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 锐 / 金 / 融 / 科 / 技 / 研 / 究 / 所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梳理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野村证券、高盛、贝莱德、嘉信理财、富途证券、老虎证券、盈透证券、Lazard、Evercore、Cowen、Greenhill、Moelis&Company14家国际领先经营机构近几年信息技术投入数据,希望基于对行业数据的挖掘和梳理,为国内经营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一、
数据概览
数字化转型席卷全球,国际领先经营机构数字化转型趋势愈加明显。摩根大通践行“mobile first,digital everything”(移动第一,数字渗透)发展战略,以全能服务型定位和数字化顶层设计领先国际银行业,2020年IT投入金额达到103.38亿美元,居于统计数据榜首;摩根士丹利以24.65亿美元的IT投入量排名第二位,虽与摩根大通IT投入量相差悬殊,但摩根士丹利一直重视前沿技术的应用,逐年加大信息技术投入量;野村证券IT投入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年度下滑幅度较小,自2015年17.53亿美元减至2020年15.53亿美元,排名第三位。
表 1:2015-2020年国际领先经营机构IT投入规模(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图 1:2020年国际领先经营机构IT投入规模(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按机构属性分类统计IT投入规模发现,全能投行IT投入量远超其他类型机构,整体投入金额达到157.03亿美元,占比93.09%。其中,2020年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野村证券、高盛IT投入分别为103.38亿美元、24.65亿美元、15.53亿美元、13.47亿美元;以Lazard、Evercore、Greenhill、Cowen和Moelis&Company为代表的精品投行,充分体现“小而美”的特征,五家机构IT投入总量为2.63亿美元,与互联网券商、资管机构IT投入总量差距很小。
图 2:2020年各类型国际领先经营机构IT投入规模(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从IT投入占营收比例看,老虎证券IT投入占营收比例居于统计数据榜首,比例高达43.6%,远高于表内其他经营机构;排名第二、三位的是富途证券、野村证券,比例分别为15.5%、13.2%;精品投行中,Lazard、Moelis&Company、Greenhill数据表现亮眼,比例分别为5.1%、3.4%、3.2%,高于高盛、贝莱德等大型经营机构。
图 3:2020年国际领先经营机构IT投入占营收比例(%)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从IT投入增速看,富途证券IT投入增速居于首位,高达95.7%;老虎证券紧随其后,增速突破50%;Lazard增速出现负增长。
图 4:2020年国际领先经营机构IT投入增速(%)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二、
机构分析
(一)全能投行
1.摩根大通
(1)
IT投入
强化资金支持,夯实金融科技基础。从历年IT投入量及增速看,摩根大通自2015年至2020年以10.14%的平均投资增速向信息技术领域注入资金。金融科技投资量自2015年的61.93亿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103.38亿美元,实现了投资量的翻倍增长。
图 5:2015-2020年摩根大通IT投入量及增速(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科技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10%。2015至2020年,摩根大通一方面增加技术投入,科技投入金额越来越接近营业收入的10%;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带动营业收入的同步增长,2017年摩根大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20年营业收入增至1195.43亿美元。
图 6:2015-2020年摩根大通营业收入及IT投入占比(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2)
IT创新举措
夯实技术研发基础。摩根大通在全球设有18个科技中心,致力于研究反欺诈、信息安全、区块链、机器学习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技术赋能业务,针对性调整科技投资方向。摩根大通在不同年份有针对性地对金融科技投资方向进行重点规划和划分,并覆盖延伸到前中后全业务系统。
表 2:摩根大通近年科技投资方向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2.摩根士丹利
(1)
IT投入
IT投入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从历年IT投入量和增速看,摩根士丹利IT投入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8年增幅明显,飞跃式增长12.56%,IT投入量突破20亿美元;2020年IT投入金额增至24.65亿美元,增速达12.35%。
图 7:2015-2020年摩根士丹利IT投入量及增速(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科技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5%。2015年以来,摩根士丹利营业收入逐年增长,IT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虽未实现稳定增长,但均维持在4%-6%区间;2019年IT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创下近几年新高;2020年比例下滑至5.11%。
