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全棉时代发布了一条几十秒的广告,马上激起了中国网民2021的第一场愤怒。
影片开头有个漂亮女孩在夜里独自行走,后面跟了一个陌生男子。
为了保护自己,女孩拿出了全棉时代的卸妆棉,往脸上一抹。
这时,陌生男子向女孩伸出魔手,女孩把头一扭,用“丑颜”吓跑了男子。
全棉时代的工作人员称,这个广告的原意是想表达他们的卸妆巾清洁能力很强。
但很多人看完,包括我,只有一个感觉:原来女生卸妆后都很“丑”,女性会被尾随是因为她长得漂亮。
这不是对女性赤裸裸的歧视荡妇羞辱吗?而且这个论调是不是很熟悉:因为你穿骚,所以你才会被强奸犯罪者直接隐形,受害者反倒有罪了。
在整个广告的筹划、拍摄和后期,这么大的公司,怎么没有一个人发现不妥?
事实上,他们就是故意引发女性的“焦虑”来博取眼球,获得高度关注。
从他们所谓的“道歉公告”就可见一斑:
10%道歉,90%称赞自己的产品有多好。
全棉时代“歉意表白”
全棉时代,是所有资本家的缩影。
资本家的内核都是逐利的,只不过吃相不一样而已。
有的温和,有的粗暴,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得到我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所以,我不打算批判这些恶俗的广告内容,而是想跟你们聊聊,资本家给我们的陷阱。
希望看完这篇,你能学会辨别资本家设的陷阱,在即将掉进陷阱时把自己和身边人拉住,做个更加理性的人。
如今的互联网,流传着一个“财富密码”:流量就是一切。
在这个理念的驱使下,各种土味广告、恶俗广告像雨后春笋般长出。
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吸引眼球,越多越好。
越和主流价值观冲突越好,越招骂越好。只要能吸引眼球,即使有违公序良俗也在所不惜。
  • 比如土味借贷广告:农民工帮了“老板”,作为回报,“老板”教他在贷款APP上借钱享受生活。
  • 比如杰士邦:将婚姻生活的幸福跟性生活的次数挂钩,次数越多越幸福。
只要有人讨论,就有流量。争议越大,讨论得越激烈,说不定还会被送上热搜,免费做一次宣传。
资本的世界没有底线,只有利益。
有人可能会说,对于这些恶俗广告,自己不会信,也不会讨论,那就不会让资本家得逞了。
花呗广告
那好,来看看离我们生活非常近的花呗,是怎么传达它的理念的。
1)年轻人聚餐充大头请客,用花呗;

2)没有收入的大学毕业生环球旅行,用花呗;
3)还没有存款的职场新人买新家具,用花呗;
4)用花呗花明年的钱,轻轻松松地才叫过年。
你能看到的,是提前消费的快乐,是拿到心仪之物那一瞬间的幸福;
但你看不到还款日期将至的焦虑,看不到为还巨款到处借钱的低声下气
资本家常常会把愉悦的心情跟他们的产品结合在一起,让你误以为用了那些产品,就能一直快乐下去。
然而,快乐常常只有一瞬间,而剩下的时间,你都要用来为那一瞬间的快乐买单。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容易辨别恶俗广告背后的意图,却更容易掉进吃相“相对好看”的资本家的陷阱里。
这不怪我们。俗话说“卖的总比买的精”,作为用户、消费者的我们,早就被产品经理、商家看穿了一切,他们用各种手段,把我们一步步“骗进陷阱”:
第一步:给我们吃甜头。
所有商家,不论是线上APP,还是你家门口的超市,吸引新客户的第一步,就是给我们一点甜头
超市开张首日大促销,所有价格8.8折,比街角那个又小又破的便利店便宜了几十块;
花呗新用户付款,可以得到红包,够在学校饭堂吃顿好的了;
滴滴新用户打车,有大额补贴,起步价内路程几乎不用钱;
美团会员叫外卖,可用5块钱红包,每餐平均只要10块。
第二步:让我们持续使用/购买。
资本家用小甜头把我们留住后,持续不断地强化我们使用/购买的行为:
脉脉偶尔给你发“慰问信息”,提醒你回去看看;
美团外卖新会员首次续费,只要5块钱/月,比第一次买会员便宜了60%;
瑞幸在你隔一段时间后打开APP,会送你一张超值优惠券,一杯咖啡只要几块钱。
在这个阶段,我们慢慢养成了使用APP/购物的习惯,以致于下次有同样需求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应的场所。
第三步:引诱我们付出更多精力、时间和金钱。
得到我们的信任后,资本家又继续对我们开展下一轮收割,在APP内嵌入各种按钮、开展更多线下门店会员活动,引诱我们花更多时间和金钱,比如:
给我们看我们不想看到广告;让我们掏本来不想给的会费。
其中还有一种形式大家都很熟悉:小额借贷。
借贷市场是“所有互联网大佬争夺的香饽饽”。
现在,几乎所有常用APP都附加了借贷功能:
美团:
滴滴:
小米:
(评论里有一大堆被电信诈骗的用户,特意截出来给大家看,引以为戒。虽然不是小米诈骗,但骗子找小米作为切入点,就说明了这款借贷APP审核相对宽松,容易被小白借到钱。)
京东:
现在你可以马上选一个APP,打开看看是不是有借贷功能或者广告?
想不到吧,支付软件之外的APP,竟然也有借贷功能。
所以也有人戏谑称:“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
为什么资本家热衷于“借钱给别人”?
因为借钱给别人,是一本的生意。不少银行,主要营收靠的就是收利息。
借贷本没有错,但用各种方式,引诱还没有财务自由的年轻人就走得有些远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2%的人掌握98%财富是典型的当铺思维;现在就是要让2%的人掌握120%的财富,剩下98%的人负债(富人财富中的)20%。
所以,对那些要给利息的,利上恶滚利的小额贷款,能不碰就不碰。

