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来自江湖之远,读者朋友权当一笑。

V1版本
对台作战计划-V1版本形成于1950年,主要策划人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粟裕。
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49年8月,麾下有以三野为主力的65万大军。
其中三野精锐第9兵团(下辖20军、26军、27军)是粟裕初期策划的渡海攻台第一梯队。
在1949年下半年,第9兵团已“集结于上海市外整训进行航海登陆教育”。
V1版本的“大前提”是美国不会出兵干预。

因为在1950年这个关口, 出于对蒋介石极度失望和“尽一切力量阻止中国完全倒向苏联”的战略目标,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公开发表声明:
“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它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中的途径。”
即明确将台湾排除在美国的战略防线之外。
1950年蒋介石在台湾搞“大征兵”。不仅如此,老蒋还征调了部分“日本雇佣军”
杜鲁门的声明极大增强了我方攻取台湾的决心。

1950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明确将“解放台湾”作为新中国1950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当年3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有关攻台作战的战费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鉴于对台作战的装备物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海空军的准备无法在短期内完成,中央决定将攻台作战的时间推迟到1951年。
熟悉建国史的朋友们一般会记得,苏联1950年给了我们三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这里面超过1.5亿美元被我们用来采购苏联的海军装备,占当时与的军事贷款的—半以上。
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作战的粟裕
在V1版本的对台作战计划中粟裕提出了两个大的思路——
1、逐岛攻击
即首先解放靠近大陆的各沿海岛屿,最后解放台湾。
2、越岛攻击
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术。一旦拿下关键岛屿,剩下的可不战而胜。
比如台湾就是二战中被美军“跳过”的岛,当时美军挑了冲绳打,台湾得已免遭战火摧残。
限于当时解放军的渡海作战能力,粟裕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决定采用偏保守的“逐岛攻击”策略。
根据这一战略部署,解放军于1949年9月相继发起进攻沿海敌占岛屿作战。


至1950年5月下旬,沿海岛屿除金门、马祖和一江山岛外,均已获得解放。
二战后期美军“跳岛作战”地图   
1950年夏天海南岛战役和舟山战役完美收官后,国军剩余兵力具体部署如下:

台湾防守司令部:下辖7个军16个师
金门防守司令部:下辖3个军11个师
澎湖防守司令部:下辖1个军3个师
从兵力部署上不难发现,金门是蒋介石方面屏障本岛的第一道关键防线。

针对国民党军在金门的防御部署,粟裕向中央军委汇报的报告中指出:
金门敌军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坚决固守;其二是在我军发起总攻前撤回台湾、以集中兵力。
因此我们有两个方案:
A.  先取金门,再攻台湾

这样既可动摇守敌信心,也可使我陆海空军得到一次锻炼。不过,在人力物力与财力上要多消耗一些。
B. 不打金门,直接进攻台湾
只要台湾解放,金门敌则有可能投降。我直接进攻台湾时侧翼有威胁,必须以一部海空军监视该敌。
至于V1版本的对台作战计划是最终采取了“A方案”还是“B方案”,这里我们没有查到资料。

不过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央军委指示粟裕在1951年夏天以三野4个军作为渡海登陆作战的先锋突击力量、再集中12个军作为后备队攻取台湾。
按照这段表述,笔者猜测是采纳了“B方案”,即不打金门,直接进攻台湾。
金门岛古宁头村城楼上的国军

战前,粟裕等人详细测算了国军的兵力、装备等情况,并对台湾的地形、交通、气候等做了详细分析——
“台湾岛正西及北面约有1/4海岸可以登陆,或勉强可以登陆,其余海岸及东面海岸线之绝大部分,暗礁陷沙颇多,且多悬崖高山,不易攀登。”
“东西海岸均有铁路公路并行,交通方便。如从最南到最北的增援时间,火车只需4.5小时至6小时,汽车只需12小时至14小时,舰船则需20小时至25小时。”
“台湾海峡风大浪大,只有在每年5月及9月下旬至10月的时间内,便于航海及飞机的飞行。但是,沿海及台湾海峡尚少航行标志及气象设备和港口码头补给站的建设。”
……

