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467 篇文章
题图:大娇儿。
作者:Pearl,焦圈儿和焦糖的妈妈。旅美十年,纽约州律师,沃顿商学院 MBA,创业邦“2019中国最受关注女性创业者”。同年裸辞,与老公 Joey 一起环游世界,并创立“不焦虑实验室”。本文来自:Pearl的不焦虑实验室(ID:ThePearLab)。
2021 年已经过了一半。
我这个太阳摩羯月亮处女的人,以往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点焦虑,一直拖延的事情终究不好再拖下去,而目标盘点这件事向来是压力山大的。
为了对抗焦虑,我专门研究过目标管理,并在跟闺蜜一起做的公号上发过相关文章,还为此特别组织过“逆袭计划”:每月一个新目标,一群人一起做计划并打卡执行。
有趣的是,从那之后我就很少制定目标了。我发现自己在设立和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看,是不是你也中招了。
陷阱 No.1
目标不是我的目标,而是别人对我的期待
20 岁出头做律师的时候,我常设定一些激进的,让老板开心的目标,比如一周 bill(账单) 70 个小时。
要知道 bill 70 个小时是要收客户 70 个小时的法律咨询服务费的,其实自己的工作时间要远远超过 70 个小时。
每周至少工作六天,每天 13-15 个小时。对,没错,作为年轻律师,谁还没有通宵达旦过?如今大厂的 996,都是小儿科。
牺牲了健康,却能被老板表扬:“Pearl,你真是积极性高呀。”
被表扬过后,我又会不太好意思,于是再给自己加码,才觉对得起老板的高薪。工作到凌晨才完成一篇长长的备忘录是家常便饭,然后发给客户并抄送老板,等待他早上说:“Good job, Pearl.”
有时,他会说:“Don’t push yourself too hard.”(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我总是笑笑,有这样一位好老板,苦点累点都不算啥。
只是那个夸我的人已经不在了。几年前,他因胰腺癌离世了。
他曾是我的偶像。年纪轻轻就是跨国律所的合伙人,管理整个亚太地区的业务;大学时酷的一塌糊涂,卖了自己的法拉利,买下一枚钻戒,娶了初恋的情人,并和她育有一儿一女。
他跟我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回到悉尼的海边,开个海上餐厅,早上七点供应咖啡,十点开始早午餐,紧接着下午茶,晚上变成酒吧,一直开到后半夜。
我说餐厅营业那么久,你不累啊。他说每天在自己餐厅跟朋友聊天,应该不会累吧。
毕竟他是一个懂得爱和给予的人,并被那么多爱包围。如果他还在世,此刻应该惬意地坐在餐厅的露台上,与世界各国的好友谈笑风生吧。
只是,悉尼的海上永远少了一家好餐厅,也少了很多风景。
他的离去留给我很多思考,关于制定目标,我会问自己以下问题:
  • 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赞扬或批评我时,我的目标还会一样吗
  • 拟定的这些目标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呢
  • 目标的推进过程中,我身心承受力如何
  • 目标完成与否,对我的影响是什么
现在,我再也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制定目标了。如果有目标的话,它们 100% 是为了我自己。当然里面会有利他主义的内容,比如我们每年都会资助几个孩子,并做满 100 小时公益冥想和教练。
实际上,并没有纯粹的利他主义,我去服务别人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情感需求,让自己更踏实安心幸福,更有价值感。不然,利他行为是无法永续的。
是不是为自己制定目标,其实很容易识别,只要目标中出现“别人”,哪怕隐藏再深,都要警惕。比如:
  🙋‍♀️ 我七月份要相亲三次
  ➡️ 这样我妈就不会再唠叨了
  🙋‍♀️ 我七月份要减肥 10 斤
  ➡️ 这样跟闺蜜出去不会显得我最胖
  🙋‍♀️ 我七月份要写一本书
  ➡️ 这样才对得起读者
除了你自己外,谁都不需要你对得起。
你的至亲只是需要你对自己负责,你只要让他们相信你能做到,大多都不会再来烦你。
这个世界与你发生联系的 99.99% 人,根本不会在乎你高矮胖瘦年方几何。你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理想抱负,有几百万粉丝......不过偶尔被八卦一下,转眼就会被遗忘。
还有一种目标设定,是拿别人当盾牌:反正是别人建议策划或发起的,自己做不好也不用负责任。比如:
  🙋‍♀️ 我准备做一个播客
  ➡️ 大家都说我声音挺好听的
  🙋‍♀️ 我想留长发
  ➡️ 室友都觉得我留长发会更好看
