名日本女人。她一直追着妈妈,央求妈妈把身上的苗族服饰卖给她,还说可以高价收买。”张牡丹说,当时母亲身上穿着的是祖母留下来的衣服,她不愿对外出售。可没想到,几年后,这名日本人托人找到家里,多次拜访后,花1000多元买走了家里的一套传统苗族服饰。
“原来她是一名日本学者,在做服饰文化研究,觉得我妈妈身上的苗族衣服和唐代时期日本服饰的样子有点相似,可以用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历史渊源,才想购买。”张牡丹告诉记者,后来县里的相关部门知道此事后,找到潘玉珍,希望她能帮忙接待外地过来的学者。在这之后,潘玉珍跟着一批又一批到来的国内外学者,挨家挨户地采访询问,挖掘不同苗族绣法背后的历史内涵。
也正因如此,她才意识到身上穿的苗绣服饰不止是装饰品,对家乡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刺绣手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说,雷山苗族服饰刺绣,构图、用色、绣技实为“三绝”。取材内容天空、大地、人、神、植物、动物……无奇不有。渐渐地,潘玉珍名气出来了,不断有人找上门来定制苗绣服饰。后来她在家乡开设了一家苗绣工厂,带着村子里的绣娘一起,把苗绣推向了更大的舞台。
女儿接过母亲传来的“接力棒”
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
如今,潘玉珍已将工艺厂转交给二女儿张艳梅。张艳梅从小患有脊髓灰质炎,肢体虽然经过矫正,但行走仍需要拐杖。19岁高中毕业后,她接过母亲苗绣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真正的绣娘,将中国苗绣、植物染色作品推送到各种时装秀舞台。
潘奶奶登上时装周T台
与此同时,人到老年的潘玉珍也未停下脚步。她几乎每天都会陪着女儿工作,“早上六点钟起来,有时候能忙到半夜12点,也不用睡午觉,做苗绣我从来都不觉得累。”在她看来,苗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能让乡亲们的生活越变越好,还是专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现在村里经常会有设计师来探访,国内国外的都有,有过来向绣娘学习传统手艺的,还有的会和村里的绣娘合作,进行创新,将苗绣作品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变成更受欢迎的产品。
苗绣从不对外售卖到走出国门,从无人问津到受到海内外人士的欢迎,甚至成为时尚界的宠儿。张牡丹说:“妈妈亲历了苗绣这么多年的发展,她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老祖宗交给我们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把它传下去,越绣越爱,越绣越可爱。”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孙庆云
编辑|张冰晶
剪辑|张冰晶
主编|陈迪晨
图片视频来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你可能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