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3
8
·
线··

郑洞国为何至死不与深爱的前妻复合
源自文不谈史·华人读书会

1972年的一天,孑然一身待在上海的陈碧莲坐不住了。
她听闻了郑洞国第三任妻子去世的消息后,就马上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北京,想要与郑洞国复合。羞于直接开口的她住在了老友的家里,婉转地向郑洞国透露出自己想复合的想法
此时将要步入花甲之年的她依旧风姿绰约,容貌秀丽,脸上的皱纹倒添了几分岁月带来的从容与优雅。
然而,郑洞国只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前往陈碧莲老友家中来看望她一次。期间,他只字没有提复合的事情。
此时的陈碧莲明白了郑洞国的意思,虽然没有把话挑明,但就是因为郑洞国的沉默,让她明白两人再无复合的可能,他还是不肯原谅自己
陈碧莲
是了,直到1991年郑洞国逝世,陈碧莲都没能如愿以偿。
2002年,已经老态龙钟的陈碧莲躺在床上,颤抖地拉着郑洞国子孙的手说道:“我这辈子最值得留恋的时光,是与郑洞国20年的婚姻生活;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当年不该与他离婚!”
明明彼此相爱在意,却始终不能再次相守。
有些事,在陈碧莲和郑洞国心里一直就是一个结。
若问及郑洞国为何至死不与前妻陈碧莲复合,大抵是:那一年的北京太冷了,爱情也被冻结了,而最困难时,她没有陪伴身边......
郑洞国

青年得意,征战沙场

1926年11月,年仅24岁的郑洞国因为赫赫战功,成功升任为国民革命军团长。
一时春风得意,令人艳羡。
当时许多人都为郑洞国现在的“青年得志”感到惊异,却没在想郑洞国背后的艰辛。
郑洞国,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庭环境还算不错,又是家中幼子,郑洞国年幼时自然是受到了不少的宠爱。
从小聪慧的他,6岁便进入了私塾读书。14岁时,郑洞国进入当时讲授西学的西门中学附小读书。也就是这年冬天,郑洞国遵从父母的安排,娶了比自己大8岁的覃腊娥为妻
婚后二人的生活也还算安宁和乐,还诞下了二子一女,夫妻感情很是不错。
后来郑洞国进入西门中学,学习更加刻苦。也就是这个阶段,郑洞国真正看到了当时民生的疾苦。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他,也可以说是一个进步青年了。看着国内一片动乱的局势,郑洞国立下了从军振国的志向。
很快毕业之后,碍于生计,郑洞国来到了小学任教。但是微薄的薪水、枯燥的生活都不是郑洞国想要的,于是郑洞国做出了一个决定:参加考试进入黄埔军校,实现从军振国的理想。
于是1924年,郑洞国决定报名参加考试,但是错过了时间。这下怎么办?于是郑洞国和自己的同乡商量过后,决定冒用其中一人的身份。
果不其然,郑洞国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员。
后来,这个“谎言”还是被顺利地解开了。
进入黄埔军校之后的郑洞国学习更加努力,但是当时时局混乱,想要寻找和平安稳的一隅之地是多么的困难。更何况身在黄埔军校呢?所以,郑洞国没有修完学业便走上了战场
1925年,郑洞国随军东征,正式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开始了彪炳史册的历程。
之后,一场在淡水城的战争,让所有人都记住了郑洞国这个名字。
在与东征军作战的过程中,郑洞国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敢死队。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看着战场上的滚滚硝烟还有一个个接连倒下的战友,郑洞国再也按捺不住了。
在战场上身为一个军人,最不应该害怕的就是流血和牺牲。这么多年的期盼和身为一个男儿的热血一股脑地涌了上来,这时的郑洞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指挥着手下的士兵,一马当先,经过一段时间的顽强征战。
终于一举拿下了淡水城。
郑洞国
也就是郑洞国在战场的奋勇厮杀,沉着冷静让他不断地取得胜利,立下战功。
很快,他就成为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青年团长
这也昭示着他将取得更大的功勋。
之后,郑洞国便一路随军作战,在北伐中立下赫赫功勋,彻底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一名高官。但是,也正因为要各处作战的原因,郑洞国无暇顾及家中老小,这担子就全都落在了覃腊娥的身上。
令人安慰的是,身为传统女性的覃腊娥,一直都把家中事务操持得十分好,从来没有给郑洞国带来后顾之忧。
但就在1930年,覃腊娥突感风寒不治身亡,这给尚在军中的郑洞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两人的婚姻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是两人也是恩爱有加。为了缅怀自己的妻子,郑洞国三年内都没有考虑再去寻找下一段爱情。
直到有一天,在医院探望同乡的时候,这种思想被悄然改变了。
他遇到了陈碧莲。