  🙋‍♀️ 我决定申请晋升了
  ➡️ 老板说我今年挺有希望的
如果没有别人,你到底还做不做?只要下了决心,就 100%去做,无论成败,都对结果负责。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 yyds(永远的神)
陷阱 No.2
目标过于激进,以至于身心俱疲
完成目标的过程应该是愉悦而充满期待的。
把自己当成一个马拉松运动员,而非百米冲刺选手。当然,短时间集中突击对于实现某个阶段目标是完全可以且有效的,但如果接连不断地跑百米,不给自己修复时间,就相当于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谁也受不了。
如果我们的预期跟能力不相匹配,就容易出现精力耗竭 — 不仅身体吃不消,情绪也会受影响。
尤其是年轻人,在体力精力的鼎盛时代过度消耗健康,对身体亮起的信号灯置若罔闻。
我儿时的好朋友 F 曾经是体育课代表,体质不是一般的好,现在还保持着一周踢两次球,游几次泳的习惯。
谁也没想到,他去年年底居然心梗发作。发作时因为症状不明显,他并没有立即去医院。接着一周两次游泳的时候,他都觉得体力不支,这才去医院看医生。
医生为他抽血化验,并做了造影检查,结果证实:左前肢动脉堵塞 80%,需要赶紧治疗。
F 秒改了生活习惯,不仅烟酒全戒,还开始专注自己的情绪健康。至今,他都庆幸自己及时看了医生。
那天,医生严肃地告诉他:“不舒服来就医,你救了自己。很多心梗再没救回来的年轻人,不少人之前就心梗过,自己要么没察觉,要么没当回事儿,真是可惜了。”
F 对我说,自己就是活着的教科书。虽说病来如山倒,但山不可能说倒就倒,一定早就有风吹草动,只是我们从来没想到会轮到自己。
聆听我们的身体。奔向目标时过于亢奋,容易让我们忽视身心感受。
小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是那么好奇。五个月大的小焦糖,已经学会看自己的小手小脚,热了冷了被蚊子咬了都会哇哇大叫。
可是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忽略身体的感受了呢?
总也睡不醒,精力变糟糕,体力越来越大,胃口也不佳……这些身体尝试给我们的信号,我们怎么会一再忽视?
是已经麻木,还是过于自信?
上冥想课的时候,我总会邀请小伙伴们观照当下的“身体感受”和“情绪感受”。一位北京小伙伴 S 告诉我,前几次课她从来都“没啥感觉”,一个月后,她才隐隐发觉自己坐着的时候膝盖里面有刺痛,而这种刺痛已经伴随她很多年了,只是从来没有引起过她的注意。
我问 S:“你跑步吗?”
她说:“跑,还做健身体系”
我说:“怪不得这么硬核。不过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膝盖长期不适不太正常,你还是去看看医生吧。”
两周后,S 又找到我:“Pearl,我去看了医生,说半月板损伤已经二级了,照这样毁下去,很快就得手术了。”
目前 S 还在做康复治疗,因为恢复得快,手术倒是不必了。我搬到杭州前,她特意来谢谢我当初提醒她去看医生。
我说:“不用谢我,谢谢你的膝盖吧,最早提醒你的是她们。”
陷阱 No.3
快速达成目标,本质上是反长期主义的
对于庞大的目标,年度计划本是根本装不下的。许多伟大的目标,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10 年。
拿写作为例,我们熟知的很多名著都花了 10 年以上完成:歌德的《浮士德》写了 60 年,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写了 37 年,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写了 15 年,司马迁的《史记》写了 14 年。
还有很多大师一生只有一部作品,比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王充的《论衡》,都花了 30 年左右的时间著成,果然是用生命在写作。
我们常常高估自己在短时间完成一件事的能力,却又低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能做成的事。
所有新技能都是从零开始增长,时间和训练增益其所不能。不同的人完成相同的目标,所需时间也不相同。
就像同样是减重 15 斤,你我身体基础代谢不同,摄入热量不同,对热量吸收转化不同,消耗热量的方式、时间、强度都不同,所需时间也会不同。
这个世界上,长期主义的阻碍有很多。
几乎所有事都有速成班,很多根本就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还拿减肥举例,打着“10 天瘦 10 斤”旗号的产品和服务,不让人吃饭只吃代餐,结果必然瘦。
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就会反弹。谁 10 天不吃饭都能瘦,可是谁能一辈子吃代餐?
