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野生动物好像忽然离我们近了起来。
小灵猫现身上海,东北虎在黑龙江进村,大象都到了昆明了。
人们的惊恐折射出我们对于本土野生动物的陌生,所以科普非常重要!
不要害怕,兔兔不吃人~
前阵子有个姑娘在院子里的小水坑边上放了个红外相机,几个月下来拍到了不少鸟和小兽。
捕捉蛙类的黄鼬和喜鹊 视频源嘉美猫
这让我想到:其实现在红外相机很便宜,谁都可以在后院/后山装个相机,来认识一下你的动物邻居。
装红外相机这件事情我们比较熟练,但是一晴和子驭说,带豹回家调查需要在6000平方公里里面装相机。
这光靠我们显然不太够。
这片山我们得装老多相机了
于是我们开始拉志愿者掺和进来。
有个志愿者叫李小六,他这几天正跟大牛在祁连山装相机。
最早他跟我去了趟海陀山,那是我们和罗老师合作研究豹猫的地方。
海坨豹猫强势路过
小六累得半死,但是却爱上了装相机这活儿。
听说要拉队伍,他就建议:在他家后山装个相机吧,让大家练练手。
他说他家后山特别好,没啥人,动物肯定有不少。
小六住在北京昌平,他家后山属于北京的浅山区,和我们现在正在开展工作的十三陵林场毗邻。
我其实不大相信他说的,这种浅山区动物一般不多,特别是大动物。
但是了解北京浅山区的动物,看上去对所有人都门槛不高。
毕竟开车很快就到,山也不难爬。
如果小六的邻居们能知道自家后山上有什么动物,那么或许他们会很开心。
一起的小小六也很开心!
去年125日,我们集结了一支19个人的队伍,在小六的带领下去他家后山装红外相机。
装相机的道理其实特别简单:去动物爱去的地方装。
比如南京那个姑娘在院子里的小水坑前装一个相机,就会拍到很多鸟。
因为鸟每天都要喝水和洗澡,如果附近缺水,那么小水坑就是它们必来之处。
野鸡:你找我?
但是在山上,啥地方才是动物们爱来的地方呢?
水源地肯定也是个办法,但我们装相机会去找其他的一些地方。
找到合适的兽道,并且在一些交叉路口装相机,就是个效率很高的办法
这就像城市里的十字路口,人们都要经过。
此外还有类似车站、地铁站这样性质的地方,是动物们会去觅食、做领地标记的场所。
这些地方都适合装红外相机。
我们甚至拍到了鸡兔同框,十字路口实锤了
当然你得先对当地动物有大概的了解,以及对山本身有一些了解。
比如你需要知道:北方的山往往有阴坡阳坡,阴坡树多、阳坡多灌草丛。
阴坡往往是动物们觅食、隐蔽的地方,因为活动空间比较大。阳坡干燥温暖,是鼠类、爬行类喜欢的场所。
山脊和沟谷里一般都有小路,如果没有,在附近与山脊或沟谷平行的坡面上找找,通常会有兽道。
山沟的沟掌(沟的尽头)部位往往有多条上山的小道,这里也是人为干扰较低、动物比较活跃的地方。
猪猪组团路过~
野猪爱在落叶堆和松软的泥土里拱食、狍子喜欢在山脊和阴坡的森林里活动、斑羚爱呆在陡峭的山坡上。
豹猫和狐狸喜欢走在明显的小路上,獾子、貉也差不多,但是它们冬季要冬眠,春天以后才会看到它们。
猫猫张望.jpg
知道了这些,你就能够在山里有的放矢,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找什么样的位置装红外相机。
我们那天装了2个红外相机。
今年3月我和小六、一晴又去了一次,找了个更好的地方又装了2台。
这个位置在一个小山脊上,有两条小路在这里交汇,边上是一些油松、侧柏和其他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
我们在附近看到了一些豹猫的粪便,还有野猪的拱痕,看上去是个动物常来的地方。
投入安装ing
前天我去山上把这个相机的数据卡取了回来,发现确实拍了不少动物。
我认为一个标准的自然观察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A.搞清楚这里有什么动物。
B.分析它们的数量,评价这里的环境质量。
C.观察总结它们的行为,探索它们的秘密。
D.讲述动物的故事,让更多人去了解本土野生动物。
E.挑出好看的照片和视频,去发朋友圈显摆。
当然,最后一点可以不用做。
比如我把这台小六家后山相机拍到的动物统计整理了一下,得到了下面的表格:
通过这个表格,首先我知道了小六家后山上的主要兽类有哪些:
一共有10种可识别的兽类,以及至少2种鼠类,但无法鉴定到种。
在类群上最丰富的是中小型食肉动物:6种。其中包括豹猫,我们常说的森林底线物种。
豹猫:你瞅啥?
