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

 阿里山上有神木,明年反攻回大陆。”
……
今天,当大家再听到这些富有年代感的儿歌时,非但不会感到义愤填膺,反而会觉得很亲切感人。

这是一代人的乡愁。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如今岛内的年轻人再看这些儿歌时,都早已是历史书里可笑的故事。
在一个政权崛起上升的过程中,通常是经济基础首先实现飞跃,进而再延伸到军事、科技等综合实力的方方面面。
换句话说,经济腾飞之后,是需要十年左右的光景才能将获得的“力量”在综合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兑现。
比如,今天的中国。
再比如,蒋经国李登辉交接之际的台湾。
经历了八十年代的经济腾飞后,台湾的“综合实力”在九十年代初达到巅峰。
这一时期,台军在海空军建设方面突飞猛进,同时在“隐蔽战线”领域也和大陆有来有往的“过招”。

直到今天,台军海空军的主力还是当时的“家底”——100来架经国号、100来架F-16、爱国者、60架幻影2000、6艘拉法叶舰。
这些虽然今天看起来不值一提,但回想一下九十年代解放军的装备水平,在当时还是很震撼的。
钱是男人胆。
随着九十年代初解放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李登辉决定玩一票大的。
位于纽约州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是一所神奇的学校。
从胡适开始,有很多民国的“名人”都毕业于这所学校,不分蓝绿。

李登辉和现在的蔡英文都是康奈尔的毕业生。

九十年代中期,李登辉开始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发力,塑造所谓的“主体意识”。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便是回母校的演讲。
熟悉岛内政治的朋友都知道,关于“中华民国”和“台湾”的定位,岛内有著名的“三段论”——
  中华民国到台湾
    中华民国在台湾
    中华民国是台湾
差别很大哟。

其中,这三段论中的第二段,“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就是李在1995年6月的这次母校演讲里提出来的。
他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岛内不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以“论述”为中心。
任何一个想竞逐大位的人,首先就得想一段“两岸关系论述”。
这个论述,直接关系成败,一票否决。

一言以蔽之,李登辉的野心很大——他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为此不惜花大钱和大陆打“外交战”。
光为了挖一个邦交国马其顿,台湾即豪掷10亿美元,占到九十年代马其顿全年GDP的近30%.
1995年李登辉的访美打破了中美建交之后的“默契”,是一次克林顿试探中国台湾问题底线的行为。
1996年3月23日台湾将首次直选“总统”。
从大陆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李登辉是否得到了美国的“某种承诺”?
作为回应,从1996年初开始,解放军即在福建沿海开展大规模军事演习。
为了震慑台独分子,解放军在福建沿海集结了十五万大军。 
在春节期间万家团圆的时候,东南大地暗流涌动,各路部队调令频发
解放军发射的导弹频频落在基隆及高雄外海,一石激起千层浪。
后来据台湾媒体披露称,李登辉从军情局得到情报,大陆有“攻占外岛”(金门、马祖、澎湖)的作战计划。
得到情报的李登辉派“国安会”秘书长丁懋时两次赴美求救。

美国在证实台湾情报的准确性之后,于3月8日当天调派驻扎在菲律宾的“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到台湾东部区域。
与此同时,美军将先前在波斯湾巡弋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急调台海。
美航母战斗群经三天急行军后,于3月11日驶入台湾海峡。
双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配置,成为越战后美军在亚洲地区最大的军事部署。
紧张的局面持续到台湾大选前夕,面对完全不可控的李登辉,大陆方面忧心忡忡。
最高层担心李在大选中直接宣布独立,那大陆就不得不一战了,即使输。
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后来被网友们调侃道——

    “潜艇海底拖拉机,噪音巨大震天地;
    米军声纳一开机,吵得直把音放低。”
难题摆在了中国领导层面前。       
1996年,我空军仍然是一支以歼-7和歼-8为主力的落后空军力量,仅有首批24架掌握尚不充分的苏-27作为空中警戒力量。
这样的空军,和台湾空军相比已经存在着代差,更不必说和美国空中力量的悬殊对比。
海军,就更惨了。
拿得出手的货只有两条052驱逐舰,尚在海试中,其中一条的燃气轮机还是中美蜜月期里进口自美国通用的。