欲速则不达,不达就更焦虑,一焦虑就更想找捷径。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很多人愈发痛苦,却无法斩断根源。
同样是瘦 10 斤,我的目标是用半年来实现。从生下焦糖,到现在她五个多月,刚好瘦了九斤;而糖半岁的时候,恢复到孕前体重指日可待。
我完全没有节食,一日三餐每顿都有高质量的蛋白质、健康的脂肪和少而粗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几次加餐:拿铁、酸奶、坚果、黑巧、水果,还有欺骗餐可以吃烧烤和甜点。
运动直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孕前的强度,只是规律做恢复性训练。五个月以后才开始做瑜伽和局部的小重量抗阻。这样减重减脂塑形同时进行,孕前的紧身牛仔裤很轻松就拉上拉链了。
我们总是听说某某明星产后 20 天就恢复了 S 型曲线。业内人士也说明星产后立马节食,还要戴束腹带,可是也因此被迫放弃母乳喂养,甚至造成器官脱垂。
我不是演员或模特,不需要在产后 20 天拍电影或走秀,也没人给我钱,干嘛要对自己那么狠呢。
长期主义者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很可能遇到障碍,还可能会困顿茫然。然而阻碍我们实现理想的,一定不是阻力本身,而是因为受阻而最终放弃了理想。
很多时候,坚持一下就能看见拐点。很多利己利人的性格特征,其实是在成为长期主义者的过程中磨砺出来的,比如专注、坚韧、耐心和笃定。
相信时间的力量,就能真正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害怕。
▲ 图片来自电影《狮子王》。
就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我近些年已经很少为自己设立目标了。
有趣的是,翻看以往的新年目标,不外乎是:
减重多少斤

工作方面有怎样的提升
去哪些城市旅行
读几本书
看几部电影
解锁几种新技能
保证陪伴家人的时间质量
……
而不再制定目标的我,体力精力基本在线,没有身材容貌焦虑,工作像玩儿一样,拥有几乎完美的亲密关系,旅行随时都可以,闺蜜不过一通电话的距离,一直处在学习-思考-创造的轮回,保持觉知和感恩。
我有点惊喜:没有制定目标,生活却近乎圆满。
原先实现目标的步骤,已经被我活成了日常。
美中不足的是,生完焦糖之后,我的精力大不如前。
朋友推荐了关于精力管理的一个课程,这也是我最近研究的课题,于是在奶焦糖时快速浏览了一遍。
课程设计者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张遇生老师,他提出了「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底层是体能:体能好的人,特别是心肺功能好的人,大脑供血供氧供糖都会更好,工作效率也高。而体能建设基于我们的健康、饮食、运动、睡眠。
第二层是情绪:情绪对人的记忆力、认知力、决策力都有影响。而积极正向的情绪是精力输出的保障。
第三层是注意力:没有注意力的精力就好比空转的发动机,无法输出能量,人的意识也无法得到成长和塑造。
顶端是意义感:这是人活着的最高追求,驱动我们做事的底层逻辑,是人生的操作系统,是精力的最终源泉。
以上的每一条,我不仅了然于胸,并在近年的实践中做到了知行合一。当然,在疏导情绪、提升专注力和激发意义感方面,冥想的教与学助我一臂之力。
“可是我为什么还是精力不足呢?”我问 Joey。
“因为你是新手妈妈呀,焦糖也才刚刚戒了夜奶。”
他一语道破天机。
我潜意识深处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好,哪里不对需要改进。其实我已本自具足,我们都是。大胆跟随直觉,顺应自然,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目标不用制定也会实现。
去年圣诞节,我抱着大肚子跟 Joey 去良渚“大屋顶”的文创小店给彼此挑礼物。他为我选了曲家瑞创意工作室出品的一个小本子,竟然是 2021 年度计划本。
扉页上是一首小诗,关于 Bunny,the Dream Maker 的小诗:
筑梦的过程总是跌跌撞撞?
我懂你
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冒险
但你可能也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
何不保持好奇心和尝试的勇气
我懂你
也许一时失败会怀疑自己
但千万不要因为外界的声音动摇
你只要坚持信念终会海阔天空
笑一个,你值得最灿烂的笑容
每个人都拥有最独特的价值
做自己最棒
买下本子后,他直接把小诗的作者署名“曲家瑞”用很粗的记号笔划去,再写上 Joey 自己的名字。
还说,这些话都是他想对我说的。
“可是,我已经不再制定目标了。”我调皮地皱着眉头。
“那就盘点你的胜利,或者规划你的梦想吧。”
就在 Joey 的回答里,居然藏着长期主义者痛苦的解药!
长期主义者通常是最能延迟满足的人,为了未来某个时刻能够品尝胜利的果实。可是,谁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个先来。
盘点并庆祝每个里程碑,能够让我们愈发自信。而梦想就是灯塔,只要有亮光,就不会困顿茫然。
祝你前方一片明亮。
-  END  -
推荐阅读
坚持母乳喂养,我做错了吗?
从国企到外企,总经理到画家,她如何获得想要的人生?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