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5年9月,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表了《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痛斥了李嘉诚从中国疯狂套现跑去欧洲买买买的行为。

距离瞭望智库发表这篇文章已经过去6年了,李嘉诚累计从中国大陆和香港套现了3700多亿元,一路“唱空”中国经济。

最近,这个“摘瓜”的老人好像又回来了:
10月5日,威马汽车宣布,预计将获得约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其中,超过3亿美元的D1轮融资,由电讯盈科和信德集团领投。

其中,电讯盈科,正是李嘉诚儿子“小超人”李泽楷在打理的家族企业。
威马汽车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紧跟“蔚小理”的佼佼者。细挖下去,会发现这不是李嘉诚第一次出手大陆的新能源产业。
2021年,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和国网电力达成合作意向,将投资25亿元参与新能源项目。
加上今年在成都和上海连拿两块地,以及悄悄增持自家股票。是的,李嘉诚确实又要回来了。
香港
前不久,全球最累城市前10名出炉。
排名第1的是香港,而且已经连续两年位居榜首!

每周工作时长超过标准周工作时间的29%!
香港人为什么这样累?
有人评论,都是因为李嘉诚!
在香港,关于李嘉诚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
1928年,李嘉诚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书香门第。
1939年,为躲避日军侵华,李嘉诚一家南下香港,投奔他自己的亲舅舅,香港钟表大王庄静庵。
没过几年,李嘉诚父亲因病去世。15岁的他辍学打工,在舅舅的公司,从学徒做起。
他善于学习,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各种钟表的修理与维护。
后来,他干脆自立门户,18岁干上了业务经理,20岁更是成为总经理,统领全局。
年轻时的李嘉诚
1950年,李嘉诚22岁。
靠着省吃俭用和亲友帮扶,他用5万港元创立了长江塑胶厂,开始出口当时最热销的商品——塑胶花。
李嘉诚回忆创业之初时的场景,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全年无休,工厂人手不够,自己就身兼数职,采购接单一把抓,每天都要定2个闹钟起床。
1957年,长江塑胶厂组建股份制公司,更名长江实业有限公司。
1958年,长江实业突破1000万营业额,纯利润达到了100多万港元!
李嘉诚因此得名“塑胶花大王”!
一个从大陆来的穷小子,年少丧父,身处逆境仍然勤奋向上,当机遇来临又善于把握,果断下海创业。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李嘉诚是“香港梦”最好的代言:
只要肯吃苦努力,就会成功。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李嘉诚的成功是因为个人努力,但更多的还是顺势而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大陆实行贸易禁运。
港英政府管辖下的香港就成为重要的转口贸易窗口。
香港可以进口大量便宜的内地物资,因此积累了大量廉价的生产原料
1953年,美国允许香港制造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从此一跃成为香港地区最大出口国。
二战后,西方经济快速复苏,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位,此时能够装饰房间,艳丽耐用的塑胶人造花迅速风行。
香港人迅速发现了这个商机,巨大的海外市场点燃了香港制造业的激情。
1960年左右,大批潮汕移民涌入香港,又为当地制造业带来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凭借天然优良海港和关税优势,香港制造业蓬勃发展。
1960年,香港当时的塑胶花厂只有500多家,到了1972年,已经有多达3300多家。
李嘉诚,在香港社会开始崭露头角。
香港制造业快速发展,导致土地供应紧缺。
当时的港英政府对全港土地采用批租制度,即港英政府向开发商批租土地,开发商通过向政府支付土地出让金获得土地使用权。
租地收入成为港英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1946年时香港人口只有60万,而到了1979年,香港人口已经接近500万人。
人多地少,导致租金年年上涨,对商机格外敏锐的李嘉诚看出了门道,饱受租金涨价困扰的李嘉诚开始投资房地产。
曾经火爆亚洲的TVB电视剧《大时代》中,韦嘉诚的原型就是李嘉诚。
韦嘉诚坦言,香港未来三十年都是地产的世界!
1958年,李嘉诚陆续在港岛北角、柴湾新界元朗等地区发展工业大厦,规模越来越大。
1967年,香港爆发反英运动,一时人心惶惶,地产陷入低潮,此时李嘉诚抓住时机,大量收购便宜地皮物业,为日后房地产腾飞大赚特赚埋下伏笔。

