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点读笔到底是启蒙神器,还是毁娃毒药?
米粒妈今天就给大家挖到了这样一位宝藏爸爸,他会首先介绍点读笔在英语启蒙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然后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家长,给出点读笔的使用建议。
这位爸爸就是公众号“翻译官奶爸”的作者。从名字上可以看出,他身兼翻译官和奶爸两重身份
妙爸是美国海龟,从事翻译行业15年,累计翻译字数约有2000万字,差不多相当于6套四大名著。麦肯锡、哈佛大学、埃森哲、谷歌、腾讯、新浪都是他的客户。
拥有如此靓丽背景的专业人士解读的英语学习方法,肯定干货满满!
不仅如此,妙爸家里还有两个女儿,一个9岁,一个4岁。所以他堪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妙爸最早在培养大女儿妙妙的过程中走过弯路,过分放养,以至于上了小学都大字不识一个。
于是妙爸痛定思痛,认真研究了科学启蒙方法,用了一年多就把三年级大女儿的英语阅读拉到了美国小学生4年级6个月的水平。
有了这些经验,妙爸开始全方位培养女儿的各种能力,也用大女儿妙妙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二女儿熙熙的教育实践。
妙爸开号时间不长,但干货却很多(点击下面的链接可以直接跳转)
这些内容都记录在他的公众号“翻译官奶爸”里。
妙爸今天还特意为大家准备了BBC的Alphablocks自然拼读视频,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名片
关注他,然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自拼”即可下载。
往期文章里还有很多不可错过的实用资源哦。
文 | 妙爸

公众号 | 翻译官奶爸
最近妙爸这里来了不少新伙伴,也有不少新朋友跟我交流了一些育儿方面的心得。
能有机会跟大家互相学习,交换经验和教训,也是开这个公众号的重要目的。
我在公号里写的文章,从来不敢说是单方面传授,只能说是双向交流。此外,在把自己的经验体会落实到文字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思路的整理。
一方面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逼迫自己去思考、整理思路。只有主动思考,才会有新的想法,才能有更深刻的认知。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输出自己的观点来获取他人的反馈,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来了解更多信息。
(可惜,由于新号目前还开不了留言功能,所以读者暂时还不能留言,我也在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尽快解决。)
最近在跟一位新读者交流时,就了解到一个新问题:点读笔依赖性
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这背后其实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释清楚,所以今天就专门写一篇文章聊聊这件事情。
1
依赖性?不存在!
我当时跟这位朋友的对话如下
说实话,我自认为对英语启蒙过程中常见的各种问题都基本认识到位,可是点读笔依赖性倒是真的第一次听说。
但我毕竟对使用这种工具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所以我立刻就能想到可能的两种所谓“依赖”。
  • 一种是只用点读笔,不再跟家长互动。 
  • 另一种是光听点读笔,不去指读认字。
听到对方给出的回答是“第二种”之后,我就释然了。于是给出了下面的回答(里面有错别字:人字=认字)
首先,对于存在这种担忧的家长,虽然他们的结论是错误的。但我也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因为这表明他们在认真思考育儿方法,只是受限于没有真正理解中英文之间的差别而无法明确答案。
主动思考是育儿路上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一味奉行拿来主义,或许初期可以有效果,但越深入就越难搞清方向,最终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回到“点读笔依赖性”这个问题本身。我之所以敢于斩钉截铁地给出网友“不用担心”的回答,是因为中英文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所致。
很多人在孩子早期认汉字的过程中,都会有指读的过程:读一个字,就用手指指到对应的汉字上。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会认字。
对汉语来说,无论你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多么优秀,都少不了这种一个一个字去认识的过程。虽然汉字有形旁和声旁,但初期认字应用价值不大。
即便是口齿伶俐、思维清晰的小孩子,如果不经过专门的识字训练,后期想要进入自主阅读,也依然困难重重。
由此,很多家长就会推导出一个结论:英语也必须有这样指读的过程,否则无论听力输入量多大,口语多么流利,依然不认识单词。
这大概就是“点读笔依赖”这种错误想法的来源。
然而,这种简单推导的直线思维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汉字是象形文字,但英语却是拼音文字。
汉字之所以要一个一个去认,是因为汉字本身的构造跟发音几乎没有关系
尽管声旁可以在一些情况下起到帮助,但首先概率比较低,其次刚开始认字阶段起不到什么帮助,因为认识声旁跟认识汉字没什么区别。
而英语这种拼音文字,却可以直接对应到发音,也就是近些年来大名鼎鼎的“自然拼读”。
关于自然拼读,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改天会专门撰文谈一谈。但这里也要简单介绍一下:
最简单的自然拼读举例是类似于dog、cat这种单词。最早在生活中接触这两个词汇时,听到dog,脑子中就会出现狗的画面,听到cat,就会出现猫的画面。这就叫做音形对应。

而此时的dog和cat两个词你虽然不认识,但却能听懂,我们称之为听力词汇。
当后期认识26个字母并且学会字母音后,看到dog和cat这样两个单词时,就可以根据发音规则准确地读出这两个词。
