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之后,关于“多动症”的咨询留言就多了起来。很多小朋友在学校中太活跃、比较难集中注意力上课、做作业不专心等等,都会引起老师的关注或家长的担心,担忧孩子会不会有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常说的多动症。
之前我们也和大家科普过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过单纯的科普可能仍会让很多家长觉得不容易理解。
前段时间,在和一位住在香港的朋友聊天时,说起她家小朋友在去年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因此她花了很久的时间来查询资料、去医院检查和问诊。
所以我们向她约稿,请她将这段时间的经历、心得和收获,写成了今天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被讨厌的孩子
    ——认识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我儿子艾文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虽然管理艾文确实比较困难,但是对我们来讲,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调皮的孩子。直到疫情爆发,2020年春节假期开始,众所周知的停课也降临在了正在读幼稚园大班的艾文身上。
为了照顾家里蹲的艾文,我请了无薪假,摩拳擦掌的准备好好利用起这段难得的悠长假期,为即将到来的一年级做好准备。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扇了我一记大耳光。时年五岁半的艾文无法安坐,他每时每刻都在上蹿下跳,满地打滚儿…回想起上个学期家长会时,他的两名任课老师同时反映他在上课时总躺地上,乱跑,不听老师的讲解,插嘴(要知道艾文上的是以教学氛围宽松出名的国际学校,老师对学生行为的容忍度已经非常高了)…我意识到问题可能有些棘手——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这个概念进入了我的视野。
ADHD就是坊间经常听到的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失调症。美国的确诊率最高,8-10%,香港小学生的确诊率大约是4%-7%,男孩确诊是女孩的2-3倍。民间常说的多动只是一方面症状,其实还有一部分症状为注意力不足。
于是我查阅了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疾控中心等机构的网站,阅读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对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和CDC的说明,多动方面的症状表现为:
  • 经常坐立不安,躁动
  • 经常在需要坐定的时候离开座位
  • 经常在不恰当的时候乱跑,乱爬
  • 很难参与并完成安静的活动和任务
  • 什么时候都在动
  • 经常喋喋不休
  • 经常没有听完问题就抢着说答案
  • 经常没有耐心轮流等候
  • 经常插嘴打断别人的谈话和活动
而注意力不足方面的症状表现为:
  • 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没有办法注意细节,或常犯粗心的错误
  • 完成任务时有集中精力的困难
  • 聆听困难
  • 经常无法遵守指示,无法完成家庭作业
  • 缺乏条理性和组织性
  • 排斥需要长时间用脑的任务(家庭作业)
  • 经常丢失书本文具
  • 容易分心
  • 经常忘记日常活动
有的孩子可能只是过动型(男孩居多);有的孩子可能只是注意力不足型(女孩居多);也有孩子是混合型,也就是说两种症状都有确诊。
我们夫妻俩在查看这些描述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时候面面相觑,一致认同这简直就是对我们孩子的准确描述:艾文几乎每一条都中枪。眼下,带孩子去做评估刻不容缓。于是我们选择了官方机构推荐列表里的一位医生预约了评估。有关ADHD的评估和治疗机构五花八门,我在香港阅读障碍协会(The Dyslexia Association HK)推荐的医生列表中锁定了一个海外背景的医生。同时在香港心理学会网站确认该医生是香港注册的心理医生。
我想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被确诊ADHD,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被钉上异常的标签。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面对现实,如果权威严谨的专业人士判断孩子在这方面是失调的,那么作为家长也需要学习与孩子和解,并给予孩子支援与帮助。这大约就是我当时的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典型的症状,并不是一出现家长就需要做出反应。美国精神学会给出的指导了一些指导:
  • 每个类型出现6个以上的症状
  • 症状持续了6个月以上(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问题)
  • 病征必须在2个以上不同的环境出现(比如在家,在学校都出现问题)
  • 一些症状在12岁之前被发现
  • 对生活,学习,社交造成直接影响
  • 症状并非由其他身体或精神疾病引起
