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中国最新城市规模评级来了。
01
6城最新晋级
超大特大城市再扩容
日前,求是杂志公布了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
去年,我国进行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一二线城市常住人口普遍井喷,自然带动超大特大城市格局的大洗牌。
根据最新人口统计,目前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
相比往年共有6个城市实现晋级:成都、佛山、长沙、哈尔滨、昆明、大连。
7个超大城市分别为:
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其中,成都为最新晋级成员,而深圳城区人口首次超过广州。
14个特大城市分别为:
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其中,佛山、长沙、哈尔滨、昆明、大连5城为新晋成员,而排名居首的武汉,离超大城市只有一步之遥。
过去,由于统计口径差异,佛山一直未能进入超大城市之列,这次在人口普查之下,佛山以854万的城区人口,超过南京青岛郑州等城市,成功跻身特大城市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千万人口大市的苏州、石家庄、临沂落榜,而作为万亿GDP城市的宁波、无锡、合肥、福州、南通、泉州等同样落榜。
02
3个千万人口大市,
为何未能晋级?
不是所有千万人口城市,都位列超大特大城市。
根据七人普数据,我国共有18个千万人口城市,但有三个未能跻身超大特大之列:苏州、临沂、石家庄。
苏州情况特殊暂时存而不论(见第三部分分析)。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石家庄常住人口1064万,临沂常住人口更是高达1101.8万,远超同省的青岛、济南。
人口规模遥遥领先,连不足千万人口的佛山昆明都已晋级,而石家庄临沂却落榜,为什么?
原因简单,衡量一个城市是超大、特大还是普通大城市,看的是城区人口,而非全市常住人口。
城区,顾名思义,不包括镇区和乡村人口。
根据官方定义,所谓城区,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我国以城区来界定城市规模,根据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是超大城市,
500万-1000万之间的属于特大城市;
300万-500万的属于I型大城市;
100万-300万之间属于II型大城市;
低于100万的则属于中小城市。
根据这一标准,郑州、哈尔滨等地常住人口破千万,但城区只有一半左右,只能位列特大城市。
同理,石家庄、临沂两个千万人口大市落榜的原因呼之欲出。
石家庄虽然是河北人口第一大市,但城区不算发达,城区人口占比不足一半。
石家庄城市面积高达1.4万平方公里,下辖8个区、1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域广阔,但乡村地带众多,由此导致未能晋级特大城市。
临沂与石家庄类似。
临沂虽是山东人口第一大市,且是北方最大的市场集群和商品集散中心,但由于城镇化率较低,存在大量乡村人口,城区人口占比过低,城市规模层级远不如青岛和济南。
03

苏州宁波合肥,
为何落榜了?
值得关注的是,有7个万亿GDP城市同样落榜了。
这7个城市分别是苏州、宁波、无锡、合肥、福州、南通、泉州

事实上,这些城市不仅经济强势,人口规模同样不弱。2020年,苏州常住人口1274万,宁波940万,合肥936.9万,理论上至少都应是特大城市。
这其中,不同城市情况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一,苏州宁波等类似,都是因为县级市摊薄了城区人口。
由于县级市也被当做单独的城市,城区人口各自单独计算,由此摊薄了整个城市的城区人口。
苏州下辖4个县级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切走了苏州近一半的人口。宁波下辖慈溪、余姚两个县级市,切走了1/3左右的人口。
如果这些县级市能够撤县设区,那么苏州、宁波晋级特大城市,可谓毫无悬念。
其二,合肥是否属于特大城市,仍旧存疑。
此前,合肥曾表示城区人口突破500万,为511.82万人,跻身特大城市之列,但这一次合肥未能进入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榜单。
对此,合肥有关人士表示:
“我们正在和国家统计局方面进行沟通,对于城市评级认定,是不是除了城区人口还参考了其他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这一数据,合肥城区人口仍然比南京少了200多万。
要知道,七普数据公布后,合肥人口反超南京,一度成为坊间热议话题。
虽然合肥总人口已经超越南京,但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上,两地仍有一定差距。
其三,福州、泉州等地,则是县级市摊薄和城镇化率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
一般而言,城镇化率越高,城区就越大,城区人口规模就越大。石家庄等城市,正是因为城镇化率不高、城区相对不够发达,导致在城市规模评级里处于“劣势”。
所以,近年来,许多城市通过撤县(市)设区等形式,增加城区人口规模,提高城市能级。
04
城市级别有多重要?
城区人口、城市规模级别有多重要?
其一,城区人口关乎城市能级,也关乎土地、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配置。
决定一个城市能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城市行政级别,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还是普通省会、地级市,
二是城区人口规模,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还是普通大城市,
三是经济体量,是2万亿城市、1万亿城市,还是只有几千亿的普通城市。
就此而言,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城区人口,都已成为各大城市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因素,抢人大战日益白热化,不是没有理由的。
其二,市区常住人口是否超过300万,则决定着地铁建设的关键门槛。
根据规定,申报地铁建设需要满足3个条件: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注意,这里是以市区常住人口作为界定的,市区相对城区更为宽松一些,但不少城市虽然全市人口突破300万,但仍不满足市区人口标准,难以跨过地铁建设门槛。(参阅《这些城市的地铁梦、高铁梦搁浅了》)
其三,城区人口多少,决定了能否建设超高层建筑。
日前,住建部拟出新规,进一步严格管控新建超高层建筑: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以下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参阅《中国第一摩天大楼,再无挑战者》)
可见,城区人口是否突破300万,决定了能否建设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这也决定了一个城市天际线的高度。
其四,不同层级的城市,在抢人大战中的政策门槛存在明显差别。
根据官方文件,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除了超大特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均有“零门槛落户”的资格;而超大特大城市,也能在学历落户、郊区落户等方面进行探索。(参阅《零门槛!中部人口第一城之争,悬念再起》)
这就形成了抢人大战的新格局:
一线城市争抢高端人才,二线城市争抢人口,三四线城市户籍早已失去含金量。
未来,城市之间的人口争夺战还会更加白热化。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