除了这些“纸面上”的问题,部队内部经过十几年经商运作的腐蚀,各单位以“创收”为考核指标,蛀虫间谍横行。

情报工作的失误导致大陆方面底线尽露,非常被动。

解放军堂堂少将,策反的代价仅仅是三千五百美元的月薪。

可见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

后来因为著名的“哑弹”事件,大陆内部开始意识到泄密,两名间谍被抓获,处以极刑。
至今二人仍被供奉在台湾戴笠纪念馆的祠堂内。
在这次清查内鬼事件中立下大功的我方王牌间谍李某豪于1999年被国军发现,判无期。
直到2015年两岸领导人会面后,双方交换俘虏,李才被释放回大陆。
此为后话了。
故事的最后,李登辉虽然继续当选,但没有“放大招”。

可以想象,美国在其中是起到了关键的约束作用。
这种事情,李做不了主,还得克林顿拍板。

而克林顿这一时期正是和莱温斯基激战正酣的时候,估计没空搭理李登辉。

就这样,危机告一段落。
台海危机后,解放军痛定思痛。
当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后,面对部队里暴露出的众多问题,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摆上台面。
其中之一便是大家熟悉的“百万大裁军”。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问题。
“百万大裁军”中有一个后来深受诟病的政策——军队经商。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一穷二白,引进国外技术又非常需要钱。因此,军费紧张便成了当时中央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不断削减部队开支的背景下,军方的几个总部向中央提议允许部队经商,以补充部分经费。
提议很快得到批复。

一时间,各军种设立了联合航空公司、海洋航运公司。
随后,各大军区紧紧跟上,纷纷组建了自己的经贸集团,其中最为代表的是南方工贸、北方实业。
在上级带动下,各集团军也纷纷进入商界;师有师的公司,团有团的门店。
随着业务的开展,军办企业的产权结构愈加复杂。
A师和B师的合股企业,C师与民企D的合股企业,甚至E师与外资合股企业……
五花八门。
作为“强力机关”,这一时期的部队也不断向工商、税务、海关、森林等部门施加压力,甚至出现部队走私的现象。
1987年,曾强烈反对该政策的国防部长张爱萍退休。
作为老同志,他邀请刚进入军委的迟浩田上将到家中做客。
期间,张爱萍举出岳飞词《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一句论道:
“宋朝皇帝为了弥补军费的不足,推行军队经商之略,结果是武功荒疏,军纪涣散。金兵入侵时,二帝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迟浩田听后很受触动。

于是从1993年开始,迟浩田便和其他军委领导同志一起建议采取逐步收缩、分步整顿的办法,收紧军队经商的口子。
一直到1996台海危机爆发,高层上下受到巨大触动,最终决定终止一切军队经商活动。

1998年7月22日的一天晚上,最高领导人提笔写到:

万年、浩田并军委诸同志:现已夜深人静,最近一个时期我对群众反映的腐败现象,心里深感不安。军队必须停止一切经商活动,对军队所属单位办的各种经营性公司要立即着手清理。要雷厉风行,当然也要工作细致。
至当年年底,部队向国家和地方政府移交企业近三千个,撤销企业近四千个,涉及从业人员三十余万。

从此以后,部队的建设开始回到正轨。
很多被扔进保险柜的武器研发计划,重新被擦干灰尘摆上了桌案。
知耻而后勇。
1996就这样成为我军队建设的一个转折点。
“如果说还有一点什么成绩就是军队一律不得经商!这个对军队的命运有很大的关系。”
若干年后回忆往事,有人这样“恶狠狠”地说道。
后记

本篇编辑重写了《1996危急时刻 上》和《1996危急时刻 下》两篇文章,删除了付费部分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