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最喜欢的那些书
作者  |  小乐
说好了写完图画书就要写文字书,必须一鼓作气,否则就再而衰,三而竭了。
整理了今年的读的非图画类书籍,大概140本左右。有点惊讶,因为这是读的自由散漫,也刻意弱化阅读数量的一年。
以往豆瓣自动生成的当月总结都会告诉我读了几本书,所以一到月底就会看到这个数字,心里难免会有数量概念。但今年因为隔三差五的记录读过的绘本,月份总结的数字就包括了图画书和文字书,一开始我还别扭的想要算清楚,后来懒得手动拆分,也就没再理会数量了。
但数量这个东西,也不是全无意义。就如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方法,我们即需要深切的投入他人的生命,感受情感,凝听叙事;也能从宏观的数字分析上窥见趋势和规律。
比如就当我做一个极粗糙且主观的计算:读一本书需要约8个小时。那么140 x 8/24 约等于47天。也就是说我的2021年有近1.5个月,是自己的高质量时间。这么一看,顿觉这一年过的岂止不赖,还相当自得其乐呢。
作家Ann Patchett 也是纳什维尔市独立书店Parnassus Books的店主。她边写作,边操持着书店的各种阅读活动,还在个人平台勤奋的推荐好书。在最近出版的散文集These Precious Days里,她说:“我不遗余力的推荐自己喜爱的书,因为一本书太容易在世界的迅速翻动中被遗失。它需要被一个大嗓门的人高举着赞扬。我就是那个人。”
那么下面就是在2021年即将过去的时刻,我想要高高举起, 放声赞扬并感谢的15本书。
两点说明:
  1. 这些书并非都是今年出版的新书。它们只是在今年被我读到。
  2. 这里面有一些书,合作社原来发过文章,还有一些我在豆瓣写过笔记。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豆瓣找我,ID: untamedheart.
非虚构类
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 
by Iris Chang
在美华人是一个庞大又多样的群体。自从淘金热到今天,每个时代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华人都背负着不同的时代和个人特征。他们离开的故土,踏上的新世界当时的社会文化,所处时代的两国关系和国际局势等持续变化的因素,都使得华人群体内部既共通又差异。了解这两个世纪的历史,对懂得我们的今天,并突破隔阂与更多人相关联至关重要。 
张纯如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我至今还没敢看。但这本美国的华裔历史的确是我看到的这个具体话题中国中最详细,最全面,写作最好的一本。
Beloved Beasts: Fighting for Life in An Age of Extinction
by Michelle Nijhuis
科学记者Michelle Nijhuis关于当代生态保育运动历史和投身这段历史中的那些标志性人物的故事。一本串起我的曾经、现在和未来的书。 
从来没有单纯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从来都是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所有问题的综合体现。而在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下面,又是复杂人性和时代局限性的交错。大部分生态保育运动中的英雄,也曾不同程度支持过优生学,种族歧视,性别主义,殖民主义。投入这样的运动,也是投入名誉,自尊和自我 (ego)的斗争。
而只有看到这样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放弃对单一解法的追求,才能接近真相。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大众,都对人类的复杂性缺乏理解的耐心,都渴望一个简单答案。很多听上去伟大,利于传播高度概括的理论经不起现实中具体的复杂的案例的验证。
