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 锐 / 金 / 融 / 科 / 技 / 研 / 究 / 所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尚短,市场体系尚未完善,金融创新背景下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加之投资者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加强投资者教育十分重要,监管层也在陆续出台各项政策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强化投资者教育不仅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也是促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必要前提。
与此同时,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居民理财需求日益多样化,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逐步提升,新股民、新基民的数量保持增长,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显著提升。以基金为例,今年1月份以来基金频上热搜,各种基金相关的话题内容引起热议,关注度明显增加,吸引更多理财新手关注并投资基金,但是基金投资者在面对下跌时的心态波动剧烈,恐慌情绪明显,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显得尤为关键。
投资者教育日益受监管重视
我国资本市场自2000年开始展开投资者教育,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起步发展,监管机构日益重视投资者教育,多次发声强化投资者教育,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2019年2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将投资者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将投资者教育列入国民教育序列,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全民的投资能力,强化风险意识。2020年12月,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培训上,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我国资本市场成立刚刚30年,交易制度还不完备、市场体系还不完善、监管制度还不适应、交易者还不成熟。我们这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有1.7亿中小投资者,解决“四不”问题,就必须抓投资者教育。”监管当局不断强调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投资者教育已成为监管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表1:投资者教育主要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投资者教育市场需求显著
(一)资本市场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需重视投资者教育
资本市场进入发展机遇期,投资者教育作为资本市场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强化。监管层面协同经营机构,不断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以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逐步实现从投机到理性投资的转变,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使投资者进一步认识金融理财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构建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使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中小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风险防范能力待提升
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截至2020年底,证券市场投资者已超1.7亿人,其中95%以上是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市场稳定状态。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在入市前没有经过培训,投资知识相对欠缺,且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低迷期,投资者容易信心缺失,恐慌情绪蔓延会引起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市场稳定。通过投资者教育,有利于为资本市场培育理性投资者,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认同与理解,从而使其更理性地参与市场。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图1: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单位:万人)
(三)金融产品结构日趋复杂,投资者金融素养待强化
我国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金融市场创新持续升级,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专业化和复杂化程度提升。基于此背景,投资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时,需要不断提高金融专业素养,强化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以对投资陷阱等有所警惕,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投资者教育现存问题
随着相关体制机制的逐渐建立,投资者教育初见效果,在知识普及、风险提示、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投资者教育工作主要依托各级监管部门和经营机构开展,第三方机构、教育院校以及各类媒体(电视台、报纸、网站等)等机构的投教积极性也在提升,我国投资者教育主体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就投资者教育基地建设而言,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53家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其中34家由证券公司设立。根据国家级投教基地年度考核结果,11家考核结果为优秀,3家考核结果为良好,在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获得相应加分。