医院初遇,半世纪的纠缠

因为自己发妻的突然离世,郑洞国一时难以接受,想到妻子对自己的情深义重,郑洞国更是久久难以忘怀。在随后的三年中,他打消了一切再婚的想法,而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
直到那一次,来到医院看望肖执中的时候,郑洞国真正邂逅了自己的爱情。
1933年,从古北口战场上归来的郑洞国,来到医院看望自己的同乡肖执中。在这里,他邂逅了自己真正的爱情。那个女人就是——陈碧莲。
陈碧莲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姑娘,性情温和,身上独有一种南方女子的灵气。因为家庭条件十分优渥,陈碧莲是一个十足的大家闺秀,自小便过着富足的生活,这也令她成为了一个十分有才情的女子。加上容貌绮丽,风姿绰约,一下子便闯入了郑洞国的心中。
此时的郑洞国已经是战功赫赫,民间也流传着不少他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就连报纸上刊登的也是他的飒爽英姿。加上郑洞国英俊的外形,怎么能不令年芳十七还在渴望爱情的少女心动呢?
在医院初遇的二人情投意合,很快对彼此表明了心迹,谈起了恋爱。
相处几个月后,两人突破了重重的阻碍,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了夫妻
郑洞国、陈碧莲新婚合影
但是时值抗日战争时期,郑洞国身为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必须要征战沙场,上阵杀敌。于是新婚燕尔的两人,也只能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
但是陈碧莲对此毫不在意,一直在丈夫的背后默默支持着。她不同一般的女子,只是在家里等待丈夫的归来,而是直接不顾生死安危,直接奔赴战场找寻自己的丈夫,时时刻刻陪伴在郑洞国的身边,和他始终身在同一战线。
这一举动,常常令郑洞国忧心不已又万分感动。
在那个满是硝烟的战场上,陈碧莲丝毫没有退缩,而是始终和郑洞国形影不离,大有一种要和郑洞国同生共死的意味。
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郑洞国率军远征印缅。郑洞国临危受命,紧急赶往印缅。得知这一消息的陈碧莲立马搭乘前往印缅的飞机,这一次,她依旧要与自已的丈夫同生死,共患难
要知道,在当时那种条件下,乘坐飞机跨越国际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一个不留神就会因为当时天气或者设备的原因丧命,但是陈碧莲对此毫不在意,她想的只有快点到达丈夫的身边。
当郑洞国为了和其他军官一同表示“与云南共患难”,誓要战胜日军的决心时,他和其他人一样把自己的妻子陈碧莲接到了云南。就是在这里,郑洞国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陈碧莲。
虽然陈碧莲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女子,性情十分温和。但是在战场上,郑洞国却看到了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陈碧莲。在军队中,陈碧莲时常仗义疏财,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身在前线的士兵,身上颇有一种豪爽的男子气概。
战场上的二人,亦如初遇、新婚那般琴瑟和鸣。战争的硝烟和聚少离多的日子非但没有把他们拆散,反而让他们之间的情感愈加深厚。
而郑洞国也在妻子的这种温暖的陪伴下,一步步地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抗日战争胜利后,身为蒋介石身边有名的将领之一,郑洞国很快便投入到了解放战争的漩涡当中。这一次,郑洞国被蒋介石派往了东北。也就是这时候,为郑洞国与陈碧莲婚姻的破灭埋下了伏笔。
郑洞国此时深知国军在战斗上相较于解放军的劣势,但是自己是一名军人,天职就是听从号令。于是他遵从了蒋介石的意思,固守东北。
也就是这个决定,最后让郑洞国投诚了解放军。
而此时正盼夫归来的陈碧莲,却收到了“长春失守,郑洞国壮烈成仁”的消息。这令她悲痛不已,天天以泪洗面。
直到郑洞国返回上海治疗的时候,这一误会才被解开,原来郑洞国在自杀时被部下救下,活了下来。
就这样,两人在上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可能也是两人相识到现在,度过的最为安稳的一段时间了。

