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要走了。
挥一挥衣袖,可能会带走几个阿富汗政府的高官和喀布尔的土豪。
2021年4月14日,拜登宣布美军将于5月1日开始最后阶段的阿富汗撤军,并决定在9月11日前完成所有撤军行动。
“Deadline”放在了9月11号这天,颇有一些纪念“九一一事件”二十周年的意思。

大哥既然要撤,北约其他国家的联军同样也不会多待——小弟们只能比大哥跑的更快。
战争泥潭、弱势政府、美国撤军……

这一幅画面我们似曾相识。

没错,就是七十年代的越南。
尼克松在做撤出越南的政策说明

其实在拜登之前,特朗普就已经决定撤军了。
拜登此次撤的只是最后一批部队——2500人。

特朗普时期不但拍板了撤军,还曾绕过美国扶植的阿富汗政府直接跟塔利班谈判。

美塔谈判的“中间地”主要是在卡塔尔,还有一次在北京(2019年6月),玄妙吧。

关于塔利班在今天阿富汗国内的“地位”,我们做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1974年的北越。

准确一点说,塔利班是实力加强版的北越,美国扶植的阿富汗政府是削弱版的南越。
实际上今天被广泛认可的“阿富汗政府”,只控制了首都喀布尔周边很少一点地,被坊间戏称为“喀布尔市政府”。
而以南部重镇坎大哈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均是塔利班的天下——只不过没有国际社会的“名分”而已。
做一个大胆的预测,除非发生以下三件事情,喀布尔将在一年内被塔利班攻克,即塔利班会像北越一样统一全国。
可能带来意外的这三件事情为:

1、美国以某种交换,用“和平协议”约束塔利班暂时不进攻喀布尔;
2、形势危急,美军重返阿富汗;
3、塔利班内部发生重大变故。
第一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只不过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
美国人可以给钱嘛,从驻军军费预算中拿出1/10,就足够让塔利班眼红的了。
正式的“和平协议”是特朗普时期谈的。
不妨脑洞大开一下,特朗普一算账,每年驻军费用几百亿美元,还有人员伤亡和舆论压力。

每年拿出十亿美元给塔利班,要求其不得进攻喀布尔,一月一结算。

这不一下子省出大把的美元,何乐而不为呢?
北宋的岁币,不就是这么来的嘛。

特朗普访问喀布尔,和阿富汗总统(喀布尔市长)会谈

阿富汗这个国家有“大国坟场”的威名。

1979年是苏联的巅峰期。
勃列日涅夫和一干苏军高官拔剑四顾心痒痒,最终挥刀斩了不听话的阿富汗。
这一打就是十年。

待到1989年苏军撤出阿富汗时,已是大厦将倾,国之不国。

2001年是美国的巅峰期。

俄罗斯在经过一番“休克疗法”后奄奄一息,中国尚处在“闷声XXX”的阶段,还不成气候。

小布什意气风发,拍板出兵阿富汗。
然后呢?
美国人打了整整二十年,耗资超一万亿美元。
要说打伊拉克还可以勉强勾兑个“石油”相关的借口,阿富汗这一万亿美元可是实打实的打了水漂。
奥巴马时期曾一度大举增兵,但结果也就是办了个“形象工程”——击毙本拉登。
于大局没有任何改变。


2011年5月1日猎杀本拉登时战情室里的美国高官

最后,我们说一下美国是怎么输的。

先有阿富汗,后有塔利班。

阿富汗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社会生产力条件是“土壤”,塔利班是这片“土壤”上长出来的野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美国人想“设计”一个他们理想中的阿富汗,但最多也就局限在喀布尔一市。

这里勉强有一点现代社会的样子,可以装下美国人脑海中的那一丝幻想。
喀布尔,就是当年的西贡。

除非他从阿富汗彻底割裂出去,否则总有一天也会变成“胡志明市”。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2001年10月7日,美军正式发起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打击,代号“持久自由行动”。
美国人用价值不菲的巡航导弹开路,一举击毁了塔利班游击队的帐篷。
开战一个月后的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市,联军随即进城。
美国人攻入喀布尔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撤出却花了整整二十年。
这二十年里很难说塔利班打赢了哪场标志性的战役,都是一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
但最终却耗走了美军。
或许这就是“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的一次生动实践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