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上方我们的视频号,来到直播间进行互动交流
以“收费发论文”、提供评职材料为幌子,骗取钱财
近日,泰州姜堰警方经过缜密调查,捣毁一个以冯某、张某为首,以有偿提供各类权威评职材料为诱饵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128名。4年的时间里,这个团伙骗了9000余人5500万元
伪造“文件资料”
轻信知名杂志社“编辑”
花钱投稿却被骗
2021年1月中旬,家住泰州市姜堰区的夏女士收到一条微信好友验证消息。由于对方直呼其名,夏女士认为是自己认识的朋友,便通过了对方的好友申请。不料添加成功后,对方却自称是成都某知名杂志社的“张编辑”,并提出他们单位可以帮助夏女士在各大权威期刊、论文网站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课题。
由于当时夏女士的儿子因工作需要,正好要在某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夏女士随即向“张编辑”咨询相关事宜。“张编辑”告诉夏女士,在该刊物上发表论文需要花费17000元,并称夏女士可先支付5000元作为定金,待刊物录稿通知下发后再支付尾款。起初,夏女士也怀疑对方是骗子,但期间“张编辑”一直催促夏女士转账,并声称再不付款刊期就要排到2022年。得知情况的夏女士焦急万分,随即向“张编辑”转账5000元。
5月11日,“张编辑”将录稿通知发给夏女士,可夏女士仔细一看,发现录稿通知书的抬头和声明单位竟然不一致,属于“一眼假”。谁知当夏女士要求对方退还定金时,“张编辑”却坚称稿件已被录用,迟迟不愿退还,并要求夏女士支付剩余的12000元。当天下午,察觉被骗的夏女士赶忙来到派出所报警。
嫌犯被抓
有偿提供“评职”服务,
警方捣毁5处诈骗窝点
接报后,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天目山派出所立即开展立案侦查,并对夏女士提供的相关证据进行收集查证。通过研判,警方发现“张编辑”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河北某文化传播公司的业务员,没有杂志社工作经历。随后民警顺藤摸瓜,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认定该起案件背后实则是一个谎称提供代发论文、代做课题等评职服务,继而实施诈骗的犯罪集团,并初步确定了该犯罪团伙方位。
为尽快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警方制定严密的抓捕方案。经过多次摸排蹲守,民警最终摸清了该团伙数个窝点位置,并组织警力奔赴河北石家庄、邢台、邯郸多地开展收网行动,一举抓获以冯某、张某为首的128名涉案人员,捣毁诈骗窝点5处,现场扣押伪造的期刊、杂志、奖励证书、成果鉴定书等物品4000余件,作案手机300余部、电脑200余台,冻结资金200余万。
经过讯问,冯某、张某、冯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均对伪装成杂志社编辑,以有偿提供各类权威评职材料为幌子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捣毁窝点
混进职业群物色“猎物”
4年骗了9000多人
据冯某交代,2017年上半年,他从朋友口中得知,对于教师、医生等不少职业,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发表、获奖直接关系到职称评定。而现实中,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又没有投稿渠道,导致投出去的论文和课题成果大多石沉大海。于是,头脑灵活的冯某开始盘算“发财之路”,召集发小冯某某等人成立公司,并让公司员工混进各种职业微信群物色有需求的客户,一旦发现目标,便主动添加对方微信,根据对方要求提供“一对一”服务,利用伪造论文录用通知书、论文获奖证书及研究成果鉴定书等手段骗取钱财
公司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冯某发觉这个“生意”确实来钱快,于是先后招聘了百名业务员,又创立了4家分公司,并将公司业务扩展到帮助“研究”课题并提供成果、申请各类课程或论文获奖证书、在核心期刊代写、代发学术论文等四大类业务。
经查,冯某等人给公司员工编订了一套业务知识大纲,内容涵盖应对各种情况的话术,同时让业务员伪装成杂志社的编辑,骗取受害人信任,并根据客户需求推荐一些所谓正版刊物、官方网站、专业协会的评职材料渠道,引诱受害人不断上钩。
据统计,自2017年9月公司成立,该团伙已经累计诈骗90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5500万元,仅2020年,该公司就牟利2000多万。
目前,以冯某为首的4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姜堰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来源:紫牛新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