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国
Telegram channel,欢迎订阅(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email登录YouTube,订阅)
https://bit.ly/2Xg3NNF
一部西方绘画简史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上绘画艺术品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无论是在绘画名作数量上,还是在艺术家数量上都是屈指可数的。
博物馆的绘画藏品包括中世纪至十八世纪意大利绘画艺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卡拉瓦乔、贝洛托)、十五至十七世纪尼德兰和荷兰绘画艺术(坎平、凡魏登、鲁本斯、凡戴克、伦勃朗)、十五至十九世纪西班牙绘画艺术(格列柯、委拉斯克斯、戈雅)、十五至十八世纪德国和奥地利绘画艺术(老卢卡斯、门格斯、考夫曼)、十六至十九世纪英国绘画艺术(雷诺兹、庚斯博罗、赖特)、十五至二十世纪法国绘画与雕塑艺术(普桑、华托、布歇、安托万、大卫、安格尔、德拉克洛瓦、米勒、莫奈、毕沙罗、德加、雷诺阿、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毕加索、德朗)、九至十九世纪俄罗斯绘画艺术(马特维耶夫、列宾、康定斯基)等。
这些世界级绘画艺术作品涉及了艺术界的众多流派:如文艺复兴艺术、威尼斯和罗马画派、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比松画派、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纳比派、象征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直至抽象派。
这些艺术流派不以传统绘画法则为圭臬,在西方美术史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为新的艺术流派的崛起,照亮了前行之路!
《圣路加为圣母画像》凡德·魏登
罗希尔·凡德·魏登 Rogier van der Weyden(1400-1464)是早期尼德兰著名画家。
魏登的《圣路加为圣母画像》创作于1450年,描绘了圣路加手持银色的铅笔在给哺乳的圣母画像的幽静场景。艺术家以敏锐的目光抓住了圣路加对模特专注的神情,画家红色的衣袍与圣母黑色的衣袍形成了对比,站在室外桥边的两位可能是圣母的父母亲,他们的红黑衣袍与室内的红黑衣袍遥相呼应,弯曲的河流延伸至远处,这是一幅美丽的画中画。
魏登现存的作品以宗教三联画、祭坛画、单人或双人肖像画为主。他与罗伯特·坎平、扬·梵艾克被列为早期荷兰三大艺术家之一,并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15世纪北欧艺术家。
《果树下的圣母子》老卢卡斯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Lucas Cranach the Elder(1472-1553)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画家。
德国艺术作品中价值最高的当属老卢卡斯于1530年创作的这幅油画作品《苹果树下的圣母子》,他描绘了身穿红色衣裙和蓝色披袍的圣母抱着圣子一起在苹果树下的温馨场景。与中世纪艺术家画的传统圣母形象相比较,德国艺术家把圣母描绘成了金发美女,具有神秘的眼神和女人的魅力,而且圣母与圣子头上的传统圣光也不见了。
老卢卡斯在艺术生涯后期以古典神话,特别是维纳斯为题材,着重刻画女神裸体形态,其代表作是收藏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帕里斯的审判》。
《达娜厄》提香
提香·韦切利奥 Tiziano Vecellio (1489-1576)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中最杰出的艺术家。
《达娜厄》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了达娜厄斜躺在床,双唇微启,仰望着金光闪电的天空,不加掩饰的裸体在红色帷幔的衬托之下显得异常娇媚,从她姿态神情来看,此刻正在享受情爱的温存,在她身旁有一个丑陋的老仆人正忙着用衣裙兜接从天而降的金币场景。
对比贪婪金币的老妇,沐浴在爱情下的达娜厄显得纯洁而美好。艺术家运用光明与黑暗、爱情与金钱的鲜明对比,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此画创作于1554年。
《爱情场面》罗马诺
朱利奥·罗马诺 Giulio Romano(1499-154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画家。
《爱情场面》还有一个俗名《偷窥》,描绘了一对男女缠绵床第的爱情场面。对比在门口阻挠老妇偷窥的忠诚小狗,床榻下的一只猫咪则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其寓意耐人寻味。
艺术家具有高超的构图技巧,在画面中展现了戏剧化的表情、紧凑的肌体、复杂的身体扭曲姿势。如果仔细观看的话,画中男子左腿的角度和长度似乎均不符比例,像是多出了一条腿,所以有好事者给这幅画起了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艳名“第三条腿”。
出于猎艳心情,导游都会带观众特意来此画前观赏,讲解“趣意盎然”的故事,因此这幅画的名气反而超过了其它名画,我想“外行看热闹”就是这么炼成的。当然,导游为了提升其旅游团的趣味性,讲一些“野史”也无可非议。
《弹琵琶的青年》卡拉瓦乔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是意大利著名画家。
《弹琵琶的青年》创作于1595年。作品描绘了一个带有柔媚特征的青年在弹奏琵琶的场景。梨状的琵琶琴是一种撩拨情欲的乐器,与画面前摆放的静物梨子遥相呼应,画面中的一些细节也描绘得栩栩如生,小提琴和琴弓摆放在前面,乐谱是当时意大利流行的牧歌,据说这是一首情歌。
卡拉瓦乔擅长在画面中利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犹如舞台上的一束眩目的聚光灯,突出了主要人物。人们把这种增强的明暗对比画法称作为暗色调主义Tenebrism。他对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绘画向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转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并对同时代的西班牙、法国、荷兰以及19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卡拉瓦乔的伟大之处。
《罗马人的善举》鲁本斯
彼得·保罗·鲁本斯 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 是十七世纪佛兰德斯的著名画家。
创作于1612年的《罗马人的善举》描绘了一个年轻貌美的红衣女子搂着一位衣衫褴褛、双手被铁链拴住的老人,袒露着乳房让老人吮吸乳汁的慈善场景