综上所述,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您觉得自己的孩子疑似,那么下一步就是确诊了。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一定要找到正规机构的,有专业资质的专科医生。只有完成了所有专业培训并且有临床经验的有资质的医生,通过完整的临床和心理学问卷评估,结合完整的心理发育病历,以及医生现场对孩子的精神状态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整个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的反馈,以及对孩子自身的面诊,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孩子的老师的意见也是评估中的一环。
值得注意的是,5岁左右是ADHD容易被发现的年龄,因为5岁之前,大部分孩子都在无忧无虑的幼稚园阶段,而5岁之后,孩子会开始接触到一些枯燥的学习任务。所以无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显。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比如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是ADHD的一个特点。
在香港,有关ADHD的评估和治疗有各种各样的机构,有公立医院,也有私立的专科诊所,还有一些社会福利组织,以及政府组织。一般公立医院的精神科,社会福利组织,及政府组织的费用比较低廉,但是等候时间比较长,有时需要等待半年至一年半的时间,需要由儿科医生或是学校,教育局转介至注册心理学医生。私立专科诊所费用高昂,但是一般无需等候。无论是政府机构,公立医院,还是社会福利组织及私立诊所,都需要注意只有注册的医生才有权力作出诊治。医生的注册信息在香港心理学会,医管局等网站上都可以查询。
我们约的是一个在国际学校中比较有名的私立医生。从第一次咨询,到解释诊断结果。我们一共跟医生会面了4次。第一次是20分钟左右的咨询,大概跟医生沟通了我们担心的问题。第二次是和家长面谈,这次同医生做了深度的沟通,大约持续1个小时左右,医生主要了解了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期间遇到的问题,病史,以及家长主观对孩子的评价,涉及到生活,管教,学习的各种细节。同时医生给我们了一些问卷,由父母双方各自独立完成,期间不可以商量沟通。这些问卷也是针对生活中,管教,学校的细节的问题,据我了解,应该是心理学会的制定的标准问卷。(Behaviour Assessment systhm for childrenthird edition BASC-3, Symptom checklist for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disorders from the DSM-V)
我们征得了当时跟孩子朝夕相处的两个主要任课老师的同意,把两位老师的联系方式给了医生。医生也让老师帮忙填写了问卷(Behaviour Assessment systhm for children third edition BASC-3),并征求了老师对孩子的看法。我们同时还给医生提供了孩子之前每个学期的校方评语。
之后医生单独对孩子进行了1个半小时左右的评估。(对于无法在一天内完成的孩子也可以分为两次)这个阶段我没有参与,据医生介绍,评估包括专业问卷,游戏,并测试了智力。医生在与孩子互动以及孩子的游戏过程中通过观察,从语言理解,视觉空间,流动智力,工作记忆,处理速度方面来完成评估。(Wechsler Pre-Schoo; and Primary Scale ofIntelligence -4th Edition WPPSI-IV, Kaufman Test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3nd Edition KTEA-3)
之后,我们又与医生进行了一次1个小时左右的面谈,主要为了解释评估结果。我们的医生比较谨慎保守,虽然家长和老师的反馈都指向混合型ADHD,但是艾文同医生面谈评估时却表现出了不错的克制。医生认为孩子确实表现出不少混合型ADHD的症状,但是在面谈中的克制表现不足以确诊,所以目前只能算作疑似。毕竟当时艾文只有5岁半,医生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还难以断言是否是由年龄小不成熟导致;如果7-8岁的时候孩子还没有好转,那就是确诊的时机。
所以,在我们经历的过程中,对艾文的诊断其实是需要全方位的评估,包含了家长面谈,父母双方独立参与的问卷,任课老师参与的问卷,学校评语,心理医生同孩子面对面的评估等等。
除了检查和咨询,家长自己对ADHD有更科学和全面的了解也很重要。 
那么ADHD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
研究表明,ADHD患者脑内的多巴胺浓度比较低。我们知道多巴胺是一种负责集中注意力,认知,令人愉悦,并参与脑内奖励机制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不足会导致难以专注。而且有研究表明,缺少多巴胺的老鼠比普通的老鼠更容易沉迷于眼前的小利益而放弃远处更大的奖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ADHD患者的内驱力要远远小于常人,容易知难而退。
还有研究表明,ADHD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少于常人,而脑灰质恰恰分布在负责自控,讲话,肌肉控制,情感,做决定的脑区。
ADHD主要来自遗传,也就是说很大部分的因素都是天生的。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确诊ADHD,从父母,或者祖父母身上也很容易找到ADHD的影子。还有一些可能有关联的因素包括母亲孕期吸烟喝酒,早产,以及接触有机磷杀虫剂。以及被证明没有关联的因素包括高糖饮食,看电视,家教不当,贫困。所以出现问题,家长要明白,孩子出现ADHD基本是不可控的,不要过度自责
一旦孩子确诊ADHD,家长能做什么呢?
