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希苏

中国的高考,谁能进好学校,谁不能,大体有数。但是申请留学却不是。我们发现有两个奇怪的现象,即:
即使平时成绩和考试分数都很高的学生也不知道能不能被好学校录取;
有些功课非常好的学生进不了名校,而有些功课差的却进了不错的学校。
怎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哪儿?
问题很明显,外国的要求和标准和中国的不同。中国高校通过高考成绩选拔学生,这等于是说,谁分数高,谁就是好学生。西方显然不是这样。如果国际名校只看成绩,那就和我们的高考制度一样了。它们和我们不一样,要全面考核学生的素质。成绩好,甚至满分,而不被好学校录取的,每年都有。
美国学校不喜欢死读书、只会读书其他什么都不行的学生。美国人把这种学生叫做 nerd,就是书呆子。只会读书的人有个词形容他们,叫 book-smart,就是在念书方面非常聪明,但是为人极其乏味,没有人喜欢。
美国关于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也许可从中学生的美国总统奖的遴选标准中可以略见一斑。美国总统奖的审核的要素有:
学业成就,艺术表现,写作能力,领导力,公民意识,社区服务贡献,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
这体现了美国好学生的标准。这个标准,除了学业,还有多方面的要求。即便是学业,也不止是分数,还包括研究,试验,出版物等。
我们在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还按照中国好学生的定义,以为功课好才能上好学校,于是,一味在考试上下功夫。为了考进好学校,拼命补习功课,上培训班,把分数提高再提高。这个思路完全错了。
我们在申请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功课只是素质的一部分,素质还包括许多其它内容,例如价值观,还有各种能力。而提高素质是教育的全部意义
对学生评判标准的差别起源于双方教育理念的差别。西方学校有好有赖,不全都是好学校,但是他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办学目的是培养人,在实践上不限于传授知识。他们要培养有能力的人、有本事的人,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各门学科的学术领头人。
理念上听上去崇高,其中也有务实的考虑。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后来当了总统、总理、部长、科学家、企业家、明星,学校引以为荣,而且获得的捐款、赞助就多。
学校收的学费不够学校开支,没有校友的捐助,难以为继。校长的一个主要任务,不是领导学术研究,而是找钱。哈佛每年由校友捐赠的钱达好几十亿美元,全美之冠,就是因为他们的毕业生中优秀的人物多,成功的人士多。所以,美国学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培养人才,帮助学生在未来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和许多因素有关系,因此作为教育机构,它们首先要选拔具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然后帮助他们构造未来成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寻找、选拔这些好苗子的时候,他们看功课好赖,看考试成绩,更要看学生的素质和潜力。
美国学校的招生模式,有些像我们的体校选拔少年运动员,先看运动成绩,再看骨骼和肌肉,速度和力量,爆发力和耐力,反应和灵敏度等素质。素质是潜力,可以看出有没有培养前途。运动成绩是门槛,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套用留学上:标化成绩是敲门砖,申请文书是金钥匙。
我们在报考美国学校的时候,所谓不要盲目,就是要知道人家的标准是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我们告诉他,我就是你眼中的好学生,我具有你看重的品质。这就叫有的放矢。
这个道理很简单,有如你报考体育院校,不能说你歌唱得多么好,会多少门乐器,你要告诉他,你每天坚持长跑和力量锻炼,游泳能横渡长江。你如果体育好,但是想报考艺术院校,你讲短跑在11秒以内,没有用。你如果说你练过体操,身体的柔韧度、训练的强度和标准高过艺术学院学生的形体课,那你就加分了是不是?
体育院校看骨骼和肌肉,速度和力量,爆发力和耐力,反应和灵敏度等。那么,美国学校在选拔好苗子的时候,看重哪些品质和潜力呢?我对西方几十所大学培养方向和录取学生的情况做了观察和研究,现将他们看重的品质和能力总结如下:
价值观:目标追求,自信,进取心,社会责任感,独立自主,平等,尊重,思想开放;
素质: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国际视野,积极的态度,好奇心,爱学习,创造性;
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拓展人际关系、沟通、社会活动能力、领导力,影响力、以团队形式协同工作、研究能力;
才艺:体育运动,文艺才能,特殊技能
如果要申请美国的名校,第一学习要好,第二素质要高
作者简介
王希苏
王希苏,在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获得英文学士,硕士,博士。在哈佛做博士后研究,在麻省理工学院或工商企业管理硕士。
曾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英语,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任客座教授,教授MBA课程。
出版专著《领导的实践》,翻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文集《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长期从事教育和培训,在欧美大洋洲多国进行演讲。近年从事留学生指导工作,帮助中国学生进入一流名校。
小贴士
“留学夜话”系列文章由王希苏教授独家撰写,连载10期,本期为第6期。
如果读者朋友们对于留学有独到的见解,也欢迎后台联系留学君投稿。期待你们的新观点!
往期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