1971年6月,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公司,1972年7月,长江地产改名长江实业,并且当年10月在香港上市,上市第一年恰逢股市热潮。
从股市源源不断吸金的长江实业,快速拓展其土地储备,上市短短一年,土地储备扩充约20倍,并且快速积累财富。
逆势而为,善于抄底成为这个时期李嘉诚的标签。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李嘉诚,登上《远东经济评论》封面,李超人一战成名!
这前后二三十年,应该是李嘉诚最风光的时候。
1981年,他被授予香港太平绅士。几乎所有香港顶级大学都给了李嘉诚荣誉博士学位。
李超人在地产界大赚特赚。
香港社会也在悄无声息,却又深刻地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多香港大佬投身房地产和金融业,制造业占比逐年下降。而李嘉诚在香港的商业帝国版图,越来越庞大。
从居民住宅到生活百货,从电力能源到移动通信,从购物商城到航运交通。
香港人的“衣食住行”都有李嘉诚家族产业的身影。
以至于港人调侃说,香港是名副其实的“李家的城”!
李家产业遍布香港
但香港经济结构的变化,慢慢地在越来越多社会民生领域反映出来。
房价高涨,收入不均衡加大,使得人们对于李嘉诚的评价开始发生变化。
此时李家的产业在香港已处于垄断地位,不断引起民间怨气。

2013年,香港爆发二战后最长的一次工人运动,李嘉诚旗下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工人不满工资有减无增,工作环境恶劣,连续工作24小时才得到1300港元,比1997年时还少了13%。
工潮发生后,李家一开始态度强硬,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的《信报》,连续发文批判工潮,这也点燃了香港人民的怒火。
他们随即转向和记黄埔总部的长江中心抗议,甚至以李嘉诚作为针对对象。
经历了40天的抗争,最后事件以9.8%的加薪幅度宣布结束。(备注:葵涌码头工人罢工事件,被认为是李嘉诚开始抛售香港资产的导火索。在之后的七八年里,李嘉诚一口气卖出了2000亿的香港资产。)

香港年轻人,住在长江实业旗下的住宅里,每月大部分的收入贡献给房贷,家里安装的电话网络来自和记电讯,看电视听电台来自他儿子李泽楷的电信盈科,下楼逛商场,去的是百佳超市,买洗化用品要去屈臣氏。
生活中的所有消费,都流进了李家的钱包!
李嘉诚、李泽楷父子
糟糕的现实,也让香港年轻人失去希望。
如今的年轻人开始抱怨,曾经辉煌的香港已经不再,再也没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李嘉诚”。

最近十几年,香港科技发展步伐缓慢,年轻人得不到大展拳脚的机会,但金融和地产仍在快速积累财富,在楼价持续走高的今天,年轻人正在失去未来。
中国内地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多年,李嘉诚搭上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快车,赚走了很多房地产的快钱、容易钱。


根据公开资料,过去30年间,李嘉诚在内地开发了近30个地产项目,但仅有1/3完工了。
李嘉诚做房地产的赚钱秘诀不是开发,而是捂地

比如,被长实集团卖掉成都南城都汇商住项目,从拍地到出售整整16年都没有开发完成,但最终脱手却净赚了34.51亿元人民币。
上海,他也是这样操作:上海“囤地”16年!李嘉诚刚卖了: 一把套现21亿(点击可看)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世纪盛荟广场位于上海静安区核心地段紧邻静安区“东八块”的西斯文里地块,2005年被李嘉诚购得,但是此后长时间世纪盛荟广场并没有启用。     
根据2015年《东地产财经周刊》报道,施工铭牌显示,该项目的开工日期是2013年3月19日,竣工日期是2015年8月20日。