图 8:2015-2020年摩根士丹利营业收入及IT投入占比(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2)
IT创新举措
摩根士丹利秉承“引进来、共成长”的理念,致力于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财富管理转型;1994年设立“股权交易实验室”,实现股权产品自动交易平台设计;2008年,设立技术中心,用于低延时高性能电子化交易、云计算、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2017年,摩根士丹利宣布推出多元文化创新实验室,旨在为初创企业提供加速器,并已向34家初创公司提供了加速器项目。2021年,该实验室计划继续扩大支持规模至20家公司,其资金承诺增加到25万美元。
表 3:多元文化创新实验室支持的初创公司名单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3.高盛
(1)
IT投入
持续深耕科技领域。为实现技术赋能业务发展,高盛逐年增加对信息技术的投入资金,2020年其IT投入量达到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IT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自2017年开始走势平稳,近几年均维持在3%左右。
图 9:2015-2020年高盛IT投入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2)
IT创新举措
基于自身强大的投研能力,高盛相继打造SecDB、Marquee等自主研发基础设施核心体系,支撑内外部业务发展。同时,加强外部技术合作,投资优质科技企业,探索前沿技术领域。
图 10:高盛金融科技创新举措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4.野村证券
(1)
IT投入
2015-2020年,野村证券IT投入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下滑幅度较小,各年数值处于15%-18%区间,2015年实现最大IT投入量17.53亿美元,2020年IT投入量减少至15.53亿美元;IT投入增速波动较大,2019年出现最大负值-9.69%,2020年IT投入速度增至2.04%;IT投入占营收比例变化趋势平稳,整体在11%-15%区间浮动。
图 11:2015-2020年野村证券IT投入量及增速(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图 12:2015-2020年野村证券营业收入及IT投入占比(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2)
IT创新举措
内部创新。定位金融科技发展战略,野村证券专门设立子公司实施科技创新工作,为集团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财富管理领域,野村证券以智能顾问代替人工服务,通过快速输出投资决策提高服务效率,为客户带来体验品质感;组织金融科技专项课题研究,集合全球金融科技领域专家探讨野村证券科技转型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成功简化跨境交换协议中的复杂交易系统,提高了业务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外部合作。野村证券通过与区块链安全公司Ledger和数字资产管理机构CoinShares合作,推出面向机构的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在新加坡推出电子外汇定价和交易引擎,加强了新加坡作为主要交易和企业资金中心的地位,完善其外汇电子交易生态系统的市场参与者构成;对外投资方面,包括投资名为AIM²(结合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来开发投资策略)的金融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投资泰国金融科技创企Omise Holdings等等。
(二)互联网券商
1.老虎证券
老虎证券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科技券商。老虎证券的业务板块包括经纪交易、机构和企业服务、保证金融资和证券借贷服务、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等。2015年8月,老虎推出自主研发的交易平台Tiger Trade,改善了华人投资美股时开户复杂、费率高、软件体验差、没有本地化服务等痛点,迅速成为了深受华人喜爱的投资平台。
(1)
IT投入
老虎证券认为,利用专有技术为客户提供最具价值的交易体验至关重要。因此,在过去的五年里,老虎证券致力于通过技术不断精进交易平台。从研发费用投入来看,根据老虎证券财报显示,费用支出构成包括执行清算费用,员工薪酬和福利,占用、折旧与摊销,通讯和市场数据,营销费用,一般与行政费用。其中,员工薪酬和福利费用包括工资、奖金以及支付给研发部门的研发费用。研发费用主要包括与开发自有交易平台、后端技术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相关的工资、员工福利、租赁和折旧费用。此外,老虎证券费用支出还有一项是通讯和市场数据费用,主要是用于支付给证券交易所和第三方的费用。费用构成包括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资讯订阅费、带宽费、获取或维护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费用,以及与电信基础设施有关的其他费用。
表 4:老虎证券费用支出构成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基于此,我们把员工薪酬和福利、通讯和市场数据的加总作为老虎证券的研发投入。从研发投入增长来看,老虎证券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0.423亿元增长到2020年0.604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3.61%。
图 13:老虎证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2)
IT人员
