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出身是个包衣奴,从辽东开始就跟着多尔衮混,到曹寅这一代不得了,家里出了个康熙的奶妈,曹寅更是跟康熙从小待一块。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曹寅家。你看看这个关系,那真是主子奴才一家亲。
所以曹雪芹的书里写到那些自称奴才的,其实都是主子的心腹人。但今天不是说曹家发迹之路,而是说奴才的奴才,曹家的奴才是怎么发迹的。再聊聊古代农民怎么晋升为士绅。

贾府有个奴才,混的好的一笔。从奴才,都混成自己那一方天地的主子了,那就是赖大家的。

赖嬷嬷出场就两次,一次是自己小儿子已经在外地当官了!

“因为我们小子选了出来,众亲友要给他贺喜,少不得家里摆个酒。我想,摆一日酒,请这个也不是,请那个也不是。又想了想,托主子洪福,想不到这样的荣耀,就倾了家,我也是愿意的。”
"因此吩咐他老子连摆三日酒,头一日,在我们破花园子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摆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去增增光。"
你看,又会说话又圆润,在古代,什么叫阶级跃升?哪怕在亲王家当奴才,日常哪怕知县知府参将见了也要尊敬,但只要没人放出去当官那是不行的,自己一老,后辈再不行很快就打回狗奴才原形。红楼里的这种超级权贵,家里奴才要想混出来,要主子庇护,弄个实缺,那就算阶级跃升成功了。

这是奴才,那么对于农民来说,古代是怎么实现阶级跃迁的呢?讲真,真不容易,需要几代人努力。

从一个普通自耕农到富农是一个小小的跨越,这时候家里吃喝不愁了,但距离士绅还远的很。

富农继续努力,方式就是买地,如果能够买到足够的土地能够供养一个全脱产读书的孩子为止,这样的人家,就是小地主了。小地主跟士绅的差别,就在于他们家里有么有出过有功名的人。
几乎每一个处在这种阶层的家庭都正在供养一个最聪明的儿子脱离生产去读书。这是从农民阶层上升到缙绅阶层的最后一步,跃过了这道龙门,一个新的缙绅家族就诞生了;而如果跃不过去,那他们就会继续在原地打转。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一场痛苦的官司或是一个无能的继承人,就会把这个家庭重新打回底层。大部分的举人和超过一半的进士、同进士都出自这个阶层,不过相对于他们庞大的基层人口数量,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并且再上一个台阶的家族,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和豪门不同,大部分这个阶层的人只能凑钱请老师来给子弟们上课,做不到请名师上门辅导。而升级成士绅的家庭呢?那就不可轻侮了,有功名的人家在明清都是免劳役和赋税的,哪怕雍正后搞摊丁入亩,也并未伤到这个阶层的根本——他们有资源能够源源不断的出科举人才,而任何皇家要治理天下,总是要靠这些人。
士绅阶层是地方乃至天下的实际统治者,虽然这种家庭的数量只有小地主的几十分之一,但获得功名的士绅子弟人数比小地主的子弟少不了多少,就是一整代人中都没有考取功名的,也不会对家族构成致命的损害。更高级的士绅孩子大都有名师指点,能够拜在声名卓著的大儒或是庶吉士的门下学习。他们是进士的有力竞争者,里面的佼佼者有机会成为天下有名的大臣。比如张居正就是进士,清代的曾国藩也是进士。
农民——富农——小地主——低级士绅——高级士绅——豪门大族。古代基本就是这个进阶路线。回到红楼里的赖大家,他们家虽然靠纳捐获得了一个低级官位,但还不能算彻底的上升到高级士绅阶层,他们要想继续升格就需要买地,并且在家族里培养一个能够考上功名的人。

所以历代王朝,也么有说不让富农小地主家孩子努力读书的,更别说不让他们凑钱请个老师的说法。毕竟这是他们唯一晋升的路径....
不像现代社会,行行出状元,哪怕送个外卖,修个车都可能被天下瞩目,时代还是进步了啊。
(完)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