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阿嚏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不管你有没有看最新的一部《神奇动物》,你可能都已经得知,这部电影扑了。在口碑方面,《神奇动物3》是J.K罗琳所构想的巫师宇宙系列电影中,评分最低的一部。在国内,该片从豆瓣开分6.7跌到了目前的6.2。在海外,本片在以呈现大众口味为主的IMDb上得分6.6,而在由专业影评人打分的Metacritic上则只得到了47分。票房上,《神奇动物3》也有可能成为整个系列的垫底之作。该片在北美的首映周末票房约4300万美元,这个数字低于《神奇动物》第一部同期的74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8.14亿美元)和第二部的62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6.54亿美元)。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剧照
《神奇动物3》的制作成本大约有2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昂贵的营销成本。考虑到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只有5部好莱坞电影的全球票房收入跨过了5亿美元这道关卡。作为出品方的华纳兄弟这次可能不仅无法从“哈利波特”这个顶级大IP上赚钱,还会赔钱。《Varity》于4月12日报道称,有内部人士证实,目前还没有《神奇动物》第四部的剧本。华纳兄弟的高层希望先看到《神奇动物3》被接受,然后再给原定的后两部续作开绿灯。言下之意,也有可能就此砍掉这个衍生系列。
“哈利波特”遍布全球的粉丝群体令其衍生作品带有先天优势,但在六年时间里交出三部作品后,神奇动物系列却走到了一个尴尬又危险的境地,同时也让尚在建立中的哈利波特宇宙蒙上了阴影
魔法最初显露出失灵的苗头还要追溯到四年前。2018年,《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上映后,口碑就已经出现了滑坡。这部电影被批评为“一部过度服务粉丝的电影”。其实即便是哈迷,也有不少人被这部电影搞得一头雾水,就像豆瓣影评区所展现出来的那样,这部电影的热门长评多半是在复习功课、科普彩蛋和梳理人物关系。资深且有考据癖的哈迷或许会享受在观看神奇动物系列时发现它和原版哈利波特故事之间那些点点滴滴的呼应,但是对于普通观众,对于那些没有心思为了看一部电影而大做功课的人而言,《神奇动物2》并不友好
纷杂的故事线,过多的出场人物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又带着点狗血的关系……J.K罗琳身为本片编剧在构建庞大巫师宇宙,勾连前史和现实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混乱。而《神奇动物2》的优势在于,虽然混乱,并且有很多没交待清楚的地方,但它还在遵循魔法世界的种种规则和限制,并且和第一部埋下的伏笔有一致的逻辑。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剧照
到了《神奇动物3》时,编剧一栏加入了史蒂夫-克洛夫斯,他参与了哈利波特系列八部电影的编剧工作。同时,外界也传言,罗琳因为跨性别言论而被边缘化了。在《神奇动物3》上映后能发现,卡司中,罗琳的名字确实不像从前那样醒目了。而作为社交媒体的活跃用户,罗琳这次也少见地没有在特推上为《神奇动物3》宣传。无法判断这是她在新片创作中失去话语权的表现,还是华纳兄弟选择让身处舆论风暴中的罗琳先暂时远离作品的权宜之计。
总之,我们在《神奇动物3》中看到的是:魔法世界的规则和限制让位给了视觉特效,前两部中塑造许久的带有悲情和暗黑色彩的默默然和默然者被可以选出“本性纯良之人”的萌物麒麟取代——这也让前两部花五个小时进行的铺垫失去了意义。这样的操作也许是为了降低观影门槛,扩大这个系列的路人盘,但目前的结果是,粉丝不满意,路人也没捞着,口碑和票房都不太理想。
这个系列被国内观众诟病的另一个原因是,片中神奇动物的戏份越来越少,给人一种“工具兽”的感觉。其实这个问题在该系列第一部电影上映时,制片人大卫-黑曼就做出过解释,他说:“虽然这部作品的题目是‘动物’,但故事的实质还是要回归到人类。”也就是说,自打一开始,神奇动物就不是主角。
那么J.K罗琳在神奇动物系列中想讲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类故事呢?就像哈利波特后几部逐渐变得更黑暗化和成人化一样,罗琳在新系列中延续了这种风格。《神奇动物1》中畏畏缩缩的克雷登斯(埃兹拉-米勒 饰演)是一个默然者。他之所以被称作默然者,是因为他身上寄生着一种名为默默然的魔法生物。如果一个巫师在幼年因遭受麻瓜的虐待和霸凌而选择压抑自己的魔法能力,时间久了,被压抑的魔法天性就会变成默默然。当这些巫师再度遭到欺侮和伤害时,默默然就会失控爆发。作为寄生在宿主身上的生物,默默然会蚕食宿主的生命力,小雀斑扮演的神奇动物学家纽特在《神奇动物1》中提到过,默然者很少能活过10岁。
《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的默默然
