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虐就吃不到Local的味道,这是当代网民捕猎美食时的共识。

在成都,会在三圣街为那些做游客生意的火锅店排队的,都缺乏探寻精神。“地道”的馆子不仅要脏,老板还要吼叫,最纯正的脏摊上你没有机会看全菜单,服务员会帮你做主。
按照这个逻辑,成都西边肖家河这家只能就着板凳吃的面,应该也掌握了某种味觉的机密。
图片来源:微博@成都探店
从“成都精选15家苍蝇馆子”到“成都必吃40碗面”,榜单不论长度,这家店从不缺席。周杰伦有假冒版的在乡镇商演,“拜居奇味面”也有自称是加盟商户的李鬼,名号“肖家河板凳面”。
以上都是废话。在有了海底捞式服务的今天,仍然有人为了碗面,甘愿放下消费者的上帝尊严。你看着照片就会嘀咕:有点东西。
何况它还多年坚守和这时代背道而驰的营业时间:早上7点开业,下午2点收档。像我这样第一次扑了空的,都被努力的全天候中国店长们惯坏了。
电影《中国机长》中的一幕
图片来源:微博@拜居奇味面
无论第一次还是第二次来,肖家河在我一个外人眼里都缺点成都的“安逸”。
成都几乎每面空墙都有涂鸦,这里的墙上却只有郭守敬和伽利略等等的浮雕,旁边带生平介绍的那种。再加上一条街的汽配店,这里像是中国遍地都是的那种城区:拔地而起,只有规划,没有历史。
掩映在荷塘中的戒毒中心
若你在11点以前到达,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会颠覆你对网红脏摊的期待。
店门口的白板上写着菜单,哪种臊子卖完了就擦掉哪种。“加绍”也就是加料要九块,但续面免费。相比这里的无限畅吃,成都大多数其他面馆,都只会分一两到四两的规格。
没有脏摊标配的凶恶店员,食客各个似乎谙熟规矩,付钱、打上一碗面汤一碗泡菜,自己选个遮阳伞下有眼缘的板凳,等着叫号。
图片来源:微博@拜居奇味面
这是一个男性荷尔蒙过剩的brunch去处,地铁上常见的男性占座坐姿在这里很实用。
着工装坎肩的大胡子男子,帆布帽子的纤纤带子系在宽脸庞下,整个人就是“男导演”的刻板印象有了生命;两个远远相隔的老男人突然彼此拍起肩膀,白发的给染了黑发的介绍一旁自己的儿子,染发的给黑发的递上一根中华烟,点火。
一位大哥头发留到了脖子,搭配一措小胡子,从右手的大钢表向上看,胳膊肘的纹身貌似只扎了一半。吃完起身。从电动车上的来客手上,接过一只内容不明的土黄色信封。就这一个画面,补足了一身的江湖气。
进入11点,拜居奇味面的一天迎来了高潮。
等点餐的队伍没有变短过,多了年轻人和穿蕾丝小衫化了全妆的阿姨,以及每20分钟就出现的维族和彝族朋友。穿裙子来的很快会发现自己失算,只能和我一样坐得像清宫剧演员在行礼。等凳子坐满了,后来者只能蹲在路边端着碗,脸皮薄点的会去对面公园。
服务员开始要扯着嗓子喊号。如果你仔细听,吸溜吸溜的嗦面声,像连绵的低音脉冲。
整条巷子两边停满了车,端菜的嬢嬢喊着:“都看好你们的车哈,要抄牌喽。” 有人中途放下筷子去挪车,在叫号与嗦面声的混响之上便响起保时捷的轰鸣。
这一切都在为那碗神秘的面开场。
但这样被铺垫出来的一碗面,最恰当的形容是:就像亲戚介绍给你的相亲对象。
招牌的鳝鱼面,在油和辣的双重攻击下,你早尝不出面条讲究与否。我特地用筷子夹着抖了抖,没有抖出今麦郎广告里的感觉。有营销号里说鳝鱼“入口即化”,我寻思作者可能平时用王水漱口。
和亲戚会介绍来的男人一样,不讨厌但缺迷人之处,“性格好,家庭好,还会用智能手机。”