颠覆了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Elinor Ostrom就说当人们说你的研究过于复杂,那是一种侮辱。而无论是生态,社会科学还是一个人的成长,要面对的都是极其复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情境。
Far From the Tree: Parents, Children and Search for Identity
by Andrea Solomon
通过对十种特殊人群家庭的深入采访和研究,Andrew Solomon用十年写成了这本史无前例的宽广辽阔又深入人性的书。它会将人拽入最深最痛的地狱,也能让你攀登人性光辉之顶峰看到希望。所有看完这本书的人,生命都会从此不同。
这本书的笔记在此,就不展开详述了。
American Baby: A Mother, A Child, and the Shadow History of Adoption 
By Gabrielle Glaser 
二战后的美国经历了波涛汹涌的文化,社会,政治聚变,今天回头望去的很多变革当时正在萌芽。青少年通过逐渐发达的大众产业接触娱乐业,色情杂志,开始性解放,但性依然禁忌话题。
战后失去孩子又无法生育的富裕家庭催生了领养产业,以及与其关联的医院,教会,科研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他们合谋将未婚先孕的保守蓝领家庭的少女纳入自己的利益链,并在这些少女生产的现场抱走孩子。用罪恶却合法的方式交给领养家庭完成一桩桩交易。
调查记者Gabrielle Glaser大胆奢侈的用这本书追踪和报道的一个案例。从一个中年男人偶然的基因检测带出了几个家庭痛苦的伤疤。几百场访谈贡献出的是极细致深入的叙事。在故事的基础上,广阔的战后时代背景,文化批评,历史发展穿插其中,且都基于扎实的研究,让人对性解放,女性主义,优生学,生物技术发展,避孕技术普及词语的含义都有了新的理解。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让我情感完全投入其中,好多次哭出声来,那种家庭分离造成的痛苦让人无处可逃。而如此黑暗的犯罪也不过就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
Invisible Child: Poverty, Survival & Hope in an American City
by Andrea Elliott
看完Far From the Tree以后,我一度落入了巨大的充实和喜悦过后的空虚,觉得今年再也读不到这么好的非虚构了。然而我当然错了。
Disani是一个纯净水的牌子,也是这本书女主角,一个在曼哈顿一直挣扎在街头或收容所的一家人8个孩子中的老大的名字。她的妈妈叫Chanel, 一个法国香水的名字。因为那是生活在贫民窟的Disani的外婆Joanie知道的一个和“美好生活”相关的词汇。
这本书是调查记者Andrea Elliott用时8年跟踪记录Disani和她的家族的故事。在这沉浸式调查的8年,Andrea采访了200多个当事人, 录制了132个小时录音和28小时视频,获取了14325份档案材料,查询Disani家族的历史直至1700年代。 
整本书600多页里,充满了Disani和家人无数次被羞辱,被犯罪化,被打倒,拆散,又无数次反击,站起来,重聚的情节。每一次都让人心碎,愤怒,无力,同情。这些厄运来的密密麻麻,让人窒息。官僚机构的溃烂和冷血,以保护孩子为名而拆散家庭,对贫困父母过多惩罚却过少支持,所有的一切都是超越党派的顽固不化的存在。
当一个人出生就在毒性环境,家里家外都有暴力,犯罪,霸凌,毒品,当世代被剥夺和奴役,当机构永远死死盯着穷人,惩罚而非支持, 一个人怎么能发展出安全感,稳定的情绪,长远规划的生活能力,她如何能躲开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毁,躲开药物,躲开犯罪?
Andrea的写作细腻克制,她事无巨细的记录,观察,尽量保持适度的距离,但一个人的内心需要有多少力量去坚持,才能让她对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的生命投入如此恒久又真切的关注。她的存在,让人对调查记者肃然起敬。
How the Word is Passed
by Clint Smith
最近看到好几个书单的年度十大里都有这本书,正好在图书馆遇到就借回来看了。刚看了两章已经赞不绝口,感叹非虚构还能这么写!