默默然这个意象很妙,人们可以从很多个层面去解读它。最初了解到默默然产生的原因时,我想到了一部日本惊悚电影《二重身》。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里,也有一个类似于默默然的存在,即二重身。它来源于人的某种极为强烈的情绪和意愿,是一种非人而化为人形的怪物,通常是比较邪恶的存在。有人用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论中的“本我”概念来解释二重身,好像也说得通。不过没看过这部片子,不了解心理学也不影响什么,罗琳就是借着默默然说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请尊重每个人的天性。强行压抑一个人的天性只会造成他在日后更猛烈的爆发。
《二重身》剧照
回到魔法电影中,默默然和默然者的存在是麻瓜对巫师进行迫害的证据。前两部电影一直以克雷登斯为线索串联起正反两派,也是想让观众意识到:这次格局大了,这次是麻瓜和巫师两个种族之间的分歧以及解决这种分歧时产生的斗争。
为了凸显两个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影片给出了一些提示,像是克雷登斯的养母领导的“第二塞勒姆”,就是一个反巫组织。如果你好奇“塞勒姆”是什么,那检索结果会告诉你,1692年的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镇真的发生过一起“女巫审判案”。几个孩子因为食物中毒而出现了一些可怕的症状,如全身痉挛、痛苦呻吟,有时乱扔东西,有时惊声尖叫。在愚昧的年代,人们以为他们被魔鬼附身,于是开始驱魔,也就是要除掉女巫。随后,三名无辜的女性被指控为女巫,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她们遭到刑讯逼问,为了给自己减刑,其中一个受刑的女性指认出了更多女巫。就这样,仅仅因为控诉人一句话,无辜的人就可能被投入监狱甚至被处以死刑。为了自保,人们纷纷抢先举报身边可能危及自身的人。
从哈利波特的故事开始,罗琳就一直对社会和历史议题保持着关注,这种关注在衍生系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用“第二塞勒姆”这种旁溢出的枝节点一下,是一种方式,但罗琳的野心不止于此。她在推特上说,神奇动物系列的时间线会从1926年持续到1945年,看一看第二部中金发碧眼苍白皮肤造型的格林德沃对于纯血统巫师的推崇和赞扬,对于麻瓜和神奇动物的不屑,能很快意识到这是在影射二战时的希特勒。罗琳是要在这个系列中融入她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
罗琳的意图很好,但在影视化过程中失败了。因为在一部逻辑前后矛盾,由很多不必要的角色和情节拼凑出的故事中,希望观众能感受到(自己上网搜索并学习到)一些更宏大的立意,并不现实。同时,该系列的创作者也应该明白,粉丝可能会因为热爱而去熟读原著,去pottermore官方粉丝网站上读罗琳写的关于北美魔法社会的文章,去检索影片中一闪而过的某个词,但不是每一个走进影院的观众都有这样做的义务。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剧照
说回克雷登斯,在片中他显然已经超过了10岁。电影给出的解释是,他身上的默默然具有极为强大的力量所以才让他免于丧命。要如何对待这种破坏性极强的力量,正是中年邓布利多和他的昔日恋人格林德沃的分歧所在。格林德沃想利用这股力量去实现自己统治麻瓜的抱负,进而让整个巫师群体无需再刻意隐藏身份。十七岁时的邓布利多曾经被这种说法和爱情蒙蔽了双眼,相信了所谓的“更伟大的利益”,但是妹妹的意外去世让他醒悟,也让他永远都不会和格林德沃站到一起。
前两部电影中,邓布利多一直希望纽特能帮助克雷登斯化解内心的仇恨,但都失败了,克雷登斯最终加入格林德沃阵营。在第三部中,纽特继续充当邓布利多的工具人,帮他阻止格林德沃竞选国际巫师联盟主席。而邓布利多不能自己亲自出马,一定要让纽特充当传声筒和马前卒的原因是,他在十七岁的那个夏天和格林德沃结下了“血盟”——一种魔法联结,使他们二人不能相互攻击,甚至都不能有背叛对方的想法,否则就会死。
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
问题是,当格林德沃指使克雷登斯去袭击邓布利多时,我们并没看到血盟生效。在影片的最后,当邓和格二人为了克雷登斯挥出魔杖对抗彼此的时候,血盟突然就破解了。邓布利多对此的说法是,因为一个想要保护,一个想要伤害。可这也不是他俩第一次意见相左了,为什么血盟这次就破了呢?官方的解释实在牵强。
仅仅是拿血盟举个例子,《神奇动物3》中很多情节都类似这种情况,太多模棱两可和不清不楚需要哈迷凭借对魔法世界的了解和爱自行圆回去,这样的电影很难称得上及格
在整个哈利波特宇宙中,大卫-叶茨已经指导了其中的七部,哈迷对他的不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与其说他的导演水平在衍生系列中突然下降,不如说,在没有了原著打底的情况下,他没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观众对新的角色产生更深的情感。
小说原著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陪伴人们走过的时间,以及读者和观众在这段时间里对那些虚构的角色投入的真挚的感情,是最大的魔法。当华纳兄弟和衍生系列的创作团队企图用更短的时间达到同样的效果,却不愿认真地塑造角色,那最终只会看到,魔法逐渐失灵。
排版:踢踢/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