他说,最困难时她没有在身边

郑洞国回到上海治疗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与陈碧莲二人生活中最为安宁幸福的一段时间了。可是美好并没有持续多久。“噩耗”便传来了。
那时解放战争结束,解放军取得了全面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郑洞国在抗战期间的优秀表现加上自身的卓越才能,政府决定让他赴京任职。
虽然此时的郑洞国对于妻子有万般不舍,但不能弃国家于不顾,于是他毅然决定北上任职。
郑洞国并不是没有想过带上妻子一同前往北京,但是陈碧莲却以北方寒冷、水土不服为由,拒绝了郑洞国想与她一同北上的请求,不顾及丈夫和家人的挽留。
当时的郑洞国并没有多想。陈碧莲自幼便长在南方,可能是真的受不了北方的地域气候也说不定,来到这里还要继续开拓自己的生活圈也是麻烦,于是郑洞国也就没有再劝说陈碧莲与他一同北上。
谁知,就是这一北上的决定,彻底地让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第二年,陈碧莲便托人给郑洞国带去了一封信。那封信再也不是往昔陈碧莲托付情思的相思信了,而是一封恩断义绝的离婚协议书
在看到信中内容的时候,郑洞国脸上写满了错愕。他不敢相信,曾经那个和自己共度生死的妻子竟然如此绝情。
但是事已至此,任他在想不通,只能作罢,愤然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自此,二人劳燕分飞,谁也想不到,曾经如此情深的二人竟落得如此结局。
离婚后的陈碧莲和一个钟姓的资本家结了婚。
而郑洞国也和顾贤娟组成了家庭,并育有一女。
郑洞国与顾贤娟
双方虽保持联系但以为不会再有交集,但是顾贤娟去世后,陈碧莲又来到了北京,一副想要和郑洞国和好的架势。
原来,早在多年前,陈碧莲嫁的那名钟姓的资本家锒铛入狱,出狱之后不久便病逝了。这些年,陈碧莲一直是在弟弟的帮衬下过活的。当初与郑洞国离婚也是自己的冲动之举,如今听说郑洞国单身,便赶过来想和他再续前缘。
谁曾想,此时的郑洞国根本无意复合,他用沉默拒绝了陈碧莲想要复合的愿望
不论子孙们如何劝说,郑洞国都不变自己的初衷。
大抵是,在曾经那个最困难、最需要陪伴的时候,陈碧莲不在身边。在那个本该是和平年代能够相互依偎的时候,陈碧莲却放弃了他。而分别那一年的冬天太冷,爱情也被冻结了。
无论如何,直至1991年,郑洞国逝世,两人也只是阴阳相隔,遥遥相望。
陈碧莲2002年临终之际再次提及:“我这辈子最值得留恋的时光,是与郑洞国20年的婚姻生活;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当年不该与他离婚!”
可时过境迁,在曾经深爱的时候选择放弃,又怎么能够破镜重圆?
心中再懊悔,也只是徒劳无功。
感情终是经不起试探。如果真的一往情深,又何必因为一时的任性与相爱的人别离,抱憾终生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