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意识到娃长大了,是前不久跟朋友一起聚餐的时候。
觥筹交错间,同为天涯琴童妈的我们惺惺相惜地交(tu)(cao)着陪练时的千般艰辛万般无奈,越聊越激动,说到动情处,恨不得现场还原一段娃练琴时哭闹的场景,全然忘记小主角们就趴在我们脚边一米开外的地方,一边搭着乐高一边竖着耳朵听。
就在我们聊得酣畅淋漓的时候,娃突然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地朝我扑来,双手撑腰怒目圆睁地喊道:“你们在说什么?!”
我吓了一激灵,别说当着外人的面了,就是平时在家也从没见过他这般架式,好像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在咆哮。孩子爹冷峻的目光汇成了四个字向我投来:“叫你多嘴!”
图:giphy
我立刻露出尴尬而又不失谄媚的笑容,企图用我养娃多年来修炼而成的“当面撒谎术”掩盖我在吐槽他的事实:“我在说你练琴很认真!”
但娃显然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监听证据和思辨能力,以前惯用的那些忽悠已经完全不起作用了,他嘶喊道:“骗人!你明明在说我练琴的时候哭!你不可以再说了!”。
图:giphy
我只好原地认怂,拍着胸脯保证绝不再提关于他的任何一个字,娃这才翻着白眼将信将疑地回去继续搭乐高,时不时还抬头给我个盯梢的眼神让我自己体会。
图:giphy
“报应”很快就来了,我在聚会上跟朋友们聊的天,时不时被娃抖出去一点,该说的不该说的通通都要说,时常让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在孩子身边说话,绝不能口无遮拦!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娃这个小传声筒,都能给你说出什么惊掉下巴的话来。
今天我依靠多年和娃斗智斗勇的经验,和大家聊聊“在娃面前聊天的科学姿势”,顺便总结了一份适合分享给亲戚朋友的“三要三不要”法则,一定用得上!(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1 
当你的话传到娃耳朵里
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我妈说她不喜欢你……”天真的小孩是尴尬的传声筒
我有个好友跟婆婆生活在一起,从产假结束就一直是婆婆帮忙带娃。虽然育儿理念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大差异,小摩擦不断,但婆婆带娃很辛苦,也确实帮了大忙,小矛盾从来没激化过。
直到有一天,她在闺蜜聚会时吐槽婆婆被孩子听见,晚饭时,孩子当着全家人的面大声宣告:“我不吃奶奶做的菜,妈妈说奶奶做的菜太难吃了……”
要不怎么说小朋友是婆媳关系的第一杀手呢,上一秒还在小心翼翼维持着表面的和气,下一秒就因为娃的一句话破功。
也不光是婆媳关系,有时候你的娃可能对所有你评价过的人坦诚相告:
  • “我妈妈说你长得不好看”
  • “我妈妈说你总是不讲卫生”
  • “我妈妈不让我跟你玩,因为你不爱学习”
  • ……
朋友们,不想尴尬到用脚能抠出三室一厅,在娃面前千万要慎言啊啊啊!毕竟,你也不知道他啥时候就给你抖出去了... ...