报告中形成的兵力分配方案如下:
1、以强大之兵团从西海岸强行登陆。如登陆突破成功,则大兵团及特种部队易于展开及发挥其效力,但敌人防御较强,必须经过剧烈战斗才能成功。
2、以精干之山岳兵团从东海岸登陆。先占东海岸山区而后居高临下向西发展,腰斩台湾,此路较西海岸登陆易于成功也不致遭敌人强烈抵抗,但兵团陷于山区不易发挥我军现有各种武器之效能。
3、以跳伞部队伞落敌人后方。这种挖心战术出敌不意,对敌震撼作用亦大,但如数量不大,与正面主攻部队配合不好则有被敌歼灭危险。
4、三种方向均同时进行登陆,则只要有一方成功,其它两方均可随之奏效。
巍峨的台湾中央山脉。如果采用“东西两路”夹击的方案,在战役初期基本属于“两线作战”,难以互相增援
粟裕精心设计的对台作战计划最终没有实施。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的同时,派出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公然宣称将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
这让解放军渡海作战的胜算降为了零。
1950年7月,中央军委解除了解放台湾的作战任务。
11月,原定的渡海作战“第一梯队”——三野精锐第9兵团,被调入朝鲜战场,随即参加了惨烈的长津湖战役。

此为后话了。

V2版本
前重后轻,下面来介绍V2版本的对台作战计划。
九十年代解放军海军很心酸的一幕

不同于V1计划的详细解密,关于二十多年前的那场危机(《台海危机,1996》),大陆方面至今没有太多的官方资料披露。
不过一般认为,当年我军是有一份详细对台作战计划的。

这份作战计划是“联合九六一”军事演习的“延伸版”。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李登辉在通过著名间谍刘某某拿到解放军的演习计划后,大惊失色,立即派人“国安会”秘书长丁懋时赴美求救。
据说刘某某提供的情报中最关键的一条如下——

所有部队在福建沿海部署完成,一旦1996年3月台湾“总统”大选出现“最坏的结果”,演习即转变为真正的军事行动。    
按照民间的猜测,V2版本的作战计划主要针对金门、马祖等台湾离岛,一说作战目标也包括澎湖。

V2版本的对台作战计划同样没有实施。
原因还是美国。

在证实台湾情报的准确性之后,美国于1996年3月8日当天调派驻扎在菲律宾的“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到台湾东部区域。
与此同时,美军将先前在波斯湾巡弋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急调台海。
美航母战斗群经三天急行军,于3月11日驶入台湾海峡,形成双航母战斗群的强大兵力部署。
和1950年不同的是,这次美国人起的作用是“双向的”。

在武力恐吓的同时,克林顿也一定程度上约束住了李登辉,没有使局面完全失控。

比较一下V1版本和V2版本计划的不同——
V1版本是“主动出击”。
只不过事先拟定的前提条件是“美军不介入”,最后因为“前提条件变了”,所以未能实施。
V2版本是“被动应对”。
当时中国尚处在韬光养晦的阶段,只是因为担心“最坏的情况发生”(李登辉宣布独立),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属于“没得选择”。

V3版本(纯属虚构)

V3版本的对台作战计划与V1、V2有本质的不同。
日本横须贺美国海军基地,19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即美军主要基地,此后成为美国第七舰队母港和美国海外最大的海军基地
这个“本质的不同”就是把“前提条件”删除了——考虑美军强介入的情况下攻取台湾。

一旦删除了“前提条件”,整个作战计划的难度指数将升高不止百倍。

时至今日,台军在面对解放军时唯一的指望就是美军介入。
光介入还不够,派三五艘驱逐舰、十架八架飞机那种是不行的——必须是像1996那样的“强介入”。
考虑到如今的形势,美军必须在短时间内集结三航母战斗群的兵力方有可能“止战”。
这三个航母战斗群很容易计算出来——

第七舰队一个航母战斗群(日本,1天)
第五舰队一个航母战斗群(中东,3天)

第三舰队一个航母战斗群(本土,7天)
美国海军各舰队管辖区域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美军的航空母舰有以下四种状态:

1、部署状态
2、可以立即进入部署状态
3、短期内可部署
4、维修养护中
因此美军虽然有11艘航空母舰,但同一时间能调用的也就一半,另一半都“趴窝”在船厂里。

考虑到这5、6艘航母还分散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隔离水域,能调集三航母战斗群参与地区突发冲突,已经是美军的极限。
我们相信,V3版本的计划一定是按照“美军强介入”来设计的。
比如针对来自波斯湾第五舰队的增援力量,南海就是其必经之路——早已落子。
再比如针对来自关岛方向和东太平洋美军的增援力量,大批中程弹道导弹已经猎装,严阵以待。
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关岛面积544平方公里,其中1/4为美军军事基地,可作为美军航空母舰停靠港和核潜艇母港,是美军西太平洋“战略支点”
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后驶离现场的DF26,最大突防速度18马赫,人送外号“关岛快递”
最后,问题来了。
要是计划了半天美国人不来增援台军呢?

那样的话局面就会变成“武力接收”,台军的军心会顿时瓦解掉,甚至不会爆发战争。

大概就像克里米亚一样。

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参考阅读《高育良:华山论剑》)
全篇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