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
题图来源:喜欢你
编辑:鲨鱼辣辣
前几天朋友在网上买了个「束腰」,我一边感叹她乱花钱,一边把知乎日报的文章发了过去。
后来我想了想,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真的不少,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对很多东西不够了解。
其实很多时候,它们都是「外行眼里高大上,内行心里看不上」的状态……
吃的
制作「翻糖蛋糕」的答主 @沈老撕 说,那些别人看上去很高大上,以为很多装饰都是我们雕刻上去的图案造型,其实都是有模具的:
没错,这确实是蛋糕。
看到鳄鱼皮没有,不要以为我真的去抓了一只鳄鱼。
上模具:
我也就是把翻糖放在这个硅胶毯上面一压,就可以得到完美的鳄鱼皮纹路了。
至于颜色,我当然不会花大半天自己涂金上去,我有专业喷枪➕金色可食用色素。
也就几分钟时间,包包就会从原来的白色变成土豪金,亮瞎众人眼球。
作为西餐厨师的答主 @会飞的黄油 说那些西餐摆盘其实真的很简单
吃过西餐都知道,西餐厅里上来的菜都是这样的:
一盘盘看上去精致的一塌糊涂,华丽丽的。
实除了菜品本身,摆盘常常就是用酱汁装饰一下,这也是摆盘最基本的手法,不管是什么餐,只要遵循「少量盛装」的规则,再加上「巧用酱汁」,都能一秒变得高大上。
千万别以为是厨师都是中央美院毕业的能在盘子上作画啊。
其实工具就是个勺子,叉子,刷子,尖嘴挤压瓶,各种大小的挞圈,准备一个白盘子,然后画圈,画点,画直线,画圈,画点,画直线,画画画……手法简单粗暴。
用的
说完了吃的,再说说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到的东西。
答主 @朱朱妹s 提到了「镀金」,它的价值跟你想的可能不太一样
镀的是什么?黄金。
其实就是表面上镀上一层很薄很薄的金,薄到用微米来计算。并不要几个钱。镀金是一种常见的一种工艺手法。
大家还记得曾经风靡电视购物的黄金树叶吗?现在再来看,谁当时买了就是交智商税了。
你们知道成本是多少吗?
几块钱一条。没错几块钱。不信可以网上搜一下。
几块钱的东西硬生生卖出了好多倍的利润。而且当年大家看电视购物频道还挺风靡的。想想,做一次他们能赚多少。特别是对于很多老人家来说。
答主 @RAN LEE 提到过节经常会买的「多色玫瑰」,其实都是普通月季品种染色的
每到情人节,或者电视里经常出现的求偶专用的玫瑰花,什么蓝色妖姬,七彩玫瑰……实质是普通到爆的白色月季品种染的!
千万别以为那是长出来的!!!你以为是葫芦娃吗!!那是不可能的!!!
哦,包括旁边的满天星也是染的。
千万也别以为就是用什么高大上的设备染的,完全没有。
制作了个简易步骤图,如图所示。
花市里的大爷大妈晚上闭门开灯就可以做。
如果包装一下,花市里的大爷大妈职业也是非常高级了。
确实,生活里也有很多被我们误以为很厉害的职业,比如……
职业
身为「服装设计师」的答主 @美丽君Maggie说,这个职业和电视里表现的一点都不一样
电视剧里头服装设计师随手大笔一挥都是这样的:
事实上呢,这种只能被称之为服装插画,或者是做为效果图供参考用,实际工作中你给到版师打版如果是这样的图,多半可能会被退回来。
正常情况下除了效果图外你需要附上一张这样比较标准化的平面款式图,而这张平面图才是重中之重,基本上长这样,手绘或是电脑绘图都可以,主要比例要规范化,上面要标注清楚尺寸工艺细节,贴上面料小样。
还有,工作环境一点都不高大上,不管公司外部结构怎样,研发部无一例外的脏乱差,版布色卡满天飞,整理过后不出三天就会恢复原状,基本大家都已经放弃了。
答主 @纳兰朗月 则提到了我们经常在小说中看到的职业——「盗墓」:
你以为的盗墓,是张起灵,是胡八一,是身手出众俊美不凡讲义气的好男儿。
考古人看到的盗墓,是被破坏的墓葬,被毁坏的尸骨,被丢掉的信息,被砸碎的陶器,被卖到海外的国宝……
中国的现代考古学是上个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对金石学有一定的继承,但和历史上的盗墓没半毛钱关系。
考古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考古工作不仅仅是在挖墓,我们更多地是在作研究工作。除了田野考古,还有大量学者在做冶金考古,动、植物鉴定,人类学分析乃至于思想史……
我没涵养,我每天都会诅咒盗墓贼去死。因为我会着急,会心痛,会害怕几十年乃至千百年之后,子孙后代指着我们说,看,就是在他们手里,放任盗墓贼毁灭了珍贵的古代材料。
除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的、用的、职业相关的,平时我们常常看到的某些宣传照,其实也是「外行眼里高大上,内行心里看不上」的典范。
答主 @雨花说,很多「生物、化学领域的宣传照」都是很不专业的摆拍
一般都是手持花花绿绿的溶液,放在试管里,注目观看......
就这种(不是我们实验室的):
(容我吐槽一下,实验室空调坏了吗? 到底有多热,还卷着袖子,快放下来,用手套包住袖子,不露肉,不然细皮嫩肉的,溅到点甲醛,硝酸,丙烯酰胺,PMSF 什么的皮肤吸收咋办? 双氧水倒流进手套里咋办? 头发凡是超过下巴的都要扎起来。用手掌抓着任何瓶口都是不允许的,不是手套污染溶液就是溶液污染手套。)
真实的试验中绝大多数溶液都是无色的。
就算是用到有色的液体,比如 BCA 测蛋白,也不会用肉眼观察,一定是送进酶标仪/分光光度计里面测,现在早就不是描述性化学的年代了,都是数据说话,你在文章里口述「A 溶液变得有点蓝,B 很蓝」谁也不买账。
花钱挺爽的,但明明白白花钱更爽。
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遇到的很多事真的没你想得那么「高大上」,希望大家能拥有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大家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东西?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知乎热门文章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戳「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回答
觉得有趣就点亮「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