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国
陌上电报频道(Telegram channel),欢迎订阅(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推特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email登录YouTube,订阅)
https://bit.ly/2Xg3NNF
最近跟几个朋友讨论的时候聊到职业选择的话题,大家同时在探因华人在美国为什么缺乏顶级人才。

我个人一直以来的体会是,在不少华人圈子里一旦说到职业的问题,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从收入去倒推导。也就是说一个职业好不好,总是难免提到工资回报问题,从这个出发点再去安排学业和求职。
个人倒是认为,如果一个人能找到自己投入热情的事,一时职位地位、收入高低都是次要的。尤其对于年轻人。最关键的是自己觉得有意义和passion,这样收入和社会地位往往会水到渠成地出现。
而对于父母,给小学、中学阶段的孩子引导设计未来职业,感觉这99.99%属于扼杀而不是培养高级人才,更别说天才。
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可能累积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是为了追求钱或者名气去倒过去设计学业职业,很多会出现后劲不足包括中年危机。看看当年少年班和奥赛金牌今何在就知道了。
当然这是需要有一定外界条件来配合,生存压力越大淡定做长线投资的空间就越小。但起码我们的下一代在美国,该可以有更多这种自由。 
娃刚刚出生那几年,我也参加过育儿有关的华人群,里面有部分家长的思路让鄙人至今震惊。

比如有家人女儿天资聪颖过人,父母也从小布局培养有方。结果,他们有过这样的言语,“要追我女儿,得18岁时拿着哈佛录取通知书才行”,还有说过,“到时候孩子给我进医学院去”。
猜猜家长说这些话的时候,孩子多大?

三、五岁而已。
当然这类话是玩笑场景下说的,但是还是暴露了部分家长的思维。
有的孩子确实可能符合三岁看老,有些家长的执行力也完全可能实现这些育儿精准设计,但是这样的群我待了一段时间,就退了。

因为自己属于另一极的育儿习惯。我家小孩到5岁多,还没有被教过完整的26个字母,数学也没有做过培养;整个小学我们甚至都没有检查过孩子的作业,连班主任叫啥俺都没记明白,孩子就小学毕业了。
我也不是纯粹野蛮放养,而是基于孩子的功课一半以上也有个90分来分(A)的情况下,做的大撒把。如果大部分只是70、80分,我们也会提前干预。
当然一大半功课得A并不是一个多拔尖的成绩,因为美国公校的打分系统很松。初中以后,我家也会开始改变的,抓抓孩子学习。
啰嗦这部分,只是举例表明放养与计划教育确实有很大的不同。记得孩子两岁前,有次教数数,发现小娃娃当时就能举一反三自行数过100。如果这些年没这么忙,花足够时间在孩子身上,也许也能训练出点早慧迹象,作为家长膨胀一下。
自己虽然没有对下一代的成功实践经验,不过看了不少同龄人和前辈,耳濡目染,对形形色色的人才到天才,倒是认识一些。
往往发现,能在一个方向取得开创性成绩的人,真正的天赋不一定是铺在同样专业上的时间比别人少,而是具有能比别人更高度集中精力,单位时间产出更猛烈的成果的能力。
也就是说,拥有在某项或者多项专业上,特异功能一般的tireless(不知疲倦)的投入而且到了职业生涯的阶段,更常见的是,越是做得出色的人,越能自觉投入更多的时间。主观能动跟为了一份工作或者高薪被迫去完成,是截然不同的心境。
想想科比为什么能在洛杉矶早晨4点开始训练。
所以,一个人自己跟自己比要想真正挣钱能力和成就最大化,还是必须做自己有激情的事。如果不稳定,可以搭配个第二职业,渡过不稳定期,会有指数爆发的阶段。
譬如前几年,凭借拍摄《徒手攀岩》(Free Solo)拿到奥斯卡纪录片大奖的华裔导演金国威(Jimmy Chin),他从事的全职“岩棍”极限户外运动和摄影属于不稳定职业,平常靠餐馆端盘子补贴收入。(点击前文

