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要进城了。
这次进的不是普通省会,不是“龙兴之地”坎大哈,而是首都喀布尔。
阿富汗总统加尼,已跑路
8月13日塔利班攻占坎大哈那天,笔者写了一篇文章,名为《越战越勇的塔利班》。
因为档期调整的原因,打算留到本周一发。
没想到周日晚上打开CCTV4,九点钟的《中国新闻》上来第一条便是“塔利班进城了”。
What?Excuse me?
果然时事类文章是不能等的,作为一个历史号笔者还是太年轻。
短短几天间,阿富汗南北两大城市纷纷易手。
之前塔利班进入坎大哈市区时即未遭到强烈抵抗,政府军早已望风而逃。
如今进入喀布尔则更玄幻,政府军直接献城。
美国人跑了,阿富汗总统跑了,副总统也跑了,留了一个内政部长与塔利班“和平交接”。
举白旗。
2021年4月至8月间阿富汗形势变化图。橙色表示塔利班控制区,绿色表示政府军控制区
喀布尔对于阿富汗的意义是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
根据阿富汗官方2020年的统计数据,喀布尔有超过500万人口,是第二大城市坎大哈的十倍。
一城占了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体量,非常惊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也简单。
在过去二十年间,美军在阿富汗主要经营的城市就只有一座喀布尔。
这里最现代、最安全、财富和权力最聚集,全国各地的难民都蜂拥而至。
城市急剧扩张。
财富是需要暴力来维系的,否则便是待宰的羔羊。
随着美军的撤走,目前喀布尔这座城市的安全系数正在急剧下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全城财富和权力的格式化。
由于拜登总统宣布的美国撤军“deadline”是9月11日,所以之前华盛顿的目标已经退步为“力保喀布尔911之前不丢”。
这才有了前些天B-52的大规模轰炸。
没想到塔利班连这点面子也不给,做事做的很绝。
不过反过来说,塔利班倒也变相帮了美国人一个忙。
今年六月份阿富汗总统加尼访问华盛顿时曾和拜登详细谈了“善后”的问题,即提供一个长长的撤离清单。
美国人在阿富汗混了整整二十年,多人阿富汗人从事服务美军相关的产业。
翻译、勤杂、亲美政府的上上下下、阿富汗政府军官兵等等。
这些人原本是要作为难民进入美国,拿绿卡、组建“Afghanistan Town”、追寻美国梦的。
怎料塔利班的推进如此迅速,很多人没来得及跑路。
美国接收难民的压力大减。
美国和塔利班在多哈签订“和平协议”,2020年2月29日
和平协议→撤军→崩盘→组织撤退
这已经成了美国扶持的小政权城头易帜前的“SOP”标准流程。
特朗普在任期的末尾阶段,曾全力和塔利班谈出了一个“和平协议”。
作为一块撤退的遮羞布,《美国—塔利班和平协议》的全文在网络上能找到,详细可以参考下面的链接:
http://icas.lzu.edu.cn/f/202003/736.html
不过这种协议一般都有“附件”,所谓的“秘密条款”。
之前我们大胆猜测过,美国有可能以“某种交换”来约束塔利班暂时不进攻喀布尔。
最简单的办法——给钱,上岁币。
从目前阿富汗的局面看,好像美阿双方都没有遵守这份协议。
新官不理旧账,可怜特朗普一片苦心。
特朗普访问喀布尔和阿富汗总统会谈。川普大统领一副嫌弃的表情
对于塔利班的进城,其实大家早都有心理准备了。
翻遍各种媒体文章不难发现,从美国人准备撤离开始,各路舆论便一面倒看好塔利班成功夺权。
这其中西方媒体更多是一种无奈的态度。
而国内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则更多的表现出对美国扶持政府倒台的一种窃喜。
如今盖棺定论,大家预测的都很准。
不过另一方面看,对塔利班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一旦操作不好,塔利班很有可能陷入四分五裂,阿富汗重现割据混战。
A斗倒了B,A再分化出A1和A2,继续斗。
这是历史上非常熟悉的剧情。
为什么说塔利班掌权后挑战才刚刚开始呢?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塔利班的历史以及组织架构。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阿富汗陷入内战。
扎伊夫和奥马尔等人在坎大哈郊区创建了一支名叫“塔利班”(Taliban)的武装,意为“伊斯兰教的学生”。
后来这支武装自西南向东北革命,从坎大哈出发一路进军到喀布尔,建立起全国政权。
正如今天上演的这一幕。
自九十年代初创办以来,塔利班历经了奥马尔、曼苏尔和阿洪扎达三任领导人。
奥马尔作为塔利班的创建者之一,在内部拥有巨大的声望,是组织的精神领袖。
2013年奥马尔去世后,曾任塔利班议会领导人的曼苏尔接替其执掌组织。
曼苏尔上台的时机非常不好,正是奥巴马政府大举增兵阿富汗要见成效的时候。
作为领导人,曼苏尔在东躲西藏中根本无法实现对各路武装的完全掌控。
再加上缺乏奥马尔那样强大的影响力,曼苏尔时期的塔利班开始在外部压力下走向分裂。
一般认为,塔利班在2014年前后分裂成了“自由联盟”、“卫士”和“马赫穆德”三大派系。
组织机构逐渐松散化。
随着2016年曼苏尔在空袭中身亡和第三任领导人阿洪扎达的继位,塔利班这种“盟军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所以在《再见,阿富汗》一文中我们提到过,可能给塔利班夺权带来意外的三件事情分别为:
1、美国以某种交换,用“和平协议”约束塔利班暂时不进攻喀布尔;
2、形势危急,美军重返阿富汗;
3、塔利班内部发生重大变故。
目前看来,塔利班内部这种“重大变故”在夺取喀布尔之前并没有爆发。
不过在进城后各路塔利班部队能否和平分配利益,却非常难说。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阿富汗依次经历了查希尔时期、达乌德时期、人民民主党时期(塔拉基、阿明)、苏据时期、内战时期、塔利班时期和美据时期。
除了查希尔到达乌德这一次过渡算是“和平政变”,其他历次权力交接都充斥着长久的杀戮与混战。
屠刀一旦高高举起,落地的人头就不会只有一个。
阿富汗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态已经彻底崩坏了。
想重建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可以想象,进城后的塔利班领导人稍有不慎,便会沦为下一个达乌德、塔拉基、阿明……
万劫不复。
即使处处小心,背后也有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得时时刻刻预防夺权篡位。
七十年代初的阿富汗女大学生,如今再也难觅这样的笑容。拍摄于阿富汗王国时期(1973年灭亡)
成败兴亡笑谈中。
若干年后再回头看,此时此刻很可能是塔利班最众志成城、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花花世界,士气高涨。
兵锋所指,望风而降。
不过从喀布尔城破的这一天开始,他们也会渐渐的变成今天“阿富汗政府军”那般模样。
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
阿富汗的历史将开启下一个轮回,等待另一个“塔利班”的崛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