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你在跑别人在飞,那些年中国GDP和人均在世界上的排名,是往下掉的。
党的一些正式文件里,宣称1976年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这是改革开放的大背景。近些年很多人对这个说法不服气,拿出了很多数据,比如说没有外债,经济增长率不低;似乎也有道理。真实情况到底怎样?笔者的年龄也可以算是个过来人,也看过一些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看看当时的外部环境。文革的那几年,是中国周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年。日本腾飞,四小龙紧紧跟上。他们都加入了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搭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快车。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我们能看到的数据,并不算慢。但你在跑别人在飞,那些年中国GDP和人均在世界上的排名,是往下掉的。
周边文化相近,原来差距不很大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对国人产生的压力是很大的。我记得70年代末,在电视里第一次看到台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我和小伙伴面面相觑,惊掉了下巴。在南方,人们开始冒着坐牢甚至丢命的风险往外跑,就是靠游泳也要游到香港。前三十年的教育,完全破产。任你怎么讲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人吃人;老百姓不管神马主义,只要过好生活;老百姓不在乎被剥削,只要挣钱更多。可以想象,领导人此刻内心的震撼。
再就看内部,笔者生活在一个条件不错的城市家庭(但不是干部家庭),对当时的生活印象不错。当然没有今天这么多的享受,但也没有今天住房、教育、医疗那么多的压力。但同龄人,特别是农村背景的,很多人都有饿肚子的记忆。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三十年还有人饿肚子?前三十年中国农业大部分时间也在增长,但人口也在快速增长。中国人一如既往地能生育,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人均寿命快速增长,从49年的38岁到76年的66岁。人均寿命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因为新中国结束了战乱,改善了医疗,还搞了均平富,饿死人不再像旧社会那样是常态。然而制约农业产量的决定性因素是土地,人口多出了4亿人,增长了74%,国土又没有变大,农业科技也没有革命,让每个人吃饱并不容易。看中国历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数据,56年是一个高峰,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幅度下降,到74年才超过56年的水平。我党如果不是像大跃进那样蛮干农业,早点儿投入搞化肥,吃饭的问题会好很多。
历年中国人口和人均粮食产量
新中国不但增加了大量的人口,还普及了教育。新增加的人口,大部分是有文化的。有文化的人,对生活、对权利的要求更高,一旦不满意,对社会的破坏力比农民更大。文革中,我们见识了这样的破坏力;造反的小将们,主要是建国后受教育的一代年轻人,很多都只是高中生。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虽然很大,但还是安置不了数以亿计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的就业。文革后期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应是无奈之举。让这些年轻人呆在城市里,只能不断制造问题。但又有几个知识青年愿意扎根农村?都扎根农村了,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70年代,各种生活用品的短缺变得严重,很多东西开始凭票供应。城市的社会治安也开始变坏,盗窃、打架、流氓等犯罪增加。
我们常常把当时的经济模式叫计划经济,和现在的市场经济区别开来。你但凡在一个现代企业工作过,就知道计划是怎么回事: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产能限制、研发和资金要提前投入,做计划是科技含量很高的活儿。今天看来,当时的经济完全是无计划经济。政府制定目标,其实主要靠拍脑袋。工厂力争完成任务、超额完成任务,越多越好,不管需求有多大。一个国家多了4亿人,相当于10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要吃什么做什么,这么大的事情,显然就没有好好地计划过。
总之,但从经济数据来看,和之前比,1976年中国应该并没有到崩溃边缘,至少我没看到这样的证据;不能抹杀前三十年的功绩。但是前三十年快速不均衡的发展已经制造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执政者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尽快改变局面,发生社会动乱,甚至失去政权不是不可能。是改开让中国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把前三十年增长的人口变成了人口红利,现在我们也几乎追上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扩展阅读:
我为曾经的中国教育自豪 | 戴岚山
再谈无人机作战 | 戴岚山
中国需要几艘航母?不多 | 戴岚山
看到苹果落到地上,牛顿是怎样想到万有引力定律的 | 戴岚山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物理学博士戴岚山文章2021年3月10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物理博士看天下1976年,国民经济有没有到崩溃边缘?),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孙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