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国庆假期,与国同庆,我自己也迎来一件喜事——收了个房。
因为后续琐事繁多,一直没来得及记录下,今天补上。
10月3号一大早,我就带上了老婆孩子,岳父岳母,还有各类证件文档,全家人一起开着我心爱的小车车,去收房。
心情怎么说呢,3分激动,6分忐忑,还有1分是五味杂陈,说不出来的滋味。
开了20分钟,终于到了现场,先上图。
门脸有点气派,站岗的黑衣人,我儿子一直问我是真人假人,估计开发商请这一个人壮大气势也花了不少钱。
进门以后,长长的一排工作台挤满了人,去第一个桌子那拿证件签字后,开发商和物业派了两个专人,带我们去了自己的房间。
一路上,我爸妈一直拍照片,生怕错过一个景观。
随着咔嚓一声钥匙响,证明“两年前拍脑袋的决定是否正确”的这个重要时刻终于来了。
我深呼吸一口气,进了门。
好吧,事实证明,房子虽然没有预估的那么好,但也没有预估的那么差。
无论是面积上,材质上,还是外观上,基本符合预期。
虽然我请的验房师傅,发现了一堆问题,什么五金件故障,墙体突起,局部漏水,电源问题,但好在都是小问题,物业的同事详细记录下来,留待整改。
在房子里呆了一个小时,我们来来回回把我儿子口中的“砖头房子”转了几十圈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等待我们的是更复杂的收房交费。
对,买房成本可不仅仅是买房时付的那一笔费用,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钱。
这次收房我就一口气交了房屋维修基金,房屋契税,物业费,供暖费,产权代办费,还有车位的契税和管理费等一大笔费用。
算起来也几十万了。
一手交钱一手交钥匙,钱都交完拿到钥匙的那一个瞬间,才证明我们实实在在成为了新房子的主人,在诺大的北京又拥有了一个家。
我们这次买的是朝阳区的一个期房楼盘,买的时候是两年前2019年了。
买这个房子说来也巧,当时手里攒了点钱,我和老婆动了再买套房的心思,第一个念头自然是去买西城学区房。保值,孩子又能上个好小学。
于是披星戴月去看了两个月的学区房,把西城几个著名地段的房子看了个遍。
可两个人左研究右研究,始终过不了心理关,无法接受在40平的老破小过接下来的六年,最终放弃,转而投奔朝阳区家附近的二手房。
无奈家附近房子单价太高,而且北京二手房贷款还有地区指导价限制,算来算去,最多也就能贷100多万,这意味着首付压力变大了。
图源:《半泽直树》
带我看房几个月的中介小哥也看出了我们的顾虑,转而推荐我们去看新房,就一路看到了这里。
也曾看过当年的网红楼盘某某院子,还差点冲动定了房,好在后来又看到了现在这个楼盘,比较过后,终于决定在这里下注。
对,就是下注。因为我们买的是期房。
买房的时候,现场连地基都没打,一切靠的都是销售的沙盘,和我们大无畏的想象。
看重这块价值洼地的升值潜力,看重这里的环境绿化,样板间装修好看,同样的钱可买到的面积更大,最重要的是新房贷款更多……
这些都是当时我们买这套房的判断标准和下注催化剂。
图源:《半泽直树》
可如果当时就知道,这几年与开发商的博弈会如此焦灼,现在各大房地产开发商又接连暴雷,好多期房烂尾和延期,给我个胆子我也不敢买啊。
毕竟,此一时彼一时。
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所做的选择也必须尊重时代的局限。
很多人问我,买房这件事压力到底大不大?
这是一个弹性很大的问题,宽度大概类似于你问北京工作的人收入是多少?
这座城市从一个月2000元,到一个月2亿元的人都有。买房压力亦如是。
但我想,对任何人来说,买一套房子都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种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尤其是我们这种靠个人奋斗打拼的普通人。
想起2011年我在北京买第一套房子的时候,爸妈给凑了首付,买了一套精装修的房子,算是省下了些装修费。
因为当时,别说装修,就连必要的家电我们都没钱买。
后来老婆打听到公积金可以取,我俩赶紧取了公积金,才买上了电器成功入住。
不仅如此,当时每月一万多的贷款,也几乎耗尽了我俩每月的工资。所以整整一年,我们都不敢去旅游更不敢轻易购物。
不过时间真的可以战胜一切,随着工资的日渐提升,和房贷的越来越少,这些年,这一万多贷款占我们的工资比已经越来越低,后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图源:《半泽直树》
而现在再买房,虽然仍有经济压力,但已经不会再突破自己的可控范围。
比如新收的这套房,面积大概180平,付了首付后,我们贷款了300多万,30年还款,每个月都要还2万多贷款。改成LPR后,有所降低,也没少太多。
而且期房的还款,可不是收房才还,从2020年初,我们就已经开始每月还款了。
这种每月准时催付的经济压力,自然让人学会开源节流。必须勤奋工作提高收入,必须多写文章多赚点钱,也必须少吃馆子少买东西。
想起之前,上海一个博主,公布自己一家五口月开销5.5万,被骂上了热搜,很多人说她凡尔赛,不懂民间疾苦。
但其实,只要你真正在大城市生活过,你就会发现,随着你的家庭壮大,你的需求也会被动增加,尤其很多刚需,是怎么躲都躲不掉的。
比如孩子住在哪里?