如果您的孩子确诊ADHD,作为家长,日子一定非常不好过。歇斯底里大致是您日常生活的旋律。面对每顿饭都要打翻几次水杯,无论做什么都上蹿下跳,一刻不停在医院到处乱摸然后再触摸自己的眼鼻,需要你随时随地担心他花式作死的那种孩子,就先不要提顺利完成作业这样复杂的任务了。即使是“不要捡到什么都往嘴里塞”这样基本的指令,你都需要对你家的学龄儿童每天无休止的重复…面对这样的孩子,大致是谁管谁崩溃,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但是当你理解了孩子这些令人抓狂的行为是他无法自控的,在心理上同孩子和解就变得不是那么困难了。如果孩子患了肠胃炎,无法控制的呕吐,你会责怪孩子吗?我相信肯定不会,相反你会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料;同理,如果孩子确诊ADHD,无法自控的插嘴,闯祸,状况百出,神游…你也要做好同这些行为和解的心理准备。
所以作为ADHD儿童的父母的,第一堂课就是要学会理解孩子的反常行为,调低心理预期,接纳这个不完美的孩子。
下一步,就是寻求办法,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
给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
尽管已证明饮食同ADHD的发病没有关联,但是研究表明不同的食物确实可以改善或加重ADHD的症状。优质蛋白(鱼,肉,奶,蛋,豆类,坚果);欧米茄3脂肪酸(研究表明欧米茄3可以改善儿童ADHD的症状);复合碳水化物(来源于蔬菜,水果)都是健康的食谱,有助于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而精碳水,加工糖都是会让症状加重的食物,要避免。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即使是健康的成人,睡眠不足时都会比往常易怒,难以专注,更何况是本来就缺乏自控的ADHD患儿。睡眠缺乏会导致ADHD症状加重,所以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给孩子安排体育运动
运动对ADHD患儿有很多积极的影响。运动可以帮助孩子结交朋友,形成正面的社交;让孩子发展出特长和爱好,提高自我评价;还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帮助孩子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规律的时间表有助于帮助ADHD儿童提高效率。虽然教育学家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找到孩子的内驱力,但是对于ADHD儿童来讲,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需要家长来协助他们,如果没有外力借助,他们就会躺平了,然后再为此懊悔不已。比如督导孩子完成作业就是你无法逃避的紧箍咒。甚至小到穿好鞋袜按时出门这样的小事,对ADHD患儿来讲都是难度极高的任务。作为ADHD家长,你应该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你同孩子讲穿好鞋袜出门,10分钟后,你发现只穿了一只袜子的孩子正在兴致盎然的摆弄玩具,或是津津有味的看书,另一只袜子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这种情况没有你的催促,仅靠ADHD儿童自己的能力,他们甚至连穿好鞋袜出门这一举动都完成不了。所以你需要化身为孩子的经理人,帮助他管理他的生活和学习。
照顾好自己
这一点容易被忽略,但实际非常重要。只有在你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才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只有同为ADHD家长,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角色有多难。ADHD家长因为长时间对孩子的管教得不到回应,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并影响家长的精神健康。因为家中经常发生的争执而导致的糟糕的亲子关系,会给家长带来非常糟糕的做父母的体验,更容易自我怀疑,从而比一般家长更容易焦虑和抑郁。
坚持学习
尽可能全面了解有关ADHD的知识,学习同ADHD儿童打交道的技巧。比如,当同ADHD患儿讲话时,需要用手扶住孩子的肩膀,直视孩子的眼睛,告知孩子你下面要说的事情很重要,需要仔细听,确保他的注意力在你身上的时候,再开始讲。这样孩子才可能接收到你的信息。
如果你不是ADHD家长,孩子听话怡人,而你身边的朋友或是亲人是ADHD儿童的父母,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教他们如何教育小孩,因为你的养育技巧未必比他们高明,要知道们只是不巧遇到了更加熬人的孩子而已。
带孩子寻求正常渠道的治疗,不要听信旁门左道(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美国儿科学会对于ADHD的治疗建议是分年龄的:
6岁以下的确诊患儿,必须先尝试家长对于行为管理的培训。不到不得已不要用药。注意,这里是针对家长的培训而非儿童,旨在让家长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多一些经验,手段和战略。所以如果有幼教机构声称课程可以改善或治疗幼童ADHD,那么这很确定就是虚假宣传了。现有的治疗ADHD的药物在低龄儿童身上的副作用更大,而且研究发现针对低龄儿童,针对家长培训同药物治疗一样有效。所以6岁以下的患儿,家长培训是首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针对家长的培训,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在美国,有专业资质的专业治疗师,社工,还有一些经过权威机构审核的项目才有资格做家长行为管理培训。
