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国平,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1年8月8日凌晨1时42分在杭州浙二医院逝世,享年55岁。
潘国平教授是我国国际法学界知名学者,长期关注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相关的重大国际法问题,在民间对日索赔、卫温远航台湾、亚洲联盟、南海问题等领域取得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做出了积极贡献。
潘国平教授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担当,矢志于国际法人才培养和国家权益维护的研究,呕心沥血,不计得失,堪为楷模。
潘国平教授的逝世,是我校重大损失,全体师生深感悲痛!
潘国平教授千古!
西南政法大学潘国平教授治丧小组:
组长:张晓君、宋渝玲
副组长:裴普、周江、赵鑫

成员:王玫黎、丁丽柏、杨永红、全小莲、马倩、黄伟

联系人:

马倩: 15826018121

黄伟: 13627696999
唁函唁电可发送至邮箱或传真:
邮箱: xzgjfxy@1 63.com

传真: 023-67258547

西南政法大学潘国平教授治丧小组
2021年8月8日
来源:石瓦坡国际法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生态学家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家赵景柱先生因病于2021年8月4日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
赵景柱作报告
公开资料显示,赵景柱1958年6月出生于辽宁辽阳,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1982年在大连轻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93年获“欧洲共同体居里夫人博士后奖学金”,在荷兰自由大学经济学院和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委书记、主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党委书记,曾挂任广西河池地区行政公署党组成员、副专员,中共丽江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方面介绍:赵景柱开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景感生态学研究,创新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理论方法。
他高瞻远瞩、无私奉献,以卓著的领导力带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国际生态环境领域一流研究机构行列;他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为研究所的发展殚精竭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官网等发布的讣告如下:
讣 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原副理事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主编,著名生态学家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家赵景柱先生因病于2021年8月4日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
赵景柱先生1958年6月出生于辽宁辽阳,历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委书记、主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党委书记,曾挂任广西河池地区行政公署党组成员、副专员,中共丽江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赵景柱先生开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景感生态学研究,创新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理论方法。他高瞻远瞩、无私奉献,以卓著的领导力带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国际生态环境领域一流研究机构行列;他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为研究所的发展殚精竭虑。
赵景柱先生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学术造诣精深,为国家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生态科学领域学术带头人和专家。他的逝世,是我国生态环境学界的重大损失。
赵景柱先生献身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事业,展现出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奉献的精神,将作为宝责的精神财富,激励我辈奋力前行!
我们对赵景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赵景柱先生治丧委员会
2021年8月4日
连续多位杰青去世,科研人员压力大
今年,已有多位杰青因病逝世,分别是45岁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赵勇教授,42岁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光电学院副院长、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51岁的山东农大副校长郝玉金教授。
据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消息,2021年4月8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赵勇教授因病逝世,终年45岁。赵勇教授2020年刚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赵勇教授也是在此前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走”的第三位“杰青”
于2021年3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光电学院副院长、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因工作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享年42岁
另一位是知名果树学者,山东农大副校长、国家杰青郝玉金教授2021年3月15日18时45分去世,享年51岁!
超负荷工作,加班时间长、休息、锻炼时间少是造成科研人人员身体状况差的一大诱因。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高学历者每日工作时间更长,睡眠缺乏情况严重,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同时,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运动上的时间都不足5小时,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群体。
同行竞争、经费管理体制与薪酬体制是当前压在科研人员肩上的三座大山,光是温饱问题,他们就已经拼劲全力。 在国外,薪酬体系上对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是有保证的,所以国外很多科研人员基于自己的兴趣追求科学前沿。而在我国学术界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之下,社会和管理层对科研人员赋予的角色很多,要求每一个人都是全能型的‘铁人十项’选手。但由于要求相对分散,科研人员有限的精力下很难面面俱到。
在中科院副研究员王硕看来,“其实每个行业都有竞争压力,所以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科研体制与管理方式。科研管理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对科研发展的影响。同时引进国外的学术休假制度,充分给予科研学者一个宽松、缓解压力的环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请各位在繁忙和科研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歇一歇,注意自己的身体!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澎湃新闻 等

以下群组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考法学博士,进入法学考博交流群;考医学、工学、理学等等的进入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法学考博交流群▼
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