截至2020年末,老虎证券拥有785名员工,其中693人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公司以技术为中心,研发部技术员工274人,占全部员工比例为34.9%,基本都有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此外,公司的研究和技术部门高管曾有互联网和软件公司工作经验,并且高管亲自跟踪编程项目的进展,这使老虎证券在IT创新上能够优先考虑关键举措,并在新项目上实现快速周转。
表 5:老虎证券研发人员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3)
IT创新举措
作为第三代券商,领先的技术和研发能力是老虎证券的护城河。老虎证券的IT平台包括三部分:数字化交易平台Tiger Trade、后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Tiger Trade的特点是形成了从行情、投资、交易到资讯、投教、社区活动的投资闭环,优质的客户体验使得客户留存率很高;后端系统主要用来支持业务运营。后端系统支持具有高级SLA的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架构、支持强加密和双因素认证、支持高吞吐量的订单执行和解决等,确保了交易平台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保护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客户开发和支持的核心IT系统,主要功能是客户沟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分析。
总体来看,老虎证券的IT平台具有三个特色。一是全自研的技术架构支持快速创新和进化。老虎证券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从底层重构交易系统,全自研的技术架构使老虎证券能不断推出更加创新、安全、可靠的产品功能;二是提供跨市场交易能力,现自有的技术架构可支持多货币、多市场、多产品的交易,为全球电子交易所证券的全球资本流动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渠道;三是交易平台嵌入补充服务成为平台的关键吸引力,Tiger Trade为投资者提供市场信息、社区参与、投资者教育和模拟交易等补充服务,带来绝佳的用户体验。
2.富途证券
富途证券是一家跨境互联网券商,旨在建立通过完全数字化的经纪和财富管理服务来改变投资的一站式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经纪交易、证券借贷、财富管理和企业服务。其中,经纪交易和证券借贷依托于富途牛牛交易平台;财富管理业务隶属于富途大象品牌,涵盖现金宝、短期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品类;企业服务归属于富途安逸品牌,主要提供IPO分销、IR(投资者关系)服务以及ESOP(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等一站式服务。
(1)
IT投入
技术已经渗透到富途证券业务的每一个部分,使其能够在灵活、稳定、可扩展和安全的平台上重新定义用户体验,因此公司十分重视研发投入。从近五年研发投入来看,富途证券的研发费用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由2016年的0.6亿港元跃升至2020年的5.1亿港元。2020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速高达96%,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比重高达15.5%。
表 6:富途证券费用支出构成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图 14:富途证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2)
IT人员
截至2020年末,富途证券员工数量1315人。其中,中国有1199名员工,香港有91名员工,美国有21名员,新加坡有4名员工。富途证券专注于不断改进平台和技术基础设施,因此69.9%的员工为研发人员,并且大部分员工来自互联网和技术公司。
富途证券研发团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成多层次的研发人才结构。大量以技术、研究、开发为导向的员工结构为富途证券不断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和增强现有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发团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平台和交易开发团队、客户开发团队和web开发团队,核心研发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组成,其中大多数人员都有在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和技术平台的工作经验。二是敏捷的研发能力。为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富途证券建立了针对各种日常运营活动的可配置模板,与传统开发方法相比,这类活动的平均发射周期和必要的人力有效地减少。2020年,富途证券技术团队发布了86个新版本的移动应用程序和桌面客户端。
除此之外,2020年5月富途证券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由研发部门的关键人员组成。技术委员会的关键职责包括制定技术发展战略、优化现有技术基础设施和实施大型技术项目等。
表 7:富途证券研发人员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3)
IT创新举措
富途证券形成了覆盖前中后台完整的系统平台,金融科技的创新也聚焦于使系统平台更加功能完善。在前端,富途牛牛客户端上线智能营销、智能交易、智能客服、投教课程、聊天室、现场直播等功能,中端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后端是清算、风控系统等。总体来看,富途证券的平台具有两个技术优势。一是平台适应性强。富途证券开发了一个专有的、高度自动化、易于使用和集成的技术基础设施,包括集成的开户、交易、清算、风险管理以及业务和操作系统,并且允许客户从一个平台在所有三个市场(香港、美国、新加坡)执行交易。二是平台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富途证券使用分布式基础设施作为交易系统的基础,并使用了一些相互关联的服务器以减轻单台服务器扰乱整个系统的风险。如果任何单个服务器发生错误,分布式技术可以确保立即自动切换到其他服务器,以确保连续运行。2020年富途证券整个系统实现了99.96%的可用率。