6-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学龄,开始有学业,以及人际交往的压力。严重的ADHD患者表现出来的行为,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以及社交,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受挫。这个阶段,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是行为培训(包括针对家长,以及孩子自身,由有资质的心理治疗师实施,而非随便的培训机构),课堂及社交干预,结合药物治疗。
相信大部分家长对于药物是排斥的,那么换个角度看,如果有人确诊糖尿病,需要按时服药控制血糖,您认为应该定期服药吗?ADHD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缺乏自控,很多时候ADHD患儿表现出来的不当行为并不是他们本身意愿。缺乏注意力,可能导致学业的落后;多动可能导致行为不当而频繁受到指责,或是伤人伤己,被当作集体中的害群之马;易怒可能导致在与同龄人交往中受到排斥…这些后果可能最后都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边缘化。香港一个针对ADHD儿童的采访里有一个小男孩,自己对于服药非常积极。因为如果他哪天忘记吃药,就会因为问题行为在学校被批评。可见对于ADHD儿童,自己内心是排斥为自己带来麻烦的不受控行为的。令人心碎。
如果孩子ADHD的症状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活(收到过低评价,无法完成学业,被同龄人排斥),那么家长需要权衡利弊,考虑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现在FDA批准的治疗ADHD的药物有两种:
/// 中枢神经刺激剂
最常见的用来改善ADHD的药物,可以提升脑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浓度。以哌甲酯(methylphenidate),安非他命(amphetamine)为代表,这类药物是ADHD治疗的主流,是起效快的短效药物。研究表明,药物可以改善ADHD患儿的课堂表现和学业,还可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当然作为药物,谈及药效的同时,副作用是不可不提的。这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主要是的影响睡眠和食欲,大约25%左右的服药者有报告轻度的症状。与药物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副作用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按正常的剂量来讲,此类药物被认为是安全的,并且按照医嘱停药也不会造成依赖。但由于是精神类药物,滥用可能会导致停药后出现精神错乱,药物依赖,或是严重抑郁,所以用药过程一定要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以自己擅自服用,更改剂量,或是擅自停药。
/// 非中枢神经刺激剂
顾名思义,这类药物一般用于在中枢神经刺激剂没有效果的时候。药效没有前者明显,但是药效比较长。作为精神类药物,同样也有前者类似的不良反应,以及滥用或擅自停药造成的精神问题。
临床表明无论是中枢神经刺激剂,还是非中枢神经刺激剂,不同药物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要由医生长期跟踪复诊来找到最合适的药物以及剂量。
在美国,62%的ADHD患儿在使用药物治疗,包括
  • 2-5岁患儿中的18%
  • 6-11岁患儿中的69%
  • 12-17岁青少年患者中的62%
47%的患儿在接受行为辅导,包括
  • 2-5岁患儿中的60%
  • 6-11岁患儿中的51%
  • 12-17岁青少年患者中的42%
药物被认为是提升ADHD患儿学业,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方式,如果结合行为辅导治疗效果更佳。
以前普遍认为ADHD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好转痊愈。实际上,长期的研究数据显示,大约29%的ADHD患儿在成年后依然受成人ADHD的困扰,ADHD的症状会伴随他们至成年。并且童年确诊ADHD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期会比同龄人患抑郁症的比例和自杀率要高。
如果你是ADHD家长,给自己一个拥抱,鼓起勇气,这将是一场难缠又长期的硬仗。了解横在孩子和你面前需要翻越的大山,携手面对和克服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支持。
本文包含她的就诊检查检查等经历以及很多相关知识信息,篇幅较长,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起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搜索】,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 教育是服务,底线是安全
  • 幼儿园禁止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 除了不会就选C,还有什么“考试技巧”?作弊不算哦
  • 判作业是老师的工作,不是家长的

  •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虑
  •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近期文章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