我的同事东夷评价起来有东北式的含蓄:加入公路前为了试稿想写这个,吃了一周杂酱面,就是写不出来。成都朋友们更牙尖,各个盖棺论定:“不好吃”。
翻译一下:“白呀呀”就是汤味不入面,没有灵魂
其实老板自己在采访里也说了:“我们的面其实很一般”。这面和这说话口气,都和这家店的官方微博垮得异曲同工。
拜居奇味面和许多网红店一样也有官博,不过经营了三年也只有300多粉丝,发出的大多帖子都没人回应。官博主要用途有三:失物招领,晒买主送的水果点心,和最常见的两个字“下班”。
图片来源:微博@拜居奇味面
我怕自己是山猪吃不得细糠,想请教下隔壁祖孙三代都来吃的一家人。一句“您们怎么知道这家面的的”刚出口,一家子中的妈妈用眼角的眼白看着我:“我们吃了十几年了。” 
我厚着脸皮继续问,我是外省人,这个在本地人看来算不算好吃?妈妈反问我:“你是从抖音上看到的吧?” 
一句话像一道黄色的线,把我划成了局外人。
为了评价客观,我又吃了一碗
但从头到尾,我的眼光又何尝不是个局外人。
看本地号说肖家河是“老成都的快乐星球”,总觉得是搞修辞,直到超了40岁的本地朋友告诉我,这里最初一批住民是90年代拆迁被安置的成都人。连汽配一条街都是成都第一例,至今已快30年。
这里有股自己的气场。在路边吃饭并不稀奇,开饭时间到了,附近店家里的老板娘就把电饭煲撂在马路牙子上。你饭点来时瞥见只狗子睡在菜筐里,你吃完走了它还在睡。人和狗一样要午休,常见睡在电动车上的人,在练古墓派的神功。
据说开了二十多年的拜居奇味面,最早就是个面摊摊,后来吃的人多了,食客自己搬来板凳当桌子,慢慢就被抖音和大众点评捕捉成了奇观。
“成都很多老店,说好吃也没多好吃,就是不讲道理。” 那些和我一样发出“就这?”的疑问的,都不知道这碗面的精髓,并非来自味道。
有来打卡的网民抱怨说不能这个那个口味各点一两,但这里本来就不是给你赏味的地方。当来体验的人还在平复大量碳水上头的晕厥,老主顾已经用15块钱完成充电,可以抄起扳手干活了。
无论开的是兰博基尼还是丰田的大SUV还是玫瑰之约,都得蹲下来吃。再加上免费续面,这很共产主义。
至于那些担心面前的这张凳子上曾有人放过屁的网民,估计疫情最严重的那会儿遭遇屁溶胶都要去测个核酸吧。
时间够的话,做个艾灸,也可以充电,还能续命!
美国有群人声称自己明明记得纳尔逊·曼德拉80年代就殒命狱中,后来才发现他没死还出狱了,他们相信,这证明了我们的生活在若干个品行宇宙之间跳跃。
他们称之为“曼德拉效应”,但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群人就是迷信阴谋论的蠢货。这不过是大脑常给你开的一个玩笑,它也常让你回忆起青春总觉得无比美好。
那吃了十几年的一家三代,还有说“这碗面是一生吃过的最佳”的在外漂泊的游子,可能脑内和味蕾都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曼德拉效应,甚至还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毕竟,我们搜遍互联网尝试追踪的Local景观,就是他们的生活。
图片来源:微博@拜居奇味面
撰文小饼干编辑小饼干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只穿破烂”的音乐节,潮人们在深圳海滩争抢破拖鞋
出狱大哥开的饭馆,搅动天津几十年的风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