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预告一声:
今天下午4:00-5:00,我们将在B站直播:
 扫图中二维码可一键直达
--------正文开启的分割线--------
今天是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此前不久,中国颁布了新版的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更多的野生动物进入到被严格保护的行列。
而就在前两天,依然有一则传统的、不和谐的声音传出来:一名北京妇女,因贩卖利用白胸翡翠羽毛来制作传统工艺品点翠而被刑拘。
这个案例挺典型的。传统的野生动物消费利用遇到了现代的保护,过去的高级手艺变成了今天的违法犯罪。
虽然现在生态保护是主流话题,但是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中,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才是主流。
从一开始,人类的各种老祖宗只是生态系统里的一个成员。它们吃植物、也吃动物,也会被别的动物吃……也就是被别的动物消费,比如我们今天所保护的几种濒危大猫,在当年就吃掉了不少人类老祖宗。
到了今天,我们依然吃植物、吃动物,但已经不大会被别的动物吃掉了。
中国的老虎几乎只能在动物园见到了
重庆动物园的华南虎 ©大猫
而我们已经为自己打造了另外一套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我们人类舒适地生活其中,一些动物和植物也依附于人类生活在这里,包括为我们提供食物的牲畜和蔬菜、宠物猫狗,以及少量的野生动物:上海城市里的貉,北京公园里的松鼠,等等。
而在城市和农田之外,真正的荒野已经所剩无几。
那些曾经是我们的邻居、食物、天敌的野生动物们,如今所剩无几,苟活于碎片状的栖息地里——
我们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以及人类文明纪元之前的那个生态系统。
首都副中心的白尾鹞 ©大猫
虽然我们吃的带鱼还需要从海里捕捞,但是今天我们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直接消费需求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
无论是我们吃的肉、穿的皮衣、家里的皮沙发,对动物制品的须需求都可以通过养殖动物来实现。
但是我们对野生动物的消费就此消失了吗?并没有。
实际上,广义的野生动物消费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进行,比如看野生动物纪录片——在我们欣赏野生动物之美的时候,本质上也是在消费它们。
其实这没什么丢人的。只要人类还是一种动物,那么在地球的生态系统里就始终是一名消费者,而且是毫无疑问的顶级消费者。
而人类伟大的地方在于: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行为,知道要去保护别的动物。
前些天有个事儿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北京通州来了两个大鸨,而且被拍鸟大爷们盯上了。
一开始这件事情照例以一个负面的形象开局:大爷们开车进入大鸨休憩的农田里,试图靠近和拍摄大鸨。毫无疑问,大鸨受到了惊吓。
曾经有车辆驶入农田,近距离干扰大鸨
一时间群情激愤,大家都在谴责这种为了拍摄毫不在乎鸟类权益的行为。
然而事情很快起了变化。在政府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拍摄大鸨的秩序被建立起来。
大家划定了拍摄区域,以及规定了拍摄时的行为,比如不能喧哗、不刻意靠近大鸨、不产生驱赶、惊飞等生态不友好的行为。
99%的拍摄者都做到了守规矩。
那两只大鸨似乎也习惯了那些远远围观、但并没有伤害它们的人。每天,拍鸟人的车有序地停在指定地点,大家默默遵守着拍摄规范,并且形成了共识:
“谁谁谁那次开车靠那么近,太缺德了!”