2、“爸爸的病没救了... ...”你不解释清楚,他会误会到底
去年冬天,疫苗还没有普及,我一朋友不幸感染了新冠,但只是轻症。8岁的孩子在得知此事以后,一个人抱着枕头痛哭了大半夜,伤心欲绝地问妈妈是不是得了这种病就没得救了。
妈妈问他为什么这么想,孩子说因为听见爸爸妈妈的交谈中提到了“隔离”、“重症”、“无药可治”……对于一个稍微有一点懂,但又不完全懂的孩子来说,这些只言片语给他带来了太多难以消化的信息,以及在想象力的加持下席卷而来的恐惧。
很多时候,你表达的和孩子理解的,可能差了十万八千里:
  • “我爸爸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工作,永远不回来了”——其实爸爸只是去国外短期出差;
  • “我爸爸妈妈马上就要离婚了”——实际上爸爸妈妈不过是日常吵了一架;
  • “我妈妈得了一种怪病,每个月都会肚子疼得在床上滚来滚去”——懂的都懂……
有时候大人们无心的对话,或者对娃含糊其辞,非常容易引起娃的焦虑和误会。
3、孩子的字典里没秘密,分分钟全给你抖出去
娃刚开始去幼儿园的时候,我陪着他在幼儿园度过适应期。有个特别爱说话的小朋友每天都拉着我聊天。
于是,在第一次见面以后,我就知道了这个小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她最喜欢的玩偶的名字。后来,她又陆续向我透露了她爸爸和爷爷的车型、车牌号,以及爸爸的手机密码……
我向天发誓我一个字都没问,无奈她的倾诉欲就像滔滔江水,拦都拦不住……不禁感叹,这娃记性是真好啊,还好我记性差……
跟小朋友聊天,你非常有可能听到一些“特别”的信息:
  • “我爸爸的内裤是黑色的”
  • “我妈妈睡觉会打呼!”
  • “我爸爸管我妈妈叫宝贝,我妈妈管我爸爸叫死鬼……”
孩子的字典里,真的没有秘密。
 2 
你在娃听力范围内说过的一切
都会对TA有特别的影响
不要以为没跟孩子面对面说,就没事。我们每天在娃耳边“播放”的内容,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1、影响语言发育
研究人员认为,“偷听”也是孩子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渠道。
大量研究显示:两三岁的孩子就已经能从别人的交谈中学习新的词汇,哪怕他看起来并没有在听[1] 。此外,小朋友们还会在观察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学习社交的基本规则和礼仪(如轮流发言、谈判技巧……)
也就是说,小朋友在“偷听”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不仅包括“可以说什么”,还包括“应该怎么说”[2]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小朋友模仿大人的口吻,说出让你瞠目结舌的话:
  • 第一次来你家做客的小孩老练地问:“你这房子不错啊,多少钱买的?”
  • 见到爸爸很晚回家,冲爸爸大喊:“这么晚才回来,你干脆别回来了!”
  • 跟弟弟玩着玩着突然教训起来:“你再不给我坐好,信不信我揍你?”
孩子不仅是镜子,还是复读机。大人的语言习惯,不论好坏,都会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用语里。
2、影响自我认知
5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有自尊的意识了——他们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也是他们自我认知和自尊形成的重要依据。
研究发现,男孩在听到家长的正面评价后,会有更加积极的自我对话;而对女孩而言,她们似乎更在乎老师的评价[3],这些评价可以是当面说给他们听的,也可以是你们在和别人说话时“不小心”被他们听见的
因此,当孩子听见大人们赞扬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优秀分数高时,他们感受到的心理暴击可能远远大于激励。
相反,如果你看见自家娃技不如人,却能侧面赞赏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则更能激励他们拥抱挑战、勇于探索。
3、影响道德认知
大人在孩子面前不加掩饰地评论他人,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偏好和道德行为。
比如,大人对他人的负面评价,会让听到这些评价的孩子吸收整合到自己对这些人的态度中去
有研究者做过实验:大人在孩子面前,打电话讨论关于另一群体的负面内容,听到这些内容的孩子,会在后续测试中表现出对被讨论群体更强烈的厌恶情绪(相对于没有听到电话内容的孩子)[4]
图:giphy
所以,当家长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抱有敌意或偏见时,他们的孩子往往也持有同样的态度。
反过来,大人对他人的褒奖,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研究显示,5岁的孩子们在“偷听”到大人聊天时称赞其他孩子很大方,那么接下来这些孩子也会变得慷慨起来[5]
有时候孩子会问大人一些比较扎心的话,比如:
  • “妈妈,我是不是没有哥哥聪明?”
