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是Zi 2017届的学生,今年21岁,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本科毕业后,继续留校攻读金融工程学硕士(MFE)。
从他申请的专业和学校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对数字敏感,喜欢机器人和编程,在课业上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一路走来,他总是能在学习的马拉松队伍中挤进前列。
他不是第一名,却从来没有因为体力不支而跟不上;他不是天才,便没有勉强自己去追寻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机会。最终,他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名次,也微喘着跑出了属于自己的路。站在领奖台上,别人问他累不累,他会笑着说:“也还行,反正都坚持过来了。”
01
他进入了UCB最好的专业
Alan家庭给Alan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和自由交流的氛围:他的父母对他一直非常的尊重,他们没有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在自己经济能力的范围内支持Alan到美国读高中,走上了申请美本的道路。
Alan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来到美高,他不仅要独自处理身在异国的负面情绪,还要承担与英语为母语者的同学竞争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在兴趣的驱使下,他尝试了机器人和编程,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获得了成功。就这样,他选择了与此相关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编程专业。最终在诸多offer中,他因为地理环境而选择了UCB——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uini回忆起他的时候笑着跟我说:“他这个人智商特别高。我记得有次暑假让他多读书,他就一边编程,一边看王小波的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个公认的美国第一公立大学的大牛,对他来说从来不是征途的终点
进入UCB之后,Alan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公立学校资金不多,所以学校不可能给所有的学生相同关照,只有靠学生自己争取才能获得资源。同样因为师生比的原因,教授们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悉心关照,所以大家更多的都是靠自己的自觉性去学习。
UCB是一个非常“卷”的大学。大家门门课都是冲着“A+”和排名前25%来的。就连社团也因为考核条件严苛,非常难加入。
当然,这对Alan也是有好处的。他发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反而成长的更快。他实习时, 竞争压力让他的自身能力有很大提升,甚至比藤校出来的同学们工作更加高效,也因此,被正式录用的机会更大
而他正是在尝试不同实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不同的规划。
02
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Alan在本科阶段做过关于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实习。实习内容主要是帮公司的一个组转到云服务上,做到最后其实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也没很大意义。
Alan提到,在许多CS的实习当中,公司只会把一些不是很紧急的小任务给实习生做。他在公司的大部分时间负责的只是修复一些小漏洞,或者一个大项目的小角落。
在这个过程中,他感觉到自己学习提升机会很少。更重要的是,他没有体会到他想要的成就感。就像日复一日搬砖头的工人,Alan无法看清他在干什么,他到底贡献了什么,他到底做成了什么。这样的缺失感让他对计算机科学失去了兴趣。
当然,这并不是说计算机科学这个专业没意思。在本科阶段,他上了很多有意思的课程。比如,在CS 188 Intro to AI这门课中,他们会给吃豆人做路径搜索,给很多可爱的小机器人编程。但是工作和上课会有很大的不同。当他从“象牙塔”的理论练习跳到现实生活中的工作中时,Alan意识到在未来自己并不想继续CS的工作。
他开始尝试不同的实习工作,比如说金融定量分析和业务影响模型。在这些实习中,Alan会为公司做不同的策略,试图为公司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和计算机科学的实习不同,对于金融定量分析来说,自己做的策略好不好,赚不赚钱,是很明显的事情。所以Alan能直接看到自己做出努力而收到的成效,根据结果去改模型,获得更多的收益。
这其实是非常刺激的事情。”Alan说。
很难想象,作为一个情绪波动极小的人,Alan总是热爱追求刺激他喜欢参加竞赛,在机器人编程的赛事中追求刺激和快感。他喜欢过山车,期待从顶上往下冲的失重感和自由。他热爱竞技,喜欢狼人杀,闲暇时经常打牌。他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刺激,也发现更加刺激的活动和工作会让他更有动力,这让他看清了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Alan提到,自己选择工作的时候会有意识的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自己相关技能学的好不好,也就是自己是否有可能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
二是,这个专业赚的钱能不能给自己提供理想的生活
三是,这个领域到底能不能让自己感受到刺激感和成就感
计算机科学和金融定量分析都能满足前两个,但是只有金融定量分析能满足最后一个。
于是,他走上了金融定量分析这条路。
03
混沌中找到了最合适的路
面对学习和挑战都游刃有余的他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2020年,疫情爆发,许多公司都在缩招。Alan第一次真正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在竞争更加残酷的社会中开始找工作。
在无数次投简历和面试之后,他只收到了一份offer,而这份offer对他来说并不是很满意,这对向来顺风顺水的他是一个打击。他不喜欢向他人倾诉,心情不好的时候宁愿看《生活大爆炸》和刷YouTube。他并不是没有朋友,也经常心情不好的时候和朋友去外面喝喝酒,玩狼人杀。只是有时候“我能理解你”并不能让他更加好受,他更习惯将所有的情绪藏在心里,独自消化。
这次的打击并没有让他对未来失去期盼。他一直在思考,一直在看似混沌的局面中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如果工作不行,就读研。
于是,他申请了本校的金融工程学的研究生项目。这个项目是春季入学的,时间衔接很理想,读起来也只需花费一年时间,既可以帮助他增长专业知识,为他想做的金融定量分析做准备,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简历和准备面试,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
04
从来没有完美的人生
回想起在Zi的经验,他认为除了专业的文书指导Zi带给他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回顾过去, 确认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确认什么对自己更重要,确认自己的本质是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矛盾体”。刚认识Alan的人会觉得他是一个情绪波动不怎么明显的人。但是在这平平淡淡的表面之下,他更是一个追求刺激的人。他喜欢直接能看到的成果:这就是为什么他选择了金融工程。
面对选择,他从不拖泥带水:每一次决定之后,他不再犹豫,也没有后悔。他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人:不管受到什么挫折,他从来没有放弃或者颓废,而是永远在自己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选择未来的路。
一路走来,他做了无数次选择:在父母的支持下选择了美本;因为自己的经历和兴趣选择了专业;又因为不同的实习经历选择了新的工作方向。
他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却从未一蹶不起。他经常在期中期末因为学业压力而感到崩溃,但总能熬过去。就算在疫情期间没有收到满意的offer,他也没有气馁,而是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路线。他没有因为其他人的卷而焦虑,而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趁着研究生继续找工作。
他说他想当一个trader,或者尝试做基金经理的工作。他准备回国加入私募基金,或者自己开基金会。他不随波逐流,从来都是跟随着自己的心,充分体验过和思考过才做出选择。做出选择之后,他也没有一条路走到死,而是懂得灵活变通。他也许没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却有一条清晰的路线。这条路线并不是孤零零的一道,而是开头混乱曲折,随着试错和调整,变得逐渐清晰,向着远方蔓延,不再受限。


近期活动:
所以,2022年的申请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最新榜单:

2022年ZOOMiN录取结果总榜
近期精彩文章:
Zi录取实录|“反卷“达人上CMU:合适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Zier去哪儿|“梦想”很性感,“现实”很骨感,我该怎么办?
Huini说|申请结果好的都是哪种人?
Huini说|刷“谷爱凌”,“搞体育”到底好在哪儿?
干货|Waitlist之后,自我拯救怎么开始?
干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排名
干货|一张图说明白中美英三国大学含金量比较!
干货|来看一下ED2和RD放榜时间
干货|哈佛大学的夏校一定是最好的?夏校申请迷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