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895年,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1901年12月10日,诺贝尔基金会举行了第一次颁奖仪式,除去战争期间,此后的每年诺贝尔奖都会从10月的第一个完整周的周一开始,至次周一结束,每天公布一个奖项的获奖者。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1年各奖项将于10月4日至11日陆续宣布获奖者名单。同时,诺贝尔基金会宣布,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国际旅行所产生的诸多不确定的限制,今年斯德哥尔摩将不设晚宴,2021年获奖者将连续第二年在本国领取诺贝尔奖奖牌和证书。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众多的科研工作者也将此奖项视为自己科研道路上的一项殊荣。
2021年诺贝尔颁奖周正式开启
他们的研究让我们进一步认知世界
北京时间10月4日,诺奖周正式开启,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的贡献获奖。其中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以辣椒素为始识别了热感受器,踏入了以往神经科学缺少的环节。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是我们最为熟知的诺贝尔获奖者,她成功从中药中分离出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此为基础的疟疾疗法,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章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这也是该奖项的意义所在。人类一直在试图探究身边的事物,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对于我们的身体构成,尤其是在大脑以及神经学方面一直在持续研究。关于我们为何能感受到疼痛、尝到酸甜苦辣、神经痛等行为的谜团逐步解开。随着解剖学的不断进步,我们还了解到了大脑是由数以万计的神经元组成,不同的脑区和细胞类型形成多个定点连接,神经元在感受传导中有着的神奇作用。
北京时间10月5日,美国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 Klaus Hasselmann)和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 )荣膺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为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北京时间10月6日,Benjamin List和David W.C Macmillan获得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们为不对称有机催化做出的贡献。
诺贝尔奖百年点滴
从1901年颁发第一届诺贝尔奖至今已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伴随着近代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飞速发展,诺贝尔奖走过了辉煌的一百年。百年飞逝中,人类渐渐深入理解宇宙、地球和生命。量子力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均获得了惊天动地的发展。物理学经历了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从宏观观察到微观观察、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的历程。除了核物理、原子物理、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新学科中新理论等新发现外,无线电通讯、半导体芯片、线性静电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电子显微镜等新技术也相继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化学方面,诺贝尔奖覆盖了从理论化学到生物化学以及应用化学的整个化学领域,有至少25个奖项授予有机化学,有11个奖项授予生物化学的发现。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授奖学科包括了遗传学、免疫学、细胞学、神经生态学、感知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传染媒介和杀虫剂、化疗/药物设计、癌、新陈代谢、内分泌、维生素等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正如中科院赵忠贤院士所说:“100年来的诺贝尔科学家获奖名录,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20世纪科学发展历程的缩影。”
据统计,获奖人次最多的学科是生理学或医学,其次是物理学。其中美国是拥有诺贝尔奖者最多的国家,除文学奖略逊色于法国外,其他5项奖均居世界各国之首,特别是获得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超过或接近总数的一半。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交叉,科研中的许多创新成果,往往是在多领域研究之中取得的。多领域研究打破了学科间或领域间的限制,促进多种信息和思想得以相互交流、交叉并融合,新的思想碰撞产生了新的研究方向。合作获奖项目占总项目数的百分比在逐步增加,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发展的趋势越来越要求多领域、多学科的合作,这也契合了当下社会培养复合多元人才的发展趋势。
诺贝尔的科学精神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门捷列夫:“为了照亮地球深处,在黑暗之处看到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科学之灯是必须的。”
杜克洛克斯:“反复的推断,无休止的修正,就能在科学上取得毋庸置疑的进步。”
诺贝尔奖并不青睐功利主义者,只有真正具备科学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此殊荣。一个多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中90%以上的奖项都被授予在基础科学方面取得重大发现与理论成就的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偏爱基础科学成果的传统,对于激励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使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基础科学研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向上的阶梯,在不过几百年的时间里,无数科学家倾尽毕生研究,只为了人类能更向上迈进一步,更深刻的认知人类所在的世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如今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切都源于基础科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这些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家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的通过不同方面了解人类自身、了解自然规律、创造更多便利的工具……
17世纪,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颠覆了人们对于基础物理的认知。18世纪,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开创了现代文明。20世纪,爱因斯坦突破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束缚,提出了刷新世界观的新宇宙认知方法。21世纪,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不断发展,或许在未来,会有更多新的发现,颠覆现有的基础科学,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将人类社会推向新的高度,充分践行科学精神,为之不断探索而努力是每个人都应履行的责任。
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记者:刘煜
监制:
李璨
责任编辑:杨冬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