  • “你们是不是更想要xxx做女儿?”
不是孩子想得多,更有可能是他听见了大人有意无意的评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人们无意中表露出来的态度,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孩子们价值评估的准绳,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的态度、对是非的判断、对优劣的解读。
 3 
在孩子面前聊天
讲究“三要”“三不要”
那么,在隔墙有娃的情况下,怎样聊天才算是科学又安全呢?我总结了“三要三不要”,方便大家转给家人(你懂的~)
“三不要”
1、忌口无遮拦
把娃当作社交平台,当我们在这个平台上传内容的时候,要做自己的内容审核官。
脏话及时“哔”掉,敏感内容过滤掉,不传播负能量,不暴露自己和他人隐私,保护所有人的数据安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外泄。
2、忌妄议他人(包括娃本人)
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样,在娃面前议论他人(包括娃本人),结局往往不怎么愉快。
因此,我们即便是不得不在娃面前说起别人的时候,也要积极响应“清朗网络”的倡议:不信谣不传谣,不造神不网暴,更不给人贴标签。
3、忌含糊其辞
在以上两条都满足的情况下,有些事情注定会让娃知道的,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藏着掖着了。
就像你永远也不会知道网友的脑洞有多大,而娃的脑洞只会更大!与其让孩子不停猜测徒增焦虑,不如向他们开诚布公地讲明白。
“三 要”
1、使用文明用语
如果你想要给娃建立一个干净整洁的词库,那么请使用文明用语。
这么做还可以为你自己树立起优质父母的正面形象,毕竟娃这个“社交平台”还自带点流量,时不时就给你“转发”一波,当爹妈的谁还不要点面子呢?
2、正确的价值观
尤其是对于低龄的娃,他们有啥价值观?他们的价值观就是你给的价值观。我们赞美的,就是他们认为重要的。
所以,一个希望孩子勤勉的家长,就应该多肯定孩子勤勉的行为,而不是“隔壁小王又考了100分”;一个希望孩子能拥抱多元世界的家长,就应该赞叹多样性之美,而不是嘲笑远方表亲奇怪的口音。
3、及时沟通解释
人非机器,谁还没个一激动说漏嘴的时候。回头一看娃已经脸色不对了,咋办?千万不要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也不要企图糊弄过去。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一不做二不休,要说就把话说清楚,因为误会往往比真相可怕得多。
以上内容你要是觉得有道理,有共鸣,有感触,在留言区大声告诉我们吧!
也欢迎大方地把本文分享给各路亲朋好友,毕竟,在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大家才能愉快的聊下去。
你经历过这种尴尬吗?
留言区聊聊吧!
除了今天分享的内容,果仁妈还给大家整理了10个“养娃怎么做”指南比如:
【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
【孩子撒泼耍赖怎么办?】
【孩子不能控制情绪怎么办?】

【孩子交到了“坏朋友”怎么办?】
点亮文末“在看”,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就可以在群内领到合集啦!
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
参考文献丨[1] Akhtar, N. (2005), The robustness of learning through overhearing. Developmental Science, 8: 199-209.
[2] Forrester. Michael A. (1993). Affording Social-Cognitive Skills in Young Children: the Overhearing Context. Critical Influences on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Pp. 40-60.The Macmillan Press Ltd. UK.
[3] Talking About Kids in Front of Them May Affect Their Self-Esteem (insider.com)
[4] Zhao, Li & Chen, Lulu & Sun, Wenjin & Compton, Brian & Lee, Kang & Heyman, Gail. (2019). Young Children are More Likely to Cheat After Overhearing that a Classmate is Smart. Developmental Science. 23. e12930. 10.1111/desc.12930.
[5] Qin, W., Zhao, L., Compton, B.J., Zheng, Y., Mao, H., Zheng, J. and Heyman, G.D. (2021), Overheard conversations can influence children’s generosity. Dev Sci, 24: e13068.
 相关推荐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