2018年9月2日,有媒体走访世纪盛荟广场看到,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和外立面施工,根据保安介绍,该广场完成了地板的铺设,内部装修还未开始,预计年前还没法开业。
2021年,换手购入的希慎兴业在公告中也进行了最新披露:“目前处于空置状态”
这套“捂地赚钱”的流程大约是这样的:
开始时,李嘉诚先给各地政府许诺个美好愿景,说些要把这里建成个“小香港”之类的假话,顺利拿到地后,就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施工,一直等着周围学校、医院、商业等都发展起来,转手再把地给高价卖出去
也就是说,李嘉诚是正宗的把地皮当成金融产品,当作投资理财
了。


李嘉诚曾手握重金、一路攻城略地低价拿下许多城市的核心地段。为了最大化攫取利益,他将预售制、公摊面积引入了内地,同时大面积捂盘。其中的玩法也很简单:低价拿地、缓慢开发、坐等升值、出售获利
北京的誉天下别墅群项目,也是一个经典案例。早在1993年,长实集团就拿下了这个项目,楼板单价两千块。这个地方在东北五环外,距离机场近,升值潜力很大。楼盘光第一期,就开发了15年,剩下的再分为三期开发。直到2018年,这个项目建成,总面积80万平米。历经25年开发,项目房价也涨到了四万,升值20倍
2005年是李嘉诚在中国拿地最多的年份。其中,上海唯一的四线换乘大站,浦东世纪大道土地上盖招标时,长实击败新鸿基,获得一半开发权,代价是32亿元。这个项目开发历时十一年,好不容易在2016年建成,取名世纪汇广场。随后,李嘉诚迅速转手,200亿卖给中国人寿。减去成本,他净赚了一百多亿
除了世纪汇广场,李嘉诚在上海多个项目上,都是这样,比如真如城市副中心项目,拿地13年开盘;古北新区项目,拿地7年开盘;世纪盛荟广场,拿地16年至今没有启用。

他这种做法是典型的损人利己,自己躺着赚,损害了地方发展。
网上有一张李嘉诚疑似囤地、捂地的区域分布,大家可以看看有多离谱。
李嘉诚这种做法,最终也惹怒了一些地方政府。
2020年9月,成都高新区就发布文件称,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对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
而理由就是和记黄埔存在捂地、捂盘等不良行为。
于是,李嘉诚比潘石屹更早开始践行先富先跑路了。他最开始在内地抛售的大多是写字楼和物业,非住宅。
因为物业的租金受经济景气的影响非常敏感,李嘉诚抛售写字楼几乎是在暗示大家将有很大一批企业要倒闭。
尤其是抛售北京长安街的东方广场和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这是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的标志性建筑,都打上了李嘉诚的烙印。
他的抛售,无论如何都被视为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给中国经济换挡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019年10月,长实集团以超过40亿元的交易总价向融创中国出让大连(楼盘)西岗项目;2016年10月,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以200亿元卖掉了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这也是李嘉诚在内地出售的最大一笔物业;2014年11月,李嘉诚以39.1亿元卖掉了重庆大都会。
去年7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出售位于四川成都的南城都汇商住项目部分股权,预计获益38亿港元。
去年9月,一份疑似成都市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发布的文件在业内流传,文件显示,和记黄埔地产成都公司因存在捂地、捂盘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区域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公司及其项目提供新增融资、贷款,禁止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对此,成都市财政局相关人士彼时在接受采访时并未予以否认,仅向记者表示,“不清楚该文件”。
对于“李嘉诚跑路”的传言,李嘉诚曾表示,“做生意有买有卖再正常不过,这些全是出于市场和经济情况而做出的决定。”
加拿大也有类似的捂地坐等升值的晒太阳赚钱手法:官商内幕重重:温市开发商将土地闲置晒太阳 无息贷款18年  坐等升值(点击可看)
在英国的买买买