包括亚历克斯(Alex Honnold)这种全世界仅有的徒手攀登酋长岩的大神,也是住在房车,到附近打工。
不光是文娱界的明星,政界也一样有类似故事。美国最高法院的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奥康纳(O'Connor),出生在亚利桑那的大牧场,从小被当成牛仔培养。(点击前文
她就曾经说过,不要在意工作的低微和收入太少,要遵从本心。她自己的经历也完全诠释了这个道理,在成为大法官之前,奥康纳在默默无闻的小职位上一干就是一、二十年,厚积薄发。
宣誓就任 | 1981年里根总统任命奥康纳为高院大法官
如果是为了钱,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长期反而不一定能很大收获。我遇到的所有"follow your heart"(追随本心)的人,都比这类钱途论的人成功。
见过一把年纪的诺贝尔奖得主眼中孩童一般的求知光芒,那是突破自我、探索世界精神已经匮乏的人眼睛里缺乏的神采。
这可能也是在美华人家庭能出很多中高级人才,却缺乏顶级人才的一个原因。往往都是按照一个预设的目标早早起步,孩子被大人安排带路,职业不是码工就是律师、医生里转(当然天生适合做这些的除外),自己去探索自我、发掘天性特长的空间不足,这样到最顶级的竞争舞台,就容易障碍了。
因为当跟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最出类拔萃的人竞争的时候,谁能不知疲惫把工作当成享受,谁自然更容易胜出。这甚至已经无关于竞争,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包括前面举例的金国威,火过一时的杨安泽,他们都有过被家庭按照教授或律师培养,但是二十多岁后开始叛逆和明确自我发展道路的经历。即使这类有公众知名度的华人也有过成长过程被父母设计的阶段,这样的人生耽误对个人支付得起,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是叠加起来的巨大的能耗和时间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当然,这背后是受文化差异影响的。
美国这套放养教育思路是两头大的哑铃模式,出来天才的代价是废掉了一大批普通的人。相比之下“做题家”教育的模式,耽误一些天才和改变世界的人,但是会形成密密麻麻的中高级人才。
所以一个高级人才充盈的国家,站在世界技术革命的成果之上,弯道超车的能量可以很大。但是如果能借鉴的前人技术已经饱和,或者差距已经缩小得靠自己创新了,那就是真正考验时刻的到来。
现在国内已经富裕了,也该到了改进教育理念,努力朝营造培养改变世界的天才级巨人的环境转型。
而美国的教育废掉很多普通人,但可以依靠全世界的移民来补充人才不足。不过随着任人唯贤机制的走弱以及主体文化的被打压,美国这种模式面临的内压也会越来越高。还有一些从根本上松懈美国基础教育的激进思想,再这样挖个20年的墙脚,问题恐怕会更棘手。
一位哈佛妈妈评论,“现在美国的K-12的教育就很明显,尤其是高中,好的可以猛往前冲,上大学课程,加速培养,差的有平权兜着,可怜的是中间部分。没人管,放羊了。美国的公立教育相比私立更多是垂直化发展,基础不如私立打得扎实。” 
觉得家长辅导孩子教育最重要的,首先诚实判断自己孩子的资质在什么区间,引导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专注得奖的结果,掌握学习的方法但不要急着规划事业钱途,毕竟中等人才和天才的培养模式不可一概而言。
最毁天才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职业发展上搞家长制。有的家庭作为个体把自己家有灵气的孩子折腾成了一般人才就算了,可是华人作为一个族群,支付不起削弱自身在美国最高舞台竞争的整体实力。
只有放手的在美华人家庭越多,才越有希望出各行各业里改变社会的华人。
文章首发“陌上美国”微信公号和电报频道,版权由“陌上美国”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其他平台。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前文导读
一个让党棘手的少数族裔
杨安泽用两次失败警醒了看脸参政的人
美国华人没有印度人高管多?
趁着骗子们有所消停,老司机聊聊华人社区募捐问题
耶鲁留美幼童在美国和中国都找不到家
美国2020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几大看点
哈佛教授:“我别无选择,必须发声反对封禁(lockdown)!”
危险的老人统治正吞噬美国儿女
最后的王子与公主
专业医生谈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自杀现象
几年前的一趟旅游,让我看到保留的中国人的好传统
真实的美国中产家庭的长周末
从盖茨离婚想到一个陌生人的葬礼
在美华人怎么追上印度裔和犹太裔?
陌上美国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陌上美国】电报频道: 
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推特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Telegram加群(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bit.ly/35Jtpak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