这时就很容易把自己读出的读音对应到之前积累的听力词汇。于是就完成了dog和cat两个单词的认读。
这就是英语的认字过程。也就是自然拼读的神奇之处。
简单总结一下,英语的认字需要具备几个前提:
积累听力词汇
认识26个字母
学会自然拼读
相信不会有人认为第二项任务是难事。
第三项任务可能有的人并不了解,但我可以告诉你,它的难度比认识26个字母本身稍大,但跟一个一个去认汉字相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所以,英语认字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积累听力词汇”。因此,听力就成为整个英语启蒙过程中无比重要的一环。
只要听力词汇积累够了,后期稍微学习一点自然拼读,就可以迅速将听力词汇转化成阅读词汇,从而迅速提高阅读能力。
而中文不是拼音文字,所以想要把听力词汇想要转化成阅读词汇是需要经过比较痛苦的认字过程。
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区别,所以很多家长所担心的“缺乏指读环节”就不是问题。
因为在初期,我们的任务是通过看绘本看动画TPR等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听懂英语,积累听力词汇。
尽管自然拼读的准确率达不到100%,但根据统计,整体的对应率可以达到70%到80%,在初级词汇中的比例更高。
所以,初期阶段能认识单词当然更好,不认识也不必着急,只需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掌握了自然拼读,就能迅速实现飞跃。
2
点读笔的正确使用方法
解释完了这个误区,再来分享一下我自己家的点读笔使用方法。
首先要强调一个原则
任何工具都只是亲子阅读的补充。这句话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很多人对点读笔的认识过于极端,以为只要买了点读笔,把书丢给孩子就万事大吉。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无论中文还是英文,亲子共读的地位都是无可取代的。
说完了最重要的原则,下面就是实操部分。针对启蒙初期,我家的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是亲子共读
你大概在网上看过很多介绍绘本阅读方法的文章。
比如先看封面,通过封面讨论内文,猜测内容。阅读过程中也可以针对文字之外的其他内容进行讨论和深化。读完之后再进行总结,提出一些与内文相关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中文书上都比较好操作,可是换成英文书,需要根据自家情况进行调整。大致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
有的家长英文熟练
这种可以完全照搬中文的方法。这时我建议能多引导就多引导,完全不必局限于文字本身的内容。
我在家里操作就是这样,比如聊一聊图片有,但文字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元素,甚至可以跳出书本,聊聊生活中类似的内容。
2
有的家长只会阅读原文
这类家长虽然也想多引导孩子,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依然要读书中给出的英文内容。至于没有文字直接介绍的内容,会多少英文就用多少英文,不会的可以用中文代替。
不必担心中英文夹杂的表达带偏孩子——小孩子对不同语言的分辨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3
有的家长几乎不懂英语
这类家长自己都无法阅读英文原文,所以很多就干脆完全省去了亲子共读的过程。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家长依然要带着孩子一起读,只是把家长读的过程用点读笔来实现。
依然可以像第二种家长那样,用中文简单聊一聊,然后说,“我们下面开始读内容了。之后一页一页地翻,每翻一页就点读一页,用点读笔代替家长的朗读。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
经过了这样的亲子共读过程后,再让孩子使用点读笔来“复习”,反复多次输入听力,就能达到吸收巩固的效果。
如果家长有精力、有时间,还是尽可能进行亲子共读——点读笔永远都只是辅助。
当然,上述方法其实主要适用于启蒙初期和低龄孩子。随着孩子水平的提高,点读笔已经不再适用,这时可以直接听完整的音频。点读笔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此外,点读笔的应用领域也不仅限于绘本,各种闪卡也有很大效果。比如我在之前的“启蒙书单”里面提到的大白卡,就是很好的工具。
3
写在最后
在我原本的认知中,点读笔这种神器是启蒙路上的必选项,毕竟几百块钱能解决大问题的东西现在已经很少见。唯一要考虑的只是具体买哪一种而已。
但却不成想,通过跟读者的交流却发现了还有“点读笔依赖”这种说法。
要知道,这位家长可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这也充分说明英语启蒙理论在广大家长群体中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
传播更多科学教育理念的也是我写这个公众号的初衷之一。
家庭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事情,而且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并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但正因如此,才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因为你今天多一份坚持,孩子未来或许就能多一个选择。
即便短期内未必有效果,但你跟孩子共同努力的这段岁月,一定会在TA的内心种下一颗种子,在悄无声息间生根发芽,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以上,共勉。
今天给大家准备的资源是BBC出品的Alphablocks自然拼读视频。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亮“在看”,再在公众号的对话框里回复“自拼”两个字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END
下方查看精选文章
点击名片
关注我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