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 锐 / 金 / 融 / 科 / 技 / 研 / 究 / 所
2020年以来,随着新三板精选层、再融资新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政策落地,证券投行业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投行业务增量与增速齐头并进,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投行项目时间周期长、处理环节和事项繁多,需投入大量人力长期跟进,项目调查、资料准备及项目审核主要依托大量项目组成员手工完成,资源及时间代价巨大。在此背景下,部分证券公司开始探索借助金融科技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等问题。同时,2019年11月,证监会向各证监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投行业务工作底稿管理相关工作的函(通知)》,鼓励条件具备的证券公司在2019年12月底前上线系统,要求所有开展投行业务的证券公司应在2020年12月底前上线系统。自2021年1月1日起,各证券公司承揽的投行类项目应使用底稿电子化管理系统进行底稿管理,不具有底稿电子化管理系统的不得承揽投行类项目。证券投行业务开启了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之路,科技成为核心竞争力。本篇文章重点研究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掘金投行业务。
一、金融科技在投行业务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
金融科技在投行业务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可覆盖获客、项目承做、产品发行销售、项目后期督导和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业务效率,实现流程标准化运作。
图1  投行业务领域金融科技主要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一)投行业务获客
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将现有客户或目标客户董监高信息、财务信息、客户历史项目、相关文件等全方位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帮助投行业务人员高效获取客户信息。同时,还可利用网络爬虫等技术对外部海量的工商、监管、投融资、新闻资讯等各方面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实现对资本市场产业链相关客户的挖掘,带动投行综合化联动营销。
(二)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基于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文档审核”、“文档自动生成”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技术,实现业务活动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大幅提升投行业务办理效率。
目前国内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金融科技应用主要是电子化底稿系统的应用, 通过将工作底稿上传形成项目在各个阶段的任务。证券公司上线底稿电子化系统之后,基本上实现了目录标准、文本检索、操作留痕、内控审核功能,但是在AI智能化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未来随着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系统中的深度应用,可以进一步探索实现对底稿信息的实时监测、自动提取、智能分析、主动预警等功能,覆盖投行业务整个生命周期,实现投行业务管理自动化。
(三)发行与销售
发行销售中的自动任务安排主要来源于电子化底稿系统,通过底稿系统的统计分析。结合交易所要求和证券公司自身发行、销售团队分布情况,设立发行销售任务。
(四)项目督导
在业务督导和服务方面,运用基于行业分析、产业链图谱、上市公司问题发现、智能舆情监控等方面的大数据技术,实现相关企业的全方位风险评估和目标定价,实现投行业务事后监督和管理。
目前国内证券公司项目投行业务督导主要是日常工作提醒的在线督导,解决了证券公司存续期督导工作的不规范、督导披露遗忘等情况,从而提高后督工作的质量,避免或减少事后督导工作未尽到督导职责的情况。
二、金融科技赋能证券行业投行业务现状
目前,我国证券行业投行业务领域金融科技应用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多数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实现了投行业务工作底稿电子化,仅少数机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投行业务智能化平台。
表1  中信证券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中信证券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智能资讯应用
智能资讯语义处理应用,通过采集公开资讯,借助云平台的算力,对公开舆情进行情感分类、主体和风险事件识别,为业务部门提供智能舆情监控,智能公告摘要,并实时推送风险事件信息。中信证券的智能资讯项目,通过监控业务部门关注的监控标的,极大的提高了业务部门对市场舆情覆盖的范围和实时性,助力业务人员提高风险识别和业务机会发现能力。舆情应用目前覆盖公开资讯网站200多家,覆盖主流资讯频道2000多个,日采集并处理资讯平均5万多条。
智能风险识别应用
中信证券通过系统实时抓取新闻事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相关的上市主体和风险事件提取出来,并分析其对哪些上市公司主体有正负面影响,从而指导业务人员做出风控和投资决策,相比人工风控,效率更高,响应速度更快。
中信证券通过建立简单的市场体系框架,对风险事件进行约束和聚集,将事件风险抽象为主体风险事件、产品风险事件、宏观/行业风险事件三个大类,每个大类包括若干小类的二级金融风险事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细分子事件,达到构建整个金融风险事件体系的效果。
智能文档抽取应用