而真正的反转就发生在上周:雌性大鸨在啄食塑料袋(经常被观察到的迷惑行为)的时候把塑料袋套到了自己头上。
然后在起飞时由于视线被遮挡,它撞到了树上并且掉进了灌丛里。
很多鸟类都会被塑料袋缠住脑袋,不慎便会死亡
©Ellen De Ridder-Dreamstime.com
在场的副中心爱鸟会志愿者立刻和两名拍鸟人前往查看,发现雌性大鸨被灌丛里的杂草缠住了,无法脱身。
接着他们协助大鸨脱困,它立刻飞走了。在大家担惊受怕了一整天后,雌性大鸨飞回来了,和它的伴侣相聚。
我们暂且不去为在场施救的人们点赞,有太多人默默为此付出着努力。
仅就北京大鸨拍摄事件而言,我们并不能说拍鸟人们去拍摄大鸨有什么恶意。
喜欢鸟、去拍摄它,并在拍摄的过程中和同好们交流,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对野生动物的消费
黑翅鸢 ©大猫
这种消费行为,在缺乏正确引导、和行为约束的时候,它就有可能给鸟造成伤害——
同样在北京,颐和园的鹰鸮、南海子的长耳鸮,以及不远处河北怀来的短耳鸮,都曾经惨遭无序拍鸟行为之害。
然而一旦有了正确引导和规范,拍鸟人却也能够成为保护的力量——在消费的同时,保护是可以并行的。
我们观察长耳鸮,研究它们吃的东西,也是种保护 ©大猫
无序拍鸟可能惊扰了短耳鸮的生活 ©大猫
即便保护成为主流意识,我们依然很难去评价这个地球的生态是否在变好——看上去正相反,大多数地方正在变得更差。
在消费主义几乎成为唯一通行价值观的今天,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方方面面影响着野生动物和植物。
点翠、象牙、虎皮、穿山甲片等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正在成为被唾弃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彻底消失。
相反,利益引发的盗猎、非法贸易依然是世界上某些地区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罪魁祸首
皮毛贸易,严重威胁着野生动物 图源网络

而植物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当中国的红木、黄花梨等高价值木材被禁止开发后,消费市场便被来自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的产品所替代——
这种行为或许合法或许非法,但肯定会破坏环境,然而反对的声音比起虎皮象牙消费却要小得多。
即便在空前强调生态保护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也会面临农业、中医药等现实和传统利益的制约。
除了这些明确被反对的、或者存在很大争议的野生动植物直接消费之外,另一些诸如拍摄大鸨这样的精神消费行为,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件事。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组织和参与了一些自然教育活动。
很明显,孩子们对于野生动物的兴趣是天生的。这种亲近自然的欲望似乎是埋藏在我们大多数人基因里的一种成分。
去年在和顺蚂蚁森林我们开展了自然教育
看到孩子们高兴的笑容,我们很欣慰
我们的祖先们从树上走向草原,再从草原走向村庄、城市,现在甚至都已经能够走到月亮上去了,但这种回归自然的本能却依然挥之不去。
我们喜欢看动物的精彩照片、BBC的野生动物记录大片,我们去观鸟、去观兽、去非洲看狮子和角马迁徙,仅仅中国鸟网论坛的注册会员就超过30万。
我们对野生动物的精神消费需求正在愈发凸显,这也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比如生态旅游,以及摄影器材——佳能尼康索尼的长焦大炮中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是中国的拍鸟大爷。
友好地在路边拍摄的拍鸟人以及他们的长焦
奚志农老师常说:“用影像保护自然”。
今天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审视这句话:影像如何才能保护自然?或者说,怎样的野生动物消费才是有利于保护的?
一张好照片后面究竟是一个野生动物权益受到损害的故事,还是这张照片能呼吁更多人去关注物种保护?
诱拍、棚拍、伤害性拍摄,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太多影像背后的破坏。
这依然是一种有害的消费,本质上和点翠、象牙、虎皮如出一辙,均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的破坏行为。
在平山县诱拍猛禽的人,造成了对野生鸟类的伤害 来源见水印
而盈江鸟塘、婺源的白腿小隼、三江源大猫谷……我们却可以看到,野生动物消费似乎正在形成对保护有利的产业——
如果不保护好这些鸟兽,很多人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100年前的1921年,侏儒眼镜猴被认为已经灭绝。然而87年后,在印度尼西亚的雨林里人们再次发现了这种小猴子。
地球的生态系统总是在尝试修复自己,生命也总是充满了奇迹。
荒地里的苇鹀 ©大猫
如果说消费主义是不可被逆转的,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消费的行为,那么不妨多花一些时间来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消费,才有利于保护自然?
回到猫盟保护核心价值观:共存。现在与将来,我们将如何与自然共存呢?
希望在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来临之时,我们能有更坚定且乐观的答案。
保护中国野生猫科动物,欢迎成为我们的合伙人。
.........更多相关,你还能看.........
更多:
云猫 | 云豹 | 老虎 | 华南虎 | 华北豹 | 豹猫 | 宠物豹猫 | 荒漠猫 | 猞猁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四川金钱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黄鼠狼野猪 | 豹吃牛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 猫盟周边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欢迎了解我的生活
题图是非洲小兄弟,黑足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