表2:证券公司国家级投教基地建设及考核情况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但整体而言,我国投资者教育体系仍处于逐步完善阶段,经营机构开展投教工作积极性有限,内容与需求匹配度较低等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从经营机构角度来看,对投资者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投资者教育具有公益性,投入较高但难以短期见效益,导致经营机构投资者教育的主动性较低,持续性有限。在实际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中,缺乏系统性规划,未能真正从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成熟投资理念形成和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角度出发,投教效果有待提升。以投教基地为例,政策激励之下,尽管经营机构纷纷建立投教基地,结合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投教活动,但投教基地特色化有限,资源利用率待强化。
从投教内容来看,存在需求与供给错配情况,投教品质需改善。经营机构的投教内容多以基础知识、新产品介绍、政策解读、非法证券活动识别与防范等内容为主,且同质化明显,投资者对投教活动兴趣度、参与度较为有限。根据《中国投资者教育现状调查报告(2019)》相关数据显示,金融机构长期开展投资者教育比例虽保持较高水平,但是投资者长期接受投资者教育比例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此外,不同投资者由于教育背景、投资经验等不同,对于投教内容需求不一。经营机构缺乏投教对象数据支撑,导致投教内容针对性不强,未能进行差异化的教育内容投放,使得投教对象缺少黏性,不利于培养品牌忠诚度。
从客户覆盖面来看,由于经营机构的客户触达渠道较少,投教覆盖客群有限。随着投教工作的不断深化,投教形式也在日渐丰富,线上线下联动,通过讲座、沙龙、直播、视频、漫画等方式开展,但经营机构作为投资者教育的主要服务主体,其客户触达渠道有限,导致投教客群覆盖面受限。经营机构需不断丰富传播手段,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投教,优化投教效果。
投资者教育创新实践
(一)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创新实践
利用新一代科技手段,基于客户分层情况制定更为精准的教育方案,体系化教育产品,可以提升客户接受投教的意愿,有效优化投资者教育效果。举例来看,利用VR技术科技手段创新投教服务形式。防疫期间,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国联证券多家证券公司运用VR技术开通虚拟投教展馆,突破时空界限,用户可通过APP或者微信公众号在线“云参观”,以拓展投资者获取投教服务的渠道。基于客户数据分析,优化投教内容,提升投教效果。如,渣打银行财富管理APP内设立“寰球资管家”板块,由入驻的海外资管公司以文章、视频、图片等形式分享投资理念、市场观点等,借助资讯进行投资者教育,渣打银行则会将用户习惯和浏览行为总结分析后反馈给各家机构,以及时调整内容,增强内容匹配度。对渣打银行而言,可收录海外资管机构的市场观点,利于中国投资者获取第一手资讯,对海外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可拓展触达目标人群的渠道,培养客户品牌忠诚度,两方还可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实现协同。
从投教形式来看,增强投教活动趣味性,提升客户参与积极性。快消式、碎片化学习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投教内容呈现形式不同,投教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如,部分机构通过音频形式开展投教,客户可以在出行、做饭等场景,解放双眼的情况下获取相应的投教知识。此外,为增强用户黏性,改善用户体验,经营机构注重投教活动的趣味性,如多家机构上线闯关升级、问答类游戏、投资PK赛等。
此外,针对不同客群投放差异化投教内容。基于客户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金融素养等维度的特征,进行客户画像,制定在针对性投教方案,有助于提升投资者教育品质。如,Nordea、纳斯达克和Nordnet等金融机构与一家专门面向女性的金融教育机构-Female Invest合作开展投教活动。
(二)互联网巨头投资者教育创新实践
除证券公司等经营机构外,蚂蚁集团、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在布局投资者教育领域,创新特色的投教产品,打造线上投教基地。第三方互联网巨头开展投资者教育,一方面,依托自身流量优势,提升投教客户覆盖面,另一方面,可基于数据分析结合客户运营经验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投教内容的定向投放。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在支付宝APP内,投教基地已经累计有超3亿人访问,覆盖用户量远超其他投教基地。
表3:互联网科技巨头投教基地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总结建议
经营机构在投资者教育实践层面仍需进一步完善,通过投教形式、内容等的优化,进一步改善投教效果,增强投资者的投教参与积极性。
重视投教资源的持续性投入。投资者教育是培养客户忠诚度、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环节,经营机构需注重一线投教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投教内容、形式的创新升级等,通过人员、资金的持续投入打造自身投教的差异化特色。
从客户需求出发,优化投教内容。打造系统化投教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客户构建相应知识体系;基于不同特征客户,结合差异化的投教方式方法,针对性投放教育内容;重视投教内容的实践意义,内容输出遵循用户愿意看且能看懂的原则,以切实发挥对客户资产管理的指导价值;基于市场、监管等动态变化,及时性地进行分析解读,如在基金市场持续下跌背景下,通过直播等形式的市场分析及讲解,缓解客户焦虑情绪。
探索科技手段在投教领域的创新应用。如在内容打造方面,借助AI技术助力短视频内容的生成;在客户分层方面,借助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根据客户投资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客户画像,制定差异化投教内容,进行定向投放等。目前,已有多家信息技术服务机构布局智能投教这一赛道。
经营机构可在合规前提下,探讨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形成合力,改善投教效果。证券基金公司等经营机构可借助互联网公司的线上投教基地,开展投教工作,有助于扩大客户覆盖面,构建与客户的沟通桥梁,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同时,基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技术实力可在客户运营、内容投放、形式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提升投教效果。
作者: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王云菲

▲金融领域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政策剖析

资管机构金融科技战略剖析

▲证券公司多元化服务助力量化私募发展
声 明
本报告由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提供,所载内容反映的是截至报告发表日的判断,如所载内容出现变动,我们将及时补充、修订或更新内容及观点。本报告版权属于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如需引用本文,请明确注明引自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