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科学实验室 Vol.6
写在世界帕金森病日
欢迎回到IDG资本脑科学实验室!
基于对脑科学价值的深刻认知,IDG资本10年来始终支持脑科学基础研究。2021年,IDG资本正式上线i-BrainScience脑科学实验室专栏,分享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脑科学知识。
向前走、转身、拿起水杯、系好鞋带......试想这些轻松就能完成的动作被调成慢速播放,并在这种慢速播放中持续生活多年,也许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帕金森病患者每天所面对的境遇。
图源:IDG资本脑科学宣传片
点击这里查看全片
尽管目前帕金森病还不能被完全治愈,其病因也没有完全被揭开,但脑科学工作者持续深入人脑研究,不断寻找针对帕金森病的最佳治疗和预防方式。
IDG资本长期资助的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关注帕金森病相关的脑科学研究多年,一起走进本期脑科学实验室,了解最新的帕金森病脑科学研究成果。
全文共计2733字
阅读时间约6min
帕金森病的起因和治愈研究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有四大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四肢肌肉强直或僵硬、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还有各种非运动症状:觉减退、便秘、夜间大汗、讲话缓慢、吐字不清、思维迟钝、抑郁等。
至今,人类认识到帕金森病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但关于它的病因、治疗的种种谜题依然没有被解开。多数研究认为它可能是代谢紊乱引起的,也可能与衰老、有毒物质(比如长期接触农药、化学品)和遗传有关。
尽管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愈和预防办法,但脑科学工作者不断深入人脑研究,企图在其成因及治愈方式上取得突破。
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增才课题组在帕金森病的成因和对应治疗手段上探索、求证,并收获了阶段性成果。
郭增才课题组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题为《皮层-基底节-丘脑-皮层通道在短时记忆中的作用》(A Cortico-basal ganglia-thalamo-cortical Channel Underlying Short-term Memor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皮层、基底节和丘脑形成的多脑区网络如何促进工作记忆(的短时记忆成分)的形成。
研究结果表明:皮层-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共同调控工作记忆信息的产生,基底节系统的功能失调不仅导致帕金森和亨廷顿舞蹈症等运动疾病,还对工作记忆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这为帕金森病的有效对应治疗手段提供了指明了研究方向。

此外,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李路明课题组在《Brain Stimulation》杂志发表了题为《脑深部刺激对 β 节律的神经调节作用:纵向局部场电位研究》(Neuromodulation effect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n beta rhythm: A longitudinal local field potential study)的研究论文。
脑深部刺激 (Deep brain stimulation,简称DBS) 是目前广泛被应用于神经调控领域的一种疗法,支持治疗帕金森、癫痫、特发性震颤等疾病的医学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相比,DBS对神经核团的作用是调节而非破坏。
DBS的作用原理是将电脉冲发送到大脑中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的过程。在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时,医生首先植入一种叫做神经刺激器的医疗设备,该设备由电池操作,向定向引线发送电刺激;这种引线将这些刺激脉冲传递到大脑中控制运动的特定区域,电刺激会阻止异常的神经信号,而这些异常信号会触发最具破坏性的帕金森效应。
李路明课题组的研究通过检测DBS对帕金森症患者丘脑底核(STN)的局部场电位的影响,发现在长期治疗过程中,高β振荡和低β振荡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对刺激的反应也不同。这些数据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慢性DBS对β振荡的影响及其与临床改善的关系,为帕金森患者的DBS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见解。
警惕潜在的帕金森病
除了关于帕金森的最新研究结果外,IDG君也想和大家分享帕金森病的易感人群和及早发现方法。
以下三类人群是帕金森病的常见患者:
老年人
帕金森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65岁以上最常见。
矿工、果园工人
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或某些化工产品的人。
直系亲属有帕金森病者
大约10%的帕金森患者存在家族史,尤其是那些40岁以前发病的年轻患者。
虽然40岁以前患病的人很少,但帕金森病还有两种“专盯”年轻人的亚型:
1)“青年型帕金森病”,一般在 21-40 岁就发病,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2)“少年型帕金森病”,在21岁之前就会发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盯准年轻一代的帕金森病起病隐匿,往往会被年轻人忽视,很多患者长期未被诊断或误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另外,很多人觉得“弯腰驼背、动作慢”是老年人的正常迟缓现象,但是,当这种情况超过一定程度,且不断加重时,就要怀疑是不是帕金森病在作祟了!因为帕金森病患者的“弯腰驼背”很有特点:他们在坐着或走路的时候驼背特别明显,平躺的时候并不驼背;走路常常是“小碎步”,而且越走越快,一直向前冲,刹不住车。如果被后面的人突然叫住,病人很容易摔倒,转身时也要“缓冲”好几步才能转过来。

另外,帕金森病患者在走路的时候,一只脚就像“黏在了地上”,抬不高;一只鞋的鞋底总是比另一只薄很多,也不怎么摆臂了;此外,还经常出现半边肢体僵硬的情况,导致日常活动受影响,如穿衣、系纽扣、鞋带时动作笨拙,表情减少等等。
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出现这样的症状时,请尽快到具有帕金森病专科门诊的医院就诊。

帕金森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请滑动查看这份帕金森病症状检查表,尽早关注身边的帕金森病易得人群。
帕金森病症状表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出现了下面的一种或几种症状,请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尽早开始正确的治疗:
1.  嗅觉减退、便秘
病人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嗅觉没以前敏感了,甚至闻不出来香蕉、泡菜、香料的味道。原本正常的排便习惯也会发生变化,出现便秘等情况。
2.  出现手臂或身体其他部位震颤
帕金森病的典型震颤主要表现为“运动时不颤、安静时出现、紧张时加剧”,如果患者的拇指和食指经常出现“搓药丸样”的动作,家属应该高度警惕。
3.  移动或走路变得困难
患者开始可能是觉得胳膊腿儿、躯干僵硬,并且活动了之后还是很僵。
4.  动作变慢、写字变小
扣纽扣、穿袜子、系鞋带等动作明显变慢,或者写字越写越小。
5.  手臂摆幅小、面具脸
走路时,病人一只手臂的摆动幅度比另外一只幅度小;或者面部像戴了一副“假面具”,表情呆板、眨眼减少、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前面,医学上称为“面具脸”。
6. 抑郁
病人可能出现容易累、对事物不感兴趣、不愿意和家人交流,不愿意出门、没食欲、缺乏自信、情绪不稳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7. 睡眠障碍
患者可能白天很容易犯困;夜间清醒和睡梦中有时会出现拳打、脚踢、大叫等激烈的动作。


随着脑科学的不断发展、新型有效治疗手段的不断产生,我们都明白:金森病或许会偷走步履的速度,却拿不走生活沿途的风景。在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期待全球的患者都能早日被治愈,尽早把生活的进度条调成正常倍速。
 往期脑科学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