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原创公众号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作为妈妈,你会不会经常期待,等娃长大一些,有这样的社交场景:
和三五有娃闺蜜一起约会,妈妈们做沙发上边喝奶茶边聊八卦,小朋友们在一起嘻嘻哈哈玩得很开心,就这样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或傍晚……
虽然这样的期待确实可以实现,但实际情况却往往都是一地鸡毛
有可能没过多久两个娃就打起来了,哭哭咧咧都说是对方的错
也有可能有一个娃被排挤或欺负,跑到妈妈这里来告状
还有可能几个娃因为游戏规则发生争执,来找大人主持公平正义
……总而言之熊孩子是不会让你消停的,很可能你又要聊天又要管娃没过多久已经头昏脑涨,绝对不是什么美好的社交体验。
当然,如果家有两个或更多的娃,以上鸡飞狗跳的社交冲突场景基本就是带娃日常,只会让你开始怀疑人生:
说好的给老大生个伴儿呢?怎么好像是生了个仇家对头?
让孩子和小伙伴儿能愉快玩耍不出幺蛾子,怎么就这么难?
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要经历各种社交问题:譬如说总是在抢东西,总是和人发生争吵,总是要别人都听自己的,总是会伤害别人,或者总是很容易被人伤害,等等。
当然,这些社交问题有时候只是暂时的年龄特点,但有时候也会延续下去到青春期,甚至有的人到了成年,依然没能力合理的解决社交冲突。君不见,市井中经常有因为孩子之间的小纠纷,双方家长却动手打起来的奇葩事件嘛!

人永远都是社会当中的人,一个人拥有成功和财富并不一定会感到幸福,可如果一个人社会关系糟糕,总是和身边的人冲突争吵,他一定会很不幸福。

所以,
让孩子更擅长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拥有更好的社会能力,应该是比他增长学习能力更加重要,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独立解决社交冲突的能力呢?
先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当两个孩子抢东西各不相让的时候,我们父母要怎么办?
如果孩子比较小,刚开始学习社交规则,那我们应该按照之前定下的规矩来:这个玩具是谁的,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是谁先玩的,是谁抢谁的,搞清楚所有的来龙去脉之后,将玩具“判给”那个更“有理”的孩子
这样的“主持公正”本身是没问题的,肯定比那种“强迫分享”“你是哥哥要让一让”“我再给你买一个”的和稀泥方式要好得多。但是当孩子长大些的时候,所有事都要“按规矩来”就显得有些呆板僵化,因为规矩是死的,不太能适应孩子之间大量互动游戏的复杂情况了,你也不可能一直用眼睛盯着孩子去了解所有事情的缘由因果,很多时候谁对谁错都是个罗生门事件。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的小脑瓜儿要灵活一点,不过于纠结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去积极的想出一些解决方案,让自己和小伙伴都能接受,最终让游戏玩耍可以顺利继续下去。
这种解决社交冲突的能力,并不是大人能够“教”出来的
(可能你自己能力也不怎么样),
而是需要孩子自己不停的去思考办法,并且自己去尝试解决,才能形成能力。我们当大人的只能在旁边引导。
怎么引导?一句话总结: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
还是回到俩孩子抢东西的场景里,我们就可以用一连串开放式的问题,引发孩子关于“解决问题”的思考:
嗯?发生什么了?你们都来说一说吧!哦,你们都想要这个东西是不是?

那你们现在感觉怎么样?高兴还是不高兴呢?哦,你们两个人都不高兴是吗?
那真可惜,都不高兴就没法玩下去了啊!那我们大家能不能在一起想一些办法,要怎么做,才能让你们两个都高兴呢?注意,是两个人都高兴哦~~

来,我们试一试,我和你们一起想!看看谁可以让大家都开心起来?
这样的问题就会将孩子从一种“零和博弈”的困局里拉出来,意识到和小伙伴的共同目标——要玩,最重要的还是开心啊!于是他们就不会一直专注在生气和委屈上,而是会非常努力的积极思考,贡献解决方法。
你可以拿纸笔,或者拿手机也可以,郑重其事的把每一个“办法”都记下来。(就算孩子不认字也可以,记录主要是代表了一种对于讨论的重视。)
不要小看孩子的社交智慧,他可能会想出各种你自己都想不到的破法

我们可以都不玩这个了,玩别的

我们可以一起合作玩这个东西
我们可以轮流玩
你可以用XX东西和我交换着玩
我们可以剪刀石头布来决定由谁来玩

……
无论孩子的想法有多么荒唐离谱,都不要做出好或者不好的评价
,只去忠实记录。当然你自己也可以贡献一两条建议,并且鼓励孩子:你们真厉害,能想出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头脑风暴完毕,再一起来看记下来的这些办法,有哪一条是两个小朋友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如果谈不拢,那就再进一步头脑风暴一下。

整个过程的重点并不在评判谁对谁错谁吃亏谁占便宜,而是要
动脑筋“解决问题”,让小伙伴能能继续愉快玩耍。
当孩子们最终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给他们积极的反馈:看看,你们现在两个人都很开心,没人难过,这就叫做“双赢”,多好啊!
再举个例子。孩子被打了,如果你直接和他说:你要打回去啊!这就并没有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因为你“打回去”的建议,并不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也不一定适合他或者当时的情况,而是你的一种简单粗暴的“命令”,很可能不被孩子所接受认同。

所以最好的做法还是提出问题:被打了你是什么感受呢?很痛对不对?那你想要怎么办呢?你想要对方知错道歉,以后不再打你了是不是?那你觉得你接下来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当然会有很多想法:
可以找大人帮忙

可以打回去
可以和对方讲道理,告诉对方打人不对,我很痛
可以和对方大喊大叫,指责对方打人是坏小孩
可以躲远一点去做别的事情,让自己不那么难过

可以宣布“绝交”,你好差劲儿,我不和你玩了
可以很可怜的哭,让对方感到很愧疚
……
无论这些是否靠谱,都是办法,具体选择哪一种做法,取决于你孩子自己的性格,小伙伴的性格,事件发生的细节,以及孩子和小伙伴儿的关系等等多种因素。
如果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比较好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和孩子推断,每个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譬如说打回去的做法,很可能会导致对方会再打回来,然后每个人都会很痛。如果只是哭的话,对方可能愧疚,但也可能完全不会愧疚。如果指责对方,对方也许会知错,也许会更加生气继续打人,等等。
和孩子一起把这个社交冲突从里到外的分析完毕,再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能接受的方式来尝试,如果效果不好,再根据现实的结果来调整
如果孩子真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己的正义,别忘了找到合适的词语好好鼓励他,譬如,你学会了反抗,你学会了求助,你可真勇敢,你可真有办法!

说到这里,
关于引导孩子形成解决社交问题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套路了:
1,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你面对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交问题?

2,问孩子的感受是什么,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3,问孩子你能想出来什么样的办法,并且帮忙记录

4,和孩子讨论什么样的办法最适合现在这种情况,鼓励孩子去实践自己的办法,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再度调整。
5,当孩子最终解决问题,记得给予他积极的反馈

套路看起来是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阻碍,最主要的困难是,我们要克服为人父母习惯性的傲慢,克制自己总是想要一厢情愿的对孩子进行批评、指导、传授经验等等说教的冲动,去真正用平等的、尊重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你讨论,才能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信。
最后,
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早点拥有足够的社交能力,和小伙伴们愉快玩耍
。就算有冲突和纠纷也都能自己圆满解决,让麻麻们可以清闲的喝杯下午茶吧。

热门文章  点击标题即可跳转
★★★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