这是诗人和记者Clint Smith从自己的家乡新奥尔良出发,探访那些在美国奴隶制演变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地点,挖掘关于奴隶的故事如何被讲述、更改、传递;人们如何从教育,媒体和现场中学习这些历史,又是如何接受或反应。
这本书既可以说是一本游记,Clint走到哪儿,就和人们聊到哪儿。他通过采访来抓住人们如何吸收和表达关于黑人历史的线索。这也是一本历史研究,每到一个地点,Clint都会对这个地点的历史故事作出研究,展现大量史料。这也是一本文笔厉害,处处都有反思的散文,读的我时不时一身鸡皮疙瘩。
书中无论是现场被采访的人们,还是过往的历史人物,都被敲掉脸谱,被当作个体得以看见, 从而展现出复杂的人性。比如伟大智慧如托马斯.杰佛逊,也为了保持自己生活品质拥有、买卖并允许黑人奴隶被鞭打和恐吓,这让他有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 :思考,阅读,写作,和都市来的客人谈论优雅的建筑,美味的食物,芬芳的自然,和理想的社会。在杰佛逊临死前,当没人听懂他含混不清的话语,一个黑奴明白主人的意思。他上前给杰佛逊挪动枕头,把头垫高,让他舒服的离开。
读这本书时,我时常想到,可以用多元的方法无限接近和了解自己国家黑暗的历史,是一种奢侈。而当我回看以上几本书时,也清楚的发现,非虚构文学的力量,就存在于对问题真相挖掘和讲述的勇气,耐心和技艺中吧。
传记类
Being Heumann: An Unrepentant Memoir of a Disability Rights Activist 
by Judith heumann, Kristen Joiner
左边是Judith这本自传的少年版。
Judith Heumann,美国残障人群权利倡导的传奇人物。虽然自幼患上脊髓灰质炎,但Judity的一生,从为自己获得教育,取得教师资格证,到全程参与美国残章人群的民权运动,冲在一线绝食静坐搞对抗,再到在联邦政府,世界银行担任重要职务推动立法捍卫群体利益,从未停止过斗争。这本传记从她个人的,社会文化的,政府立法的多个角度展现了残障权利进步历史。
念完大学的Judith想当老师,为了获得教师资格,她需要通过纽约市教育部门的例行体检。当被医生接连问到与教学能力无关且羞辱性的问题,她忍着泪依次回答,最后看到医生在文件上写下的评语是“不服”(Insubordinate),意思是此人是个难搞的刺头。也正是这种刺头精神,让她在每一次退缩和抗争的十字路口,选择了抗争。
最终,从统计上来说,大概率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节点,变成残障人。理解并为残障人群争取利益,创造平等的文化,惠及的是整个社会。比如当无障碍并非只为残疾人而设,孕妇,推婴儿车的家长,推行李箱的年轻人,老年人都会更容易出行。
顺便推荐一个纪录片Crip Camp。我是在看了这部纪录片后追着看的这本书。伯克利和三番是残疾人权利运动的重要阵地,之前我写过的“我们家后院,住着一堆强悍的老夫妇” 也写到过那段激情澎湃的历史。前阵子我还在街边偶遇了纪录片导演,也是片中主角,下肢残疾 的James Lebrecht。看见他时,他正从披萨店出来,乐陶陶的和街边演出的乐队聊天,放了一些钱在乐器盒里,然后操纵电动轮椅转移到车边,熟练的钻进了驾驶座,驾车离开。
阳光灿烂的午后,我看着如此短暂的一幕,想到为了如此寻常的这一分钟,背后是多少人多少年的奋斗,心情复杂,也看见希望。
Scientist: E.I. Wilson: A  Life in Nature 
by Richard Rhodes
7岁那年,阿拉巴马男孩Edward 父母离异,他和酗酒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也是在那一年,他在一次钓鱼中被扎伤了右眼,从此他用另一只眼睛去观察地球上最微小的生物们,成日在自然中观察蚂蚁,发现新的昆虫物种。长大后,他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生态学家。 
关于他的书很多, Wilson自己也是多产的畅销作家,还拿过两次普利策奖。这一本是由传记作家,同样也是普利策获奖作家的Richard Rhodes给他写的传记,明确侧重在他作为科学家的身份上来写。其中关于他和James Watson长年的争斗和在他陷入风波后Watson给予的支持,他又如何从科学家跨出一步走到了生态保育的倡导者两个部分写的详细且精彩。