(三)精品投行
梳理五家精品投行的2020年IT数据发现,各机构IT投入均低于2亿美元,与大型投行的投入金额差距较大。作为精品投行的个中翘楚,Lazard的营业收入和IT投入均居于首位,分别为26.46亿美元、1.34亿美元;五家精品投行IT投入占营收比例差距尚小,各数据处于2%-6%之间,其中Lazard以5.03%的比例居于首位;2020年,Evercore信息技术投入增速为17.39%,远超其他四家机构,Lazard信息技术投入增速出现负增长。
图 15:2020年精品投行IT投入(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图 16:2020年精品投行IT投入增速及营收占比(%)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四)资管机构
1.贝莱德
(1)
IT投入
2015-2020年,贝莱德IT投入增速与占营收比例变化步调一致,2020年达到最高增速37.37%和最高占比2.45%,虽在2018年和2019年出现了两次下滑,但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IT投入在逐年递增,由2015年的1.7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97亿美元。
图 17:2015-2020年贝莱德IT投入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2)
IT创新举措
阿拉丁(Aladdin)为贝莱德自主研发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代表作”,充分实现了强大的内部技术赋能,同时可对外输出,为外部客户提供投资决策与风控支持;成立AI实验室,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通过探索新型前沿技术,为客户带来品质感的服务。
投资Future Advisor、iCapital Network等外部科技企业,拓宽技术领域;加强外部合作,携手微软Azure云,将阿拉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立于微软Azure云之上,强化技术能力,实现互利共赢、效益最大化,提升双方的市场影响力。
三、
他山之石
国际金融机构领跑数字时代
综合来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提升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技术投入赋能业务发展,大型全能投行自身科技已成竞争力,仍继续保持IT的大力投入,探索金融科技细分领域的新兴技术,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利用投资方式实现技术落地;以老虎证券、富途证券为代表的新兴跨境互联网券商,IT投入、IT人员相比传统证券公司均占比较高,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势和跨市场业务资质正在重塑客户体验;以Lazard、Evercore、Greenhill、Cowen和Moelis&Company为代表的精品投行,具有规模小、业务针对性强的特征,以特定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细分领域竞争力;以贝莱德为代表的资管机构,积极构建内外部金融科技生态圈,构筑科技护城河,并配合业务、产品、内部组织的改造,实现业务创新发展。
国内证券行业技术资金投入及技术运用相对落后
国内各类证券经营机构在不同程度的触探科技领域,头部及大型证券经营机构基于自身禀赋,持续深耕科技创新领域;中小证券经营机构从顶层设计上对金融科技充分重视,借力科技走出差异化路线。梳理2020年头部证券经营机构(除个别未披露数据的证券经营机构)的IT投入数据发现,华泰证券、国泰君安IT投入量均已突破10亿元,排名前列。
图 18:2020年国内头部证券经营机构IT投入量(亿元)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对标国际投行,国内证券经营机构有待破局。我国证券行业IT投入、技术运用与国际投行尚有一定差距,技术投入仍以基础IT建设为主,新技术探索、金融科技投资较少。纵观国际投行发展路径,金融科技的布局经历了摸索、试错、规划、确定、成熟的过程,因此建议国内证券经营机构可以首先从全局进行金融科技战略规划,描绘出金融科技发展的“布局图”,使科技战略与业务战略保持高度一体化,从而破解信息技术投入过程中存在的结构化矛盾,并释放技术的关键能力,推动技术由支撑业务发展向引领业务发展转变。
头部证券经营机构已在抢占金融科技生态红利。目前,国内少数头部证券经营机构正沿着自主研发和外部资源相辅相成的路线,探索金融科技的创新路径。信息技术资金除了向常规的极速交易系统、风控系统、CRM系统等系统平台类建设投入,同时开始不断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金融科技对外投资基金、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来完善金融科技生态。
作者: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蒲红田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背景下我国证券公司跨境业务现状剖析

▲2020年证券公司IT投入数据榜单
掘金投行业务 金融科技如何赋能
声 明
本报告由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提供,所载内容反映的是截至报告发表日的判断,如所载内容出现变动,我们将及时补充、修订或更新内容及观点。本报告版权属于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如需引用本文,请明确注明引自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