有趣的是果子狸,虽然在92天的观察时间里只出现了一次,但至少证明这种灵猫是存在的。
果子狸,惊艳到重影
兔子和老鼠的出现是保证这些食肉动物有饭吃的关键,松鼠当然也很重要。
虽然有野猪,但是狍子没有出现则让人很是担忧。
因为如果说豹猫是森林底线,那么狍子就是华北豹存在的基石。
华北的森林要是没有狍子,那也确实惨了点。
松鼠还是常常来刷脸
但可能这就是北京浅山区的真实现状。
这种地方拍摄到鸟类纯属搂草打兔子,但是雉鸡是例外。
这些地栖鸟类很容易被红外相机捕获。
但别的纯属碰运气。比如蓝歌鸲,看到它出现我眼睛都直了。
令人眼前一亮的蓝歌鸲
其实运气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存在,比如树鹨、宝兴歌鸫、蓝歌鸲都在5月出现,因为它们是迁徙鸟,只有这时候才会到来。蓝歌鸲可能会继续北飞,但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夏季会拍到更多的宝兴歌鸫,因为它们就在这里繁殖。
而乌鸦喜鹊之类的留鸟,则什么时候都可能会露个面。
人只出现了两次,说明人为活动并不频繁,对动物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拍到的家猫,这是浅山区典型的问题

家猫却出现了25。这是浅山区典型的问题:家畜会频繁进山,并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
当然我们现在无法量化这种影响的规模,这正是继续观察下去的好理由。
除了看照片和视频外,统计拍摄次数是个很有趣的事情,我们会从动物出现的频率来了解它们。
镜头前窜来窜去的黄鼬
比如我们看到黄鼬在4月活动明显频繁,记录次数达到19次。影像显示它们在相机前滚来滚去,我不懂其中含义,但推测这应该是进入了繁殖期的一种行为。
豹猫和家猫也有类似的行为,这就让人很是好奇。为什么它们都会选择在同一个地方打滚呢?
鼠类、北松鼠和兔子在5月份明显进入到活跃期,拍摄次数比34月高得多。
这恐怕是和植物的生长息息相关,5月是大快朵颐的季节,它们也将迎来繁殖的高峰期。
忙碌的北松鼠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我们已经能够去讲一个北京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小故事了:
这里有豹猫、獾子、貉和果子狸。有野猪群在繁殖,但没有狍子,野猪也有一些个体看上去有和家猪杂交的嫌疑。
兄弟,你不对劲.jpg
兔子的数量看上去不算少,但北松鼠的突然出现很令人怀疑:新近放生、还是归化种群在扩散?
兔兔同框!
蓝歌鸲的出现让人不禁想在附近挖个小水坑,来看看究竟有多少种鸟在这里活动。
可能下次真的可以这样尝试一下。
眼前一亮(物理)的貉
最后,我们确实可以把有趣的视频编辑一下,做成一个后山动物世界的小视频。
来人!上视频——
现在红外相机好像很便宜,据说网上最便宜的才80块钱一个。
我们熟悉的蚊子同学用红外相机观察豹猫,我觉得现在她已经是豹猫专家了。
大好在通州的几个水坑边装了相机,据他说拍了好多种鸟,整理完后绝对会是一个惊喜。
南京的ck也在他单位后面的山上装了个红外相机,并经常把视频发在自己的公众号——青山陉。戳这里:两只果子狸啊
狗獾也想要上镜!
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后山/后院相机,来观察你身边的小小野性世界。
它会让你觉得:原来世界如此美好,守护如此重要
-END-
成为猫盟月捐人,一起探索城市中的荒野碎片
.........更多有关北京城市生态,你还可以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来装个相机说不定就能拍着本王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