这是一本上周才看的书,也顺便看了Goodall的新书The book of Hope。现在,E.O. Wilson 92岁,Jane goodall 87岁 , David Attenborough 95岁。她们都还在满负荷工作和学习,都在抓住生命最后的时间不断发声,都依然再鼓励我们要有希望,还有希望。 
好想他们在这个美丽又伤痕累累的地球上多活几年,好想人类不要辜负他们的希望。
虚构类
隧道的森林
by 角野荣子
二战时一个日本儿童的战争体验。基于角野荣子自己的童年记忆写作的小说。一本带我重新认识儿童文学和战争的小说。
我曾经难以想象用如此简单的语言可以讲述复杂又震撼人心的故事。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偏见,那就去读《隧道的森林》吧。
单车失窃记
by 吴明益
吴明益是东华大学文学系教授。他小说每一本都让我着迷。这本《单车失窃记》由台湾的“铁马”, 也就是自行车发展历史,展开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却又从真实事件生长出的故事:缅北森林的大象部队,圆山动物园的猩猩,神秘的银轮部队…
有极少的书,我在豆瓣的记录是五星但毫无文字记录,因为它们太好,激起的风浪太剧烈,而我的语言太苍白和无力。这样的书,往往是要再看一遍的。 
Small Things Like These
by Claire Keegan
1985年冬日,一个爱尔兰小镇,5个女孩的父亲,勤恳老实的Bill Furlong在给当地的修道院,一个传闻有少女劳作的洗衣坊送煤炭上门时,发现了种种蹊跷之处。Bill因此陷入了内心的挣扎:是选择和镇上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妻子一样,转过身闭上眼,还是臣服于自己的良知,冒险营救。毕竟,若非因为这样的善意,他的人生也会是另外的模样。
这本小说取材于爱尔兰的真实历史。马格达林洗衣店,是通常由罗马天主教教会管理的表面上收容“堕落的妇女” 的机构,从18世纪到20世纪末,估计有30,000名妇女被关在爱尔兰的这些机构中,被迫从事无偿劳动,并遭受严重的心理和身体虐待。从1990年代开始,人们在爱尔兰接连发现无名墓地和成百上千的女人和婴童尸体。在最近20年中,爱尔兰政府经过调查,已经承认了这些虐待的发生,并设立了赔偿基金。但天主教会从机构到个人都迟迟拒绝道歉,并认为他们在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做贡献。
看这本书时,正好刚看完朱西甯的《破晓时分》。两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人是在哪一个瞬间堕落的,和人是在哪个瞬间扛住的,阅读产生了奇妙的呼应。
艺术、诗歌类
Human Archipelago 
by Fazal Sheikh, Teju Cole
一本摄影文集。在过去的几年里,能够稳定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园对于地球上一些人而言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他们是因为内战,政权更迭,生态灾难等危机被迫离开故土,踏上流亡之路的人群。他们也是一个又一个男人、女人,婴孩或老人。
在作家,摄影师, 哈佛大学创意写作教授Teju Cole和摄影家、普林斯顿大学环境与人文研究教授 Fazal Sheikh合作的这本摄影文集中,这样的人群被给予注视。Fazal 在过去二十年游历世界多个角落,将镜头对准这些人的面孔,家园、死去亲人的照片或被灾难破坏的身体。Teju 对照片配以深沉如挽歌版的文字,让人直视并反思那些对人类,对地球重要却被遗忘的东西,比如善良,友好,土地和爱。
他们把这本书称为“人类群岛”,因为相信人类本是相互依赖和连接的存在,同时也暗示这些文本和照片是岛链,书里的每一个人是共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却也相对独立的个体。
Winter recipes From the Collective: Poem
Louise Glück 
最近两年书架上的诗集慢慢的在增加。年轻时匆忙赶路错过的“诗情画意”,这些年再次遇见时突然起了化学反应。虽然都只是偶然从书架上拿下一本,读两首,就放下。或是放在床头睡前读给自己听,把自己领进静谧梦幻的地方。读不懂的就放在一边,读的懂的,则会被瞬间攻陷。
