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4154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水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前阵子去了浦东美术馆。
看到了胡安·米罗的展《小鸟,女人,星星》,驻足,凝视,安放了一些精神性的接口,任凭画面给你启发和教育。
当你接受了驳杂的素材,见了丰富的世面,你是有整理不完的心境的,最好就是通过一个方式把这些心境拓下来。
有句话这么说的:“城市真的是意念性的,能让你驻足不动片刻,就已经是‘你的城’了。”
米罗为什么让我震撼?是因为,他居然在解答,面对不确定性怎么办?怎么掌控自发性?以及,他似乎能启发人自身的孤独感和艺术性思维。
画展的解释有几句话,让人瞬间沉浸:
“尽管这些效果看起来具有明显的自发性,但它们的实现是被艺术家高度掌控的。”
“年复一年,米罗的绘画变得更大胆、更具姿态性;他将画布铺在地上创作,探索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并将不可预见的意外完全暴露在眼前。”
在这样变化、不稳定、不确定性如流星般集体划过的时代,艺术性的思维是不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这限定版的人生?
|《小鸟,女人,星星》和《风景中的女人和鸟》
胡安·米罗,一生只爱画画,只有一个老婆,一个女儿。这个人设,从来没有崩过。艺术家,也许都走极端路线,一种是从频繁变化中寻找灵感,另一种则是从极度专一中去找灵感。
米罗1893年出生于一个金工制造的家庭。最初接受父母的安排,在会计事务所工作,但做不喜欢的事让他抑郁,他经常在账本上涂鸦。而涂鸦让他没了工作,于是终于可以专心画画。
在他一生里,他至少创作了2000幅油画、5000幅素描和拼贴、500件雕塑、400件陶器,还有大量的版画。
在恒常中创作、训练。
他的风格是什么呢?是那种经历了复杂之后,抽象出来的某种童真、赤诚、简单。
他是达达主义者汉斯·阿尔普、立体主义者巴勃罗·毕加索、超现实主义者安德烈·布勒东的同代人,又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和欧洲非具形艺术的先驱。
他的艺术被称为是原始主义艺术。
所谓原始主义,首先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所以,人们希望回归到原来的状态中去。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回归或飞跃,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而切换,是刚需。
面对什么都预设好的确定性,艺术家们本能地抗拒。他们喜欢探索不确定性的运动规律,或者说没有规律。 
米罗说,“我不是从开始设计好画什么,而是当我开始画的时候,这幅作品随着我画的动作开始表现它自己……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无意识的。第二个阶段是经过仔细计算的。”
不确定的年代里,其实这个方式是可以试用的,当你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你必须还在工作状态中。
所谓的工作状态,一定是集中精力在对付一个人或一件事的,你必须有你的忠诚和全心全意。然后无论做什么,先忠诚地去实施,也无论中间会遇到什么,见神杀神,见鬼杀鬼,见景生情,见机行事。总会有点阶段性成果的。当有了雏形之后,再进行各种加工、优化……。
艺术化地表达就是:“让自我感受,自然地通过时间的针筒推进事务的肌体里面。”
米罗说,“我的创作从启步、成型到完善往往跨越数年,我时常在多年之后重拾某一幅草图并继续它。”
在不确定的年代里,当你遇到了特别棘手、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暂时搁置,不解决吧。让这个半成品沉淀在时间里,找个方式把它冻住。让时间帮你完成某个作品。
米罗在回忆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说道:“每一幅水彩画,至少要花费一个月时间,每天要添加新的小斑点、涡流、星星,以及五颜六色的微粒,最后达到充实而复杂的平衡。
这就是时间的艺术。日复一日的艺术。
人拥有一点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就是每天的念头和心境都是不一样的。所有的艺术,都是这些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东西的沉淀。柏拉图认为, 理念占有最高的地位,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我们用艺术的感觉,可以对抗世事变化。
我当时参观米罗的展的时候,一楼还有约翰·埃弗里特·米莱的《奥菲利娅》。
奥菲莉娅得知父亲被哈姆雷特杀害后,她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最终自杀了。自杀的场景是这样的:
奥菲利亚独自歌唱,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危险之中。在她滑到水下时,一直在采集的花朵从她手中飘走——垂柳倚靠在奥菲利娅身上,象征着单相思;画中前景的毛茛象征着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的忘恩负义;柳树枝头周围的荨麻代表痛苦;雏菊代表纯真;早春紫兰代表欲望;粉色玫瑰和白色野蔷薇象征青春、爱情和美丽;她脖子上带的紫罗兰花环代表忠诚;漂浮在她裙子上的三色堇,代表徒劳的爱情……
那么丰富的细节和注释,让人感觉到了饱满,但没有任何的留白。
绝对的标准答案、完美的形式主义,其实在现代已经行不通了。现在都是相对的符号意义。
米罗就强调:“我的人物与色彩经历了同样的简化过程。即便如此,相较于被完整还原所有的细节,它们显得更具人性与生命力。拘于细节的还原会令他们丧失想象的特性,而这一特性能提升一切。”
生命力这东西,是什么呢?
是永远折腾的人性、爆裂的想象、以及试图总结抽象化,但赶不上现实事实的演化过程。没有定性,不被定义,野蛮生长,顺势而为。
米罗说,空的奇观令我不知所措。当我在浩瀚的天空中看到一轮新月或太阳时,我就会被深深地震撼。”让普通的场景,充满震撼力!
不知道大家去过浦东美术馆的有没有发现,有一面冰状的玻璃墙故意挡住了所有的黄浦江的江景。同去的朋友们都在问为什么。
其实,米罗回答过。“去人性化”是一种取舍,如透过门窗玻璃看风景, 观者可越过玻璃把眼睛聚焦到风景上,亦可虚化风景, 将注意力集中到玻璃窗上。米罗就是有意模糊风景,让观者思考自己是透过什么去观看风景的艺术家。
视觉艺术之中,符号就是统一的风格化的喻体。
只有经历过复杂的,重新回归“简单”的人,那些“简单”才能自成系统,变成一种符号。
米罗的画,我为什么很有共鸣的原因还在于,它们里面有东方元素。
《世界的诞生》这一幅,米罗在暗黄色的画布上涂抹了不均匀的颜料,让黑色颜料在画布上产生渗透弥漫的视觉效果。这种经过设计却又效果自然的手法极具水墨肌理效果,像木制肌理,又有山水画的质感。东方采用意境描绘抒发内在感受,西方则采取形体塑造表达直观形态。米罗能够很好地将其合在一起。
在自己坚守的世界里,不断丰富它,不确定性就仅是一种外部假设。
  • 作者: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姐(id:shuijie00000)。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