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经进入了第三周,关于这场战争,未来的历史学家可能有很多要书写的,其中很重要一点可能是:当互联网媒体恨不得将战争全程360度直播的时候,我们反而发现自己什么都看不到了。
无数矛盾的信息从乌克兰传送到全世界,不停的反转反转再反转,比娱乐明星的感情八卦还要更薛定谔。支持俄罗斯的媒体和网民,和支持乌克兰的媒体和网民所传递的信息,几乎是两个平行世界
所以在这个阶段,大家不必要对战场新闻,尤其是那些“爆炸性”的新闻太在意。对于明显站队的分析文章,无论是站哪边,都也不必太当真。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如果看到新闻的出处是CNN,那就直接跳过就好。CNN这次不愧为美国媒体圈子里最被鄙视的电视台,把嗜血的战争贩子本能发挥到了极致,基本已经没有任何新闻道德可言了。估计川普看的时候一定又是大骂:“FAKE NEWS! FAKE NEWS!”。
至于在俄乌战场上真正发生了什么,这可能要等到硝烟散去,才能真正去逐渐看到。
这些天双方的新闻,都先打个问号再看比较好。
我们没必要把自己当成俄罗斯人或者乌克兰人去“共情”。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来说,除了祝愿和平早日到来外,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去多了解一些战争背后的历史、政治、人文原因,比如欧盟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相互根深蒂固的恐惧。
这是俄乌战争的原因之一,以及欧洲数百年来,以及未来所面对的核心矛盾之一。
俄罗斯发动此次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约东扩,担心乌克兰加入北约,
失去了所谓的“战略缓冲区”。
这让很多人觉得奇怪,毕竟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第一,以及军力第二强的国家,居然一直喊没安全感,怎么都觉得有些不太真实,所谓“不安全感”也许只是普京野心的掩饰。但实际上,俄罗斯还真一直是一个超没有不安全感国家。
不仅仅是俄罗斯,事实上,基本上大国多少都会有一些不安全感。一个国家会变成大国,除了少数真的是地广人稀外,不安全感也是背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换个说法,就是书上说的“居安思危”。不安全感是人类的天然本能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扩张到天然屏障,变为“大国”的内在诉求。
比如美国就是最典型的,具有极度不安全感的国家。2002年迈克尔·摩尔讲枪支泛滥和校园枪击案的纪录片《科伦拜恩的保龄》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解读。同样也是因为清教徒文化骨子中恐惧感,才能从大西洋边的一小块殖民地,一直不停扩张,几乎杀光原住民,将两大洋作为自己的天然屏障,才停止了扩张时代。
虽然中国文化没有清教徒那样的神经质,但我们同样也有不安全感,否则也不会天天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跑去盖长城了。看看地图,就知道:西边沙漠和雪山,北边是长城和冰原,东边是大海,南边是热带雨林,都是可以阻隔敌人的天然屏障。不过和美俄在短时间内的武力扩张不同,我们是在几千年前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文化、联姻、内战、外战等等各种方式,最终扩张到天然屏障,实现了自己的安全需求。
但相比中国和美国,俄罗斯的“运气”不太好。

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国,雄踞欧亚大陆北方,而这片土地的特点,就是平原为主,缺少天险。虽然俄罗斯向东可以一直扩张到太平洋白令海峡,但向西就尴尬了。
我们看一下欧洲的地貌,就会发现,在西欧、中欧,都有易守难攻的山脉天险,即便是波德平原,也是河网森林密布,但另外一面的“大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则是一马平川。

@Anton Balazh
地貌优势再加上西欧历史上,文化、工业化水平往往都强于俄罗斯,所以俄罗斯西进的努力一直都没能实现。但相反,如果是从西欧中欧进攻俄罗斯,一路杀过来,俄罗斯整个欧洲领土无险可守,基本要退到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脉(蓝色线)了。
在俄罗斯历史上,抗击拿破仑入侵以及纳粹德国入侵,是可歌可泣的历史,但同样,敌人可以这样一直冲击到莫斯科,也是俄罗斯人内心最大的恐惧之一
因为缺少天险,所以只能靠人为的创造“缓冲区”来满足安全感,比如二战之后,苏联能够控制中东欧国家的时候。而苏联解体之后,尤其是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之后,“大俄罗斯”就不再有天然屏障,现在只能靠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来作为俄罗斯“人工屏蔽”。
而如果乌克兰或白俄罗斯再加入北约,这对于俄罗斯人来说,“火烧莫斯科”的民族恐怖记忆,自然就会爆发了。
其实这种地形上的绝对不平等,在地球上另外一些地方也存在,就比如下图左边这块。