他把这些套现的钱带去了欧洲,成为了西方媒体口中那个“
几乎买下了英国”的老人,被英女王亲自授予爵士勋章。
英国电费气费上涨,香港李家大赚
香港李嘉诚家族通过早期的大举收购,已经掌握了英国重要的民生基建资源。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李嘉诚家族控制着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超40%的电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超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
李嘉诚卖掉的内地和香港的资产,套现超过2500亿元。随后,他将变现的资金投入海外的能源基建市场,其中大部分钱进入了英国。
BBC报道称,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555亿人民币。

简单来说,李家的长实集团目前控制着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 
这些跟英国老百姓衣食住行紧密相连的行业,无疑回报率是非常稳定的。
下为香港长实集团旗下英国公司一览👇
在李嘉诚此前出手购买的时候,长实集团就表示:
“英国的能源基建资产由于其稀缺性,不仅业绩稳定、回报有保障,而且风险极低,部分产业甚至还有国家背书,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安全持久的稳定收入,符合李氏家族的利益。”
李氏帝国的英国基建持股占比👇
本轮能源危机下,最近一年英国电价大涨700%,天然气同样水涨船高,再次显示李嘉诚家族提前布局成功。
据统计,长江实业集团今年上半年收入超过2100亿元,净利润达到327亿元,在欧洲市场的业绩占比达到70%以上,这其中约四分之一的业绩就来自英国的基础能源业。
2010年,李嘉诚家族的长江基建集团斥资2.12亿英镑收购了位于布里斯托的Seabank Power发电厂50%股份。
同年,长江基建斥资58亿英镑收购英国电力公司UK Power Networks。由此获得伦敦、英格兰东南部与东部,约为英国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 
截至今年9月份,英国每兆瓦时电价已经涨到了285英镑,打破了从1999年至今22年的历史记录,而这一价格比2020年同期电价暴涨了700%
9月14日,英国电价更达到每兆瓦时424.61英镑,是2020年9月平均价格的10倍。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能源涨价加上预期4%的通胀率,明年英国家庭的日常电气费年支出或将多出至少300英镑。
如此形势下,长实集团旗下的英国电力公司无疑躺赚。
说完电力,下面我们再来看天然气。
2005年,长江基建斥资24亿英镑收购了英格兰北部基建公司——北方天然气公司;  
2012年,长江基建斥资6.45亿英镑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WWU公司的输配网络为740万客户服务,覆盖英国近六分之一国土。
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飙升,不但居民用气成本上升,这些主营天然气的公司股票也涨了不少。高盛就预计,今年年底与明年年初,英国天然气价格可能会因为寒冬而迎来进一步上涨。

为何又回中国投资?
那为什么李嘉诚又重新从英国回中国买买买了呢?
原因其实还是利益。
2020年英国经济萎缩了9.8%,创下300年来经历的最大GDP降幅。除天然气等基础能源业外,李嘉诚有多项投资出现巨亏。
据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01113.HK)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数据。
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财报显示,长实集团被其寄予厚望的英国酒吧业务亏掉了19个亿。
长实集团盈利比2019年少了近六成,为63.6亿港元(约合57.05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7.96%。
时隔21年,李嘉诚第一次丢掉了亚洲首富的头衔。
面对残酷现实,“超人”李嘉诚也不得不低头,曾公开表示有意出售2018年购入的瑞银集团伦敦总部大楼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一枝独秀。
对李嘉诚来说,生意就是生意,既然还是中国的生意好做,那就回来呗,面子再大也大不过里子。


看到李嘉诚又回来了,有不少网友在新闻下面评论:

这个吸血鬼,可别回来了。
可见对于这个在大陆赚了30年钱后一走了之的商人,普通老百姓心里是有怨言的。
面对质疑,李嘉诚公开说过:“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
李嘉诚说得倒也没错,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是按照商人的准则去做事。
你怎么看李嘉
诚抛售及全球投资的手法?欢迎留言。


大家都在看

部分内容来自:英伦投资客、正解局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聚焦于新闻热点、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