在书店看到Louise Glück 这本新诗集,被封面八大山人的《稚鸡图》吸引。翻开读了A Children’s Story 和Second Wind两首短诗,那种在童年和暮年,生机与死亡,天真与绝望,冷峻与深情之间悠然穿行的感觉让我忧伤又喜悦,时间静止,呼吸平缓。
接下来,多读诗吧。 
Spring Cannot Be Cancelled
by David Hockney, Martin Gayford
今年是我重新开始学习外语的一年。我说的外语,是指另一种理解和讲述世界的方式,比如音乐或绘画。 
而这个新旅程,很大程度上是被这本书推动的。这样的明媚的封面和决然的书名让我在书店一眼看到,就放不下了。在太久的灰暗、隔绝后,这样的画面极大的满足了我渴望已久的内心需求,尽管我完全不知道霍克尼是今天世界中还活着的最伟大,作品最贵的画家之一。
而他和艺术史学者,艺评人Martin Gayford的对话也确实好看。霍克尼对绘画的思考,技艺的反思和对世界的观察都让人产生顿悟,也突然开始看懂了一些让我只知其名,却无法理解其美的作品。
那些从最细微中找到最深最多,瞬间或永恒,流动的云,晕开的涟漪,越大也越绿的绿,每次看都不同的母亲的脸,哪怕是最无趣的小镇的桥洞,四季变化的果树,一切都让人着迷。而艺术创作的背后并非玄学,也不是只靠直觉,更是一种充满努力的精神劳动,是思考,技艺,感受等一切的融合。抛弃二元对立的感性理性,起初和最终,都是融合。
Ninth Street Women 
by Mary Gabriel 
因为被一本Helen Frankenthaler传记绘本里的画所吸引,又正好Joan Mitchell在SF MOMA有展览,为了做功课就看了这本书。《第九街的女人》写的是1920到60年代纽约画派中5个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女性画家各自和共同的故事,也是那一场文化运动,和在那个年代一群不安分灵魂的故事。
整本书涉及的广度和素材丰富度让人惊讶。书里出场人物非常多,没有上百也有大几十个,还全都是大名鼎鼎的家伙。而且他们关系错综复杂,正如Motherwell在Cedar酒吧说的,在场的所有男人和女人都睡过。书的内容涉及的也是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从绘画,诗歌,文学,学术,音乐,展览等等各个圈子。所以中途看的囫囵浑沌,丧气的觉得我干嘛要弄懂你们谁和谁发生了什么,反正也记不住。
但奇妙的是,混乱,恰恰就是那场文化运动,那个时代,和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的主题词。而这五个女人,虽然出身悬殊,但都个性鲜明,天分非凡,把画画当生命。在那个只有男人才是艺术家,女人只能是艺术家附属的年代,她们受了大半生的排挤和歧视。除了Grace Hartigan, 都被他们的伴侣,那几个当时最声名显赫的艺术家或者艺术批评家的才华和名气压制。而Grace也是她们中唯一有孩子的女人。
统一的整齐的社会多么无趣。把人都培养成一个样子,哪怕是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样子 (这本也不可能),又是多荒谬。每一个生命,创造自己,爆发自己,探寻自己,痛苦也好疯狂也罢。那些缺陷的,偏离的,残碎的地方,才是让人类文明更盛大更绚丽的源泉。
就像Joan的好友,Grace的知己,诗人Frank O’Hara 说的那样 “It would be nice if we all got fabulously rich, and I don't mean wealthy. ” (如果我们都能无比富有就好了,这并非就金钱而言)
放松玩耍,新年快乐
年尾各大书单接连出街,出现在书单上的每一本书,都给许多人带来过思索,慰藉或挑战,搅动。但无论阅读体验出现在无限光谱上的哪一点,阅读的当下都是一段深度愉悦的时光,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就在这样一段又一段时光流淌过后,成长、老去、日益丰饶辽阔。盆友们,祝福我们的都无比富有~
发完这篇,今年合作社的班我就值完了,接下来放假玩耍去。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在2021年剩下的日子,让自己读本好书,休息一下吧。 
看到这里的盆友,别忘了留言,“在看”和转发呀。
1
END
1
-相关往期文章-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