知乎热榜上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
资本是怎么阻碍我们变富的?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资本家利用我们的欲望,引诱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陷阱,让我们在即时快感中迷失;
另一方面,我们放纵欲望,把手头有限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浪费在及时享乐,而不是投资在未来发展上。
那些走出穷人思维桎梏的人,走得最大的一步,就是控制了自己的欲望。
《贫穷的本质》中提到,学者们有一次去贫困的村子考察,发现许多儿童营养不良,但是许多家里都有电视机。
村子里的人说,他们会攒很久的钱,买一部电视机。
学者们感到奇怪:电视机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经济情况,但是吃的好更健康却可以帮他们更好提高生产力。为什么宁可把钱用来买电视机,却不愿意花钱改善自己的营养状况呢?
村子里的人说:“因为电视机比食物重要。”
学者对此的解释是:他们贫穷,没有合理的方式解压,
因此只能通过即时满足得到低效的压力释放,比如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买一台电视机等等。


穷人乐意为短暂娱乐和快乐买单(点击可看:
他与原配打拼20年成香港豪门,原配去世后娶小姨子为妻,晚年悔不当初
)文章中的富豪,就是这样赚取第一桶金的
发现了吗?我们跟这些穷人何其相似:
  • 我们把辛辛苦苦攒下的生活费,用来买最新款手机;
  • 我们抵不住主播的诱惑,为本不需要的商品下单;
  • 我们放弃了健康的食堂,为所谓“美食”点起了外卖。
我们正做着跟非洲人一样的事情:
欣然接受资本家给我们创造的短暂“快乐”,亲手丢弃了投资自己的资本。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挽回的机会。
这里我给大家几个建议:
1、培养延时满足的习惯,远离及时满足。
永远把教育、学习、储蓄摆在吃大餐、打游戏、盲目消费前面;
2、不断寻找正确的信息来源,只有输入正确的知识,才能输出正确的理念。
比如有的人认为教育就像买彩票,成绩好特别难,如果成绩不好,找不到好工作,那教育投资就打水漂了。
但研究数据显示,教育反而是一种稳健的长期投资,每增加一年教育年限,平均工资就会提高8%。
3、为一件东西花钱时,反复思考它是否对自己长期真的有意义:
我真的需要买这件东西吗?
是即时满足还是延时满足?
它会让我被索取更多,还是让我获得更多?
我是在给自己的未来投资,还是有因为单纯爱面子导致的消费?
乔治·奥威尔说,贫穷的本质是消灭一个人的未来。
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财富,所以更不能掉进资本家的陷阱。
陷阱的底部,是贫穷。
不能让别人,消灭自己的未来。
不能让别人,成为自己不走下去的借口。
大家都在看
移民二代流着华人的血,为啥却越长越像外国人?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拿大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