@Anton Balazh
俄罗斯的恐惧,来自地形,以及历史的记忆。那欧盟所代表的中西欧国家,他们对俄罗斯的恐惧,又来自哪里呢?
俄罗斯用了十几天还没有战胜乌克兰,于是网上出现很多文章,认为是俄罗斯没落了,实力太差之类的。当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衰落,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但俄罗斯是不是真的渣,只要看美国的反应就知道了。什么时候美国不只是在电视上放狠话,而是真的下场直接干预,那才是俄罗斯实力太差的证据。否则就不需要在意英文媒体上的评论,等战争结束后再慢慢复盘分析吧。
而欧盟国家,他们和俄罗斯人在同一个战场上,或敌或友战斗过数百年,自然明白所谓的战斗民族是什么含义:俄国几次强大到统领欧洲的时代,都不是因为他战力爆棚,而是因为他韧性极强。被拿破仑打到半残,然后触底反杀,让亚历山大一世成为欧洲救世主“神圣王”。等被纳粹德国打到半残,然后触底反杀,吞掉半个欧洲,和美国争霸世界。
这种特质,是欧盟惧怕俄罗斯的理由之一。不够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欧洲人的眼中,俄罗斯是一个“亚洲国家”。
从东亚的视角来看,俄罗斯当然是一个欧洲国家,和英德法这些国家一样。但在欧洲内部来看,俄罗斯却是一个异类,往往被看做“欧洲的亚洲人”
俄罗斯与中西欧的自然地貌区别,再加上其他偶然因素,在历史上导致了另外一个重大差异:俄罗斯曾经长期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而欧洲其他主要国家,则没有经历蒙古人的统治。

在金帐汗国近300年的统治过程中,不仅让俄罗斯的文化与西方产生了极大的差异,连整个社会基层结构和民族性上也被改变。蒙古人将从东方,尤其是从中国学习到的很多大一统集权国家模式应用到俄罗斯,成为了俄罗斯社会的基础之一,比如建立了庞大的驿站系统。而俄语中“海关”(Таможня)就是来自金帐汗国时代蒙古语的“贸易税(тамга)”一词。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西欧还是一盘散沙的时代,俄罗斯就能拥有中央集权国家的一些特质,比如更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再加上欧洲人记忆中对东方来的匈人、蒙古人铁蹄的恐惧,这种心情就投射到俄罗斯这个“欧洲的亚洲人”身上 —— 在中西欧国家眼中,俄罗斯永远是凶残、野蛮的亚洲蛮族,无时无刻不想着要侵略、毁灭欧洲
2018年6月,《华尔街时报》发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俄罗斯转向它的亚洲过往》。而将普京画成蒙古士兵的封面图,也许就是西方眼中俄罗斯的形象吧。
而无奈的是,是俄罗斯人本身并不会把自己当亚洲人,或者当“欧洲的亚洲人”来看。在已故俄罗斯文化大师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著作《俄罗斯千年文化》中,几乎每个章节都能读出这种“我们明明就是欧洲人,为什么不认同接纳我们”的悲哀。    
不仅如此,俄罗斯民族的内心不光认为自己是欧洲人,而且认为自己肩负着复兴欧洲使命的欧洲救世主。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殉国,而他的侄女索菲亚公主则辗转流亡到俄罗斯,在罗马教皇保罗二世的支持下,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他们两个人的儿子瓦西里三世基本统一了俄罗斯,让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正统天主教会”中最强大的力量。
索菲娅·帕列奥罗格

在16世纪初,东正教长老给瓦西里三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几句闻名于后世的话:“第三个新的罗马———你的强大帝国,是全体神圣信徒朝圣的都会,她在普天下比太阳更加灿烂……两个罗马衰落了,第三个全新的罗马正屹立着,而第四个永远不会出现。”
这是俄罗斯“第三罗马”情结的来源,是沙皇(凯撒)这个职称的含义的来源,也是在研究俄罗斯(苏联)时,总被提到的“弥赛亚(救世主)意识”这个概念的来源。
东正教的
救世主意识
,与第三罗马理论,是俄罗斯民族历史使命感的来源,也是让俄罗斯成为一个不停扩张的“大国”。无论是在俄罗斯帝国时期,苏联时期,还是在现在俄罗斯在面对格鲁吉亚、克里米亚、东乌克兰等问题时,都能看到一些“弥赛亚意识”的影子。

但反过来,从俄罗斯西边其他欧洲国家的视角来看,身边有这么一个天天想当“救世主”的庞然大物,自然就更加恐怖了。
在电视剧《叶卡捷琳娜大帝》第一集中,那时的德意志公主索菲亚·奥古斯塔,未来的全俄罗斯大女皇与独裁者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从普鲁士前往俄罗斯时与母亲的几句对白,或许是俄罗斯与欧洲之间这种复杂情绪的最好解读:
俄乌战争也许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俄罗斯与中西欧国家为核心的欧盟之间的矛盾,却是历史的必然常态。

称之为“历史的必然”,并不是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合理化。就像有一群不安全感爆棚的清教狂热分子,在北美大平原上不停屠杀原住民,也有其历史的必然,但没有正常人会觉得这样有半点合理。
但如果我们能理解俄罗斯和欧盟国家相互的恐惧,可以帮助我们去思考其他问题:
欧洲和俄罗斯的学者、政治家都知道双方的问题是什么,也都付出大量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欧洲变得更加和睦。双方的矛盾虽然复杂,但并非没有和解的可能。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的前十年,衰败的俄罗斯完全可以低姿态融入欧洲。但当北约拒绝俄罗斯加入,并且逐步东扩之后,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这次战争,并且让“大欧洲”的梦想又一次越来越渺茫。
俄乌战争,受伤最严重的当然是乌克兰,但俄罗斯与欧盟国家也同样都会受损。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个多输的结果?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是忍不住想起某个不属于欧盟,却能操纵北约,最终从俄乌战争以及欧洲分裂中赚得盆满锅满的国家了。

《是,大臣》S01E05
当然,我说的并不是英国。

近期文章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