生了二胎能不能住下?
谁来带孩子?
无论父母还是阿姨,他们住在哪里?
图源:《小欢喜》
归根结底,更大的房子,更多的房子,不是凡尔赛,是为人父母,身为中年人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而之所以花销多,只是因为在大城市。
所以前阵子,有朋友和我说:在北京,低级中产的门槛是总资产1200万元,中级中产的门槛是总资产2500万元,高级中产的门槛是总资产5000万元。
我想了想,这个门槛定的还挺符合实际的。
总体来说,低级中产大概就是北京市区买一套老破小学区房;中级中产就是在北京市区有两套房,一套老破小学区房,一套体面的自住房。
而高级中产的的财务结构显然更加多元,除了必备的房子,还可能投了朋友公司的非上市股权,和人合伙开了网红餐饮,炒股买基买币,再加上买了高收益的理财等等。
当然,上述总资产的定性是包含负债的。身为外人,我们看到的是这些中产拥有什么,但其实大多数人都不会告诉你,他们都是靠负债活着的。
说了这么多买房的真实压力,肯定有人要问:压力这么大,为什么还要拼死拼活买房,租房不香么?
我知道很多人对买房心存畏惧,不愿意负债,不愿意花钱,不愿意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去做房子的奴隶。
但其实一路回看我自己和身边人的买房经历,我必须要说一句客观的话:
总体来看,买房与不买房的人生压力其实是一样的,甚至不买房,反而压力更大。
必须承认,买房以后,我们确实会有还贷的压力,但这其实也能约束一些没必要的欲望和消费。

这些东西原本也是压力,买了房你的这个压力就减轻了。
你原本承担的一些无意义的压力,这时就转化成了有意义的压力,你的人生因此更精准了。
图源:《问题餐厅》
而且买房后,看起来一时你的经济压力大了一些,但这个压力随着通胀的进行会越来越小。总体来说,买房后压力的总量其实没有变,但压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小。
没有买房的人呢,随着时间的推进,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而且多余的欲望和消费会浪费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
年纪越大压力越大,到了老年,抗压能力本来已经很小了,但压力却在那个时候到达顶点了。
图源:《后翼弃兵》
所以我对几乎所有年轻人的建议都是尽早买房,去大城市买,去核心地段买,尽量买二手房,所见即所得。
一方面虽然政策调控,但大城市和核心地段的房价长期上涨趋势不变,至少不会无人接盘。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早买房才能早一点实现身份转换和心态的转换。
因为消费思维与投资思维、无产心态与有产心态、生存意识与投资意识是完全不同的。当你真正实现转换后,才拥有了在一座城市立足的安全感,才拥有了结婚生子向上生长的后备阵营,甚至可以说,你才算是进入了当前社会的主航道。
更何况,人活在世上,谁能没有压力呢, 我身边有不少手握多套房产的朋友,房子于他们来讲完全不是压力,反而找不到买房资格成了他们的压力。
所以你看,没有这种压力,就会有那种压力。畏惧压力,本质上就是在畏惧我们的人生。
图源:《天堂电影院》
再多说一句,年轻时的压力真的完全不是问题。因为年轻的人生总是稳步向前走的。你的工资会逐年增长, 你买房的房价涨幅会高过通胀水平。
总有一天,你会和我一样,对当年那些压倒你的压力来一句轻描淡写的“小意思”,然后暗戳戳地领悟到:
购房是个分水岭。没买房的人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买了房的人压力则会越来越小。
当然,我这里特指的是年轻时的压力,如果你现在已经人到中年,收入的可预期增长十分有限,在当前城市的买房压力又大,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因为再真实的压力,如果无法转化为提升收入的动力和持续奋斗的续航力,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一地鸡毛罢了。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你也许还想看:
毯叔说:
大家好,你现在看到的【毯叔事务所】
是我,毯叔的一个私人自留地
在这里,我会分享更多我的真实经历
我的财富感悟,我的咨询复盘
有些话,只想在这里对你说
有些事,只能在这里和你盘
欢迎关注我,我也会在这里等你
点击
关注【毯叔事务所】
回复“书单”领30本财商好书
想和毯叔近距离接触,一起聊天谈钱
请添加微信:
guanzhang3
添加时请备注“读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