基金托管合同由于合同要素多且复杂,提取合同要素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人工录入和校验,为简化这一过程,中信证券将AI赋能嵌入到合同要素智能提取、智能解读,利用机器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对合同的高精度解读,完成全量字段智能抽取,帮助客户实现合同管理的人工智能赋能升级,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托管业务涉及的几千份合同,每个合同含有200多个业务要素需要关注。通过人工抽取,每份合同需要30分钟左右,现在使用机器进行智能文档自动抽取,每份合同2分钟之内完成处理,云平台提供的托管私募基金合同要素抽取和OCR服务,大大提高了部门处理托管合同的运营效率。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表2  平安证券E掌通系统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平安证券E掌通系统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平安证券在投行业务领域运用系统化、智能化、大数据等科技推进业务作业模式变革,搭建出覆盖股、债、ABS业务的承揽、承做、审核等业务流程的智能化作业平台,在内部实现了人脑和电脑的专业化分工。
智能承揽的协助系统
纳入1400多个因子,如果要去拜访某个企业,录入企业名称就能知道企业符合哪些业务的基本条件,并且可以预测企业未来债券融资的可能性。
ABS及债券智能承做系统
平安证券与金融壹账通联合开发ABS及债券智能承做系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OCR等金融科技技术,支持IPO、定增、可转债、公司债、房产供应链ABS等业务申报材料的线上化、文档智能化撰写,实现数据智能分析,文本自动生成,大幅提升承做效率。
质控内核评审线上化
一站式检视质控评审工作与统计分析,实现优化管理,系统上线后,审核效率预计提升20%。而智能存续期管理进一步优化风险防控程序、提升客户体验。
投行业务工作底稿管理系统
平安证券的系统走在了监管要求的前面。2019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投行业务工作底稿管理相关工作的函》以及中证协《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工作底稿电子化管理系统建设指引》等要求,平安证券早在2018年11月即开发上线投行业务工作底稿管理系统。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表3  广发证券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广发证券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新一代投行业务管理系统
在投行方面,广发证券运用人工智能和RPA等技术,历经三年打造新一代投行业务管理系统,助力投行数字化转型。目前公司实现投行全业务品种、全生命周期的线上化管理,夯实数字化基础,大幅度规范化投行项目管理和提升质控水平;实现150多项功能点的改造并固化到系统中,强化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管控水平,提升投行智能化水平。
智能开放能力平台
(GF-SMART)
发展智能预警、智能推荐、智能外呼及知识图谱等技术应用;建设实时、穿透、连续的风险跟踪和计量,为全集团、全业务提供一体化的合规与风控能力覆盖;持续推进公司自有基础设施的云化演进,在平台层面整合微服务和DevOps的理念。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表4  招商证券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招商证券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智能大投行系统
该项目着眼于打造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处理过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业务、数据、质量和风险的统一管控。平台覆盖股权业务、债券业务及ABS业务等多业务链条,实现营销、承揽、承做、审核、发行及后督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升客户营销服务、投行业务拓展及项目质量管控能力,助力投行业务转型。在项目管理上,“智能大投行”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管理,将项目文档变成结构化信息,形成可视化、可穿透的项目全景档案。
AI基础能力平台
招商证券率先建立多个AI基础能力平台,在多个业务环节探索机器人辅助作业的新模式,逐步实现投行业务由人员密集向知识密集及技术密集转型。
企业股权关系图谱和关联方核查模型
关联方分析是投行实践中的关注重点,特别是一些企业的股权关系、业务往来非常复杂,关联方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招商证券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建立企业股权关系图谱和关联方核查模型,实现企业实际控制人穿透、关联方及关联关系挖掘、企业间关联交易及可疑利益输送行为识别,帮助业务人员及时、尽早发现项目风险。
机器人
银行流水分析、申报材料审核等工作相当繁琐枯燥,易出疏漏。为此,招商证券按照不同的使用场景开发训练了多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业务流水、文稿审核等工作,初步找出可能存在问题的细节,再由人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挖掘。例如在项目质控和内核环节,利用审稿机器人帮助业务人员排查申报材料错误,减少文档纰漏和项目申报风险,可将核稿效率提升数倍。而在尽调环节,面对动辄数以千计的流水记录,业务人员通常需要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而银行流水排查机器人的存在,可替代银行流水核查中最为重复、繁重的工作,使得核查异常交易记录的时间被大大缩短,极大地提升了尽调效率和质量。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表5  部分其他证券机构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部分其他证券机构在投行领域金融科技布局情况
华泰证券
“行知”APP
行知投行项目版块聚焦科创板,一是汇聚科创板项目信息,智能匹配国内外多个数据来源,形成可比公司信息,帮助客户更及时、全面地获取一级市场动态。二是提供了更便捷的线上投行服务,陆续推出一键发起项目申报、在线申报投行子公司华泰联合证券发行的特定股票及债券等功能,帮助客户实时掌握申购进度,降低操作时间及跟踪成本。
国海证券
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国海证券于2017年末推出了行业首个嵌入受托管理流程的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结合监管机构的业务指引要求,通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处理、债券知识图谱的关联关系、债券信用风险的动态监测以及受托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全面助力投行业务风控管理智能化。
