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接《特立独行的侯市长》。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新北市完成投票,图片来自中天电视
上篇提到,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12月18日)台湾地区有一次备受瞩目的“公投”。
四项议题:重启核四、反莱猪进口、公投绑大选和珍爱藻礁。
国民党的口号是“四个都同意,台湾更美丽”。
民进党的口号是“四个不同意,台湾更有力”。
蓝绿对决的态势十分明显。
由于上周六天气寒冷以及民众厌恶蓝绿恶斗等原因,投票的人数远不达预期(仅41%投票率),“公投”结果提前了好几个小时出炉。
国民党惨败,超乎预期的惨。
四项全不通过,被民进党“零封”,剃了光头。
事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鞠躬致歉,称必须承担责任;马英九办公室表示尊重结果、深感遗憾;“反莱猪公投”领衔人林为洲宣布即刻起辞去国民党副秘书长职务,以示负责。
致歉、遗憾、负责……
很熟悉的剧情。
选举政治中,新上台领导人的思路和大家通常认知的官场逻辑一样,上任先烧三把火。
大家看美国新总统就职,往往宣誓完回办公室就要签/废一堆文件,以展示革故鼎新的新朝新气象。
此次公投,便是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上任后为凝聚声势烧的第一把火。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议题作为突破口,是因为此前台湾民间反莱猪的舆论非常强大。
朱的团队想借势出手,拉抬一下人望——KMT is Back!
事前国民党的宣传中,把这次投票定义为“倒阁公投”——如果能逼退霸道的“行政院长”苏贞昌,那便是大获全胜。
真没想到啊,有多大脸,现多大眼。
如今别说让蔡英文坡脚、苏贞昌下台了,开出票后朱立伦自己先坡了脚,离2024渐行渐远。
反观另一方,蔡英文和民进党在舆论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动用行政资源编排5800万元新台币特别预算,奋力一搏。
本月初,蔡英文亲自下令启动“政权保卫战”。
民进党内部将“KPI奖励办法”下发到各县市民意代表。
每位民进党籍民代针对“公投”的宣讲场次、出席人次、看板数、路口及扫街数、宣传车、电话催票及短信数等均被纳入考核。
若该县市或民代辖区内“公投”开出的不同意票数多,则该代表未来争取党内提名时就能获得加分,反之减分。
凭借着重金砸入和严厉的考核激励,绿营在先期支持率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逆风翻盘。
大败国民党。
如果抛开蓝绿成见,仅从欣赏选战的角度来看,民进党的动员能力和选战水平至少甩了国民党几条街。
此次“公投”交锋完全是国民党出题民进党来答。
四个议题,两个是国民党挑选的蔡英文政府执政过程中的败笔——经常断电、进口莱猪。
第三个“公投绑大选”是之前民进党惯用的伎俩,国民党斗转星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第四个“珍爱岛礁”是政治正确的环保议题。
2+1+1,可谓是占尽了道义制高点。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蓝营主动布局的“上门挑战赛”,结果被人打趴在地上,十分丢人。
组织动员方面的差距前面谈过了。
民进党一方的基层民代们在KPI考核之下奋力齐心,战斗性十足。
国民党一方由于不牵扯人事变更,基层官员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颇有孟良崮战役中李天霞援助张灵甫的风格。
议题应对方面,民进党背后操盘选战的团队非常精明,逻辑链十分清晰。
以最难应付的“莱猪进口问题”为例,民进党提出了“反莱猪就是反美猪”的宣讲主轴。
点到为止,更进一步的含义交由选民们自己去体会(反美猪就是反美)。
作为操纵民意的高手,蔡英文清楚有相当比例的台湾民众是支持其“舔美政策”的,即使付出一部分代价大家也能接受。
统一战线方面,民进党成功利用了国民党“疆臣之首”新北市长侯友宜暧昧的态度。
新北市可是台湾人口第一大市,侯友宜的模糊表态成了绿营关键突破口。
侯市长宣称的“必须先有核能安全,才能谈重启核四”被民进党方面拿来,作为重要的反宣传材料。
事半功倍。
话说回来,你朱立伦搞这种大阵仗之前是要先内部摆平各位“百里侯”的,不然要党主席这个职位做什么?
套用一句《中县干部》里县委书记的话——
“重大议题在上常委会之前必须协调好,如果上了常委会大家再争吵,那就说明这个一把手没有干成,工作做的不够。”
台湾岛内,“公投”议题并不具备强制意义,仅仅是一种民意的反应,要求政府做出必要的应对举措。
国民党执政时期,“公投”曾是民进党的一把利器,主要起一个凝聚人心的作用。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
既然赢了可以凝聚人心,那么输了就会分裂人心。
正因如此,发起者自当慎重再慎重。
经此一战,国民党分裂的趋势已然浮上台面。
具体来说,是“战斗蓝”与“浅蓝”的分裂。
作为浅蓝的代表,侯友宜颇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提前预判了公投结果。
他在选后被战斗蓝痛斥为“战犯”,党内已经出现清理门户、重新请韩国瑜出山的声音。
侯市长明着与国民党中央对干却能民调稳如泰山,隐隐有清末总督“东南互保”的意味在,要为百年老党的土崩瓦解埋下伏笔。
而经此一战,“大团结”的象征人物朱立伦再次证明自己的确是一朵明日黄花,败军之将的称号名不虚传。(《张亚中当选,国民党分裂?》)
如果明年县市长选举继续输,朱立伦重回大学任教指日可待。
届时如果侯友宜被推为新的党主席,则夺嫡大战将提前落下帷幕,对蓝营的2024选战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本篇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台湾的政治进程。
从蒋经国末期开始,岛内大致经历了下面这样一个变迁:
1、1986年,开放部分“立法委员”选举;
2、1991年,改选“国大”,老蒋时期在大陆地区选出的代表全部退职;
3、1994年,开放台北高雄市长、台湾省长选举,陈水扁成为第一位非国民党籍一级行政区首长;
4、1996年,首次地区领导人选举,李登辉获胜;
5、2000年,首次政党轮替,陈水扁获胜;
6、2000-2008-2016,延续着蓝绿轮流坐庄的模式;
7、2024年?
设想一下,假如2024年国民党被再次打趴在地,那么岛内政坛的格局很有可能会被重塑。
连任的民进党将逐步向“统一俄罗斯党”那个方向迈进,内部消化掉各种关键岗位。
而落地凤凰不如鸡的国民党则会同柯文哲的民众党一样,成为第二梯队政党,扮演“一超多强”中“多强”的角色。
更进一步。
如果长期执政的民进党维持对小党的高压态势,不断通过对己有利的优势政策,清剿小党的资产,台湾政坛格局重新回到八九十年代的模式也未必不可能。
什么是八九十年代的“台湾模式”呢?
那便是开放一部分场子给大家玩,玩得开心就好。
假如历史真的这样演化下去,无疑将为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提供一份丰富的研究素材。
全篇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