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院来说,不管价格改革推进怎样,咱们该练的硬功夫,一点都不能少!

5月21日,习主席主持中央深改委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医疗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目前,由于“试点方案”全文尚未公布,各方面的解读还很有限。由于长期关注医疗改革,笔者仅就深改委发布新闻的有限信息,抛砖引玉,解读下“试点方案”。
深改委的新闻发布的信息相当简洁,在“试点方案”发布新闻透露的有限信息中,它到底在说什么?笔者认为:
第一、长期滞后的医疗价格改革可能加速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资源配置的指挥棒。我国医疗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于“医疗价格扭曲”。也因此,医疗价格改革是医疗改革的最关键环节。
深改委第19次会议通过了“深化改革方案”,首先意味着,中央对于医疗价格改革的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很清楚,通过“试点方案”放出的第一个信号是:长期被迟滞的医疗价格改革,将会加速。这对于中国的医改,是个好消息——千改万改,价格不改,都是扬汤止沸、抱薪救火。
我之前说过,价格改革启动之日,就是中国医改加速之日,现在,医改终于要加速了!
第二、“试点方案”,说明价格改革进度不会太快
但是在高兴之余,也要看到,这个方案只是“试点方案”。从新闻披露的信息来说,这个“试点方案”,更像是“深化医疗价格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披露的主要是改革的原则,而不是“可执行性方案”。
我国改革的逻辑一向是鼓励各地在中央指导精神下,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模式,有了经验再全国推广。这个“试点方案”是符合这种改革的模式的,那么笔者预计,“试点方案”公布后,各地的试验会更多、更快、更坚决。但在有更具体的、更明确的成熟方案之前,很难全国一盘棋、快速推动医疗价格改革。
一方面改革毫无疑问会加速;另一方面,可能探索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像1973年日本医改,一年内医疗服务价格提升8.3倍的事情,并不会在我国发生。
第三、改革将是“三医联动、腾笼换鸟”的深化
新闻中说“近几年,党中央部署推动一系列改革,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集中招采和加强成本控制,把药品耗材价格降下来了,老百姓负担减轻了,也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了条件”。
因此,医疗价格改革是“三医联动、腾笼换鸟”的医改模式的深化。总体的思路是通过压缩过度检验、高值耗材、无效医疗等,节省出费用,来给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大多数情况下,或许意味着医疗技术服务费的涨价。
第四、对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供给方”利好
因为改革的思路是“腾笼换鸟”,压低“过度医疗”、“无效医疗”后节省的医疗费用,或将用于“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这对当前压力山大、日子难过的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供给方来说,是个大利好!
同时,既然要“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也许医生、护士们的劳动收入将有望提升。
第五、改革是“存量改革”,“紧日子”仍将持续
政策是宏观的,由于是“试点方案”,各地试验、找经验还要时间,政策有滞后效应,所以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们不应指望短期就能看到快速的成效。
中短期内,医院的“紧日子”还是会持续相当时间,医院的管理者,还是要通过“降本增效”来拧毛巾、提效率,这是内因,价格改革的调价利好,可以期待,却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当前DRGs改革如箭在弦,涨价未必那么快,但DRGs则可能快速推进,这在客观上都要求医院提升诊疗能力、技术含量、服务好患者。
换而言之,对于医院而言,不管价格改革推进怎样,咱们该练的硬功夫,一点都不能少!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周亚夫
校对:臧恒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