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
婴儿霜导致孩子成大头娃娃事件
在网上发酵,最后终于迎来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经过调查,涉事的婴儿霜也被确认违规添加了强效激素,涉事企业被吊销了营业执照,相关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生产这类违规添加激素“消”字号婴儿霜的远不止这漳州这一家,这家公司有这样的结局,只能说他们运气不太好,因为落得这个结果是很多个偶然造成的。
之所以说是偶然,因为它们家“药”碰巧被用到了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又碰巧家长也有些奇怪,这样大剂量长时间地给孩子用,然后又碰巧他们也怀疑了,去找了个愿意检测的自媒体机构,并且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而和这家企业做同样事情的其它同行们,虽然同样是添加这些强效激素,同样在各大电商平台和母婴店大买特买,却基本安然无事,因为根本没人去管,被举报也可能因为拉动经济被当地政府所保护。
也正是因为做这门生意的企业也远不止一家,这次「大头娃娃」事件也“牵连”到了一些同行。比如前天新京报就有报道一款叫“云南七草”的抑菌霜,同样是有家长发现孩子用完后脸胖得不正常(从视频看也是满月脸),然后这款抑菌霜同样被检出添加了超强效的氯倍他索,含量甚至比漳州的那款高出了近9倍。
记者可能不知道的是,视频中展示的这款“云南七草滇紫草抑菌膏”在2017年就已经在广西被药监部门发现添加激素而被曝光过。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今年曝光的这个云南七草,和2017年的云南七草虽然名称、包装基本一样,但却是不同厂家生产的,今年的是江西真润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017年的是江西理想实业有限公司,但你如果仔细去查一下这两个公司的工商,你就会发现很可能是同一伙人开的。
所以很可能就是4年前被曝光了查处了,公司被注销了,4年后重新注册一个新的公司,重新申请一个“消”字号批号,用原来的生产线,原来的包装重出江湖了。
有这样经历的厂家肯定也远不止这一家,比如之前柳叶刀报道过的那个《神夫草》,我写过文章:《昨天,中药登上了《柳叶刀》杂志〉,后面被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说把这些工厂都关了,但今天去淘宝搜它依然在照卖不误。
明知道是违法,被曝光后,被查后为什么依然重操旧业继续做?看过我之前写的《导致「大头娃娃」的那种婴儿霜是怎么打造出来的?这篇文章应该能明白,无非是在这样的监管条件下收益大、风险低。
所以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几年前我写了那么多文章曝光这些消字号产品,几年后依然曝出大头娃娃这样的事件,这次关掉了漳州这家公司,查处了云南七草,但只要这种“消”字号的产品的审批和监管机制不彻底改变,还会有八草九草,还会有更多孩子受害成为大头娃娃。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