此外,该系统通过“知识图谱”和“非结构化信息”抽取技术,通过把隐藏在海量公开信息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挖掘,并且进行穿透,结合投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让“人的资源和智慧”叠加“大数据应用和海量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从而更加精准地洞察企业的价值及风险。
此前,国海证券已相继搭建工作底稿系统、债券存续期管理系统等智能管理平台。
海通证券
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海通证券对大投行业务条线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实现了对所有投行项目的全周期电子化管理,累计管理项目超3400个,改变了原有以纸质底稿为主的业务模式,全面实现底稿电子化,为投行业务快速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国信证券
在大投行业务方面,国信证券已用AI为投行业务管理赋能,有力支持业务开展,目前系统已覆盖投行业务、新三板业务、固收发行业务,实现全业务、全过程系统化管理、全数据整合。实现对股权、债券、并购、新三板等所有投行项目的统一电子化管控。
第一创业证券
债券业务综合管理系统eBOND
eBOND 是债券线下销售模式的延伸,兼具互联网化与移动化,围绕着债券一级市场承、分销业务、二级市场报 价交易业务打造了一系列软件平台,并开发了供客户使用的移动 APP、公众号、小程序等载体,以便快捷有效地帮助机构客户进行投标、报价、债券净价计算、发送中标通知等日常功能。eBOND 使客户享受智能推债的精准化服务、线上选购的便利,在线上自主下单后转由线下团队代为操作;eBOND 同时打造了债券版知乎 “银河间社区”,内置专栏、问答、路演功能区。据公司披露,eBOND 系统上线后对固收各个业务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幅提高了业务效率,并降低操作风险。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三、科技赋能投行业务存在的不足
从上述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领域金融科技探索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科技赋能投行业务应用存在以下不足:
(一)业务信息化管理基础弱,业务风险难把控
首先,在数据基础方面,数据的全面性、规范性不足。目前我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自动化数据收集、处理领域布局还相对较少,系统数据统计功能主要依赖于手工填报,存在数据准确度不高、覆盖不全面等问题。同时,在业务流程信息化方面,多数业务流程仍采用线下方式,无法支持全流程业务开展。以承销业务为例,客户营销、前期辅导及持续督导等工作仍依赖于线下沟通交流,流程跟踪难把控。
(二)核心环节金融科技覆盖不足,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仍未改变
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核心环节,如IPO过程中的企业调研评估、并购重组策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创新等主要依靠专业投行业务团队根据相关指标评估,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尚未形成标准化、智能化。
(三)自动化信息抓取技术不足,智能获客能力较低
投行业务客户主要是企业、政府等机构,客户情况复杂,在产品设计时需要深入了解机构的工商、管理、运营、舆情等各类信息,信息量十分庞大。以自动化信息抓取技术为主的获客系统可以对海量企业公开的工商、监管、投融资、新闻资讯等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从而助力证券公司筛选优质目标客户。然而,目前我国证券投行业务对外获客仍主要以“人脉”为主,即通过业务人员自身经验、关系获取目标客户信息,一方面个人所获得的信息来源较为片面,容易出现信息偏差,另一方面个人所知有限,无法获取广泛的信息,从而有效判断客户真实情况。
四、科技赋能投行业务发展建议
(一)改变“以人为本”的业务习惯,提升科技化、智能化意识
一直以来大家对证券投行业务的认知是人才密集型业务,“以人为本”的业务发展理念已经深深刻入投行业务团队的脑海,从客户营销、项目前调研到项目实施、事后督导,相关业务团队已经习惯于基于经验、亲自动手。然而,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客户信息量不断增加,投行业务将面临海量信息的处理、甄别,凭借个人信息获取、以往经验已经难以准确评估目标,借助科技提升自身能力已经不可避免。因此投行业务团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从业习惯,主动推进投行业务信息化、标准化,提升智能投行意识。
(二)构建高效的数据平台,强化投行业务信息化基础
在现有投行业务电子化底稿基础上,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提高数据准确性,同时,建立能够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有效支持数据共享复用、具有较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应用弹性扩展性强的数据平台,为投行业务信息化、智能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三)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扩大金融科技应用场景
流程自动化技术助力投行业务流程标准化,能够提效降成本;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文档、研报数字化处理,降低成本提高数据准确性;探索云视频在客户开发、项目调研和事后督导方面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如疫情等突发情况带来的业务暂停情况;大数据分析、自动化建模技术有助于客户分析和产品创新,能不断丰富产品策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因此,应积极持续推进流程自动化、自然语言处理、云视频、大数据分析、自动化建模、区块链等技术在投行业务中的应用。

▲智能投研剖析:以AI重塑资管,要解决哪些真问题?

▲强化投资者教育,助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金融领域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政策剖析
声 明
本报告由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提供,所载内容反映的是截至报告发表日的判断,如所载内容出现变动,我们将及时补充、修订或更新内容及观点。本报告版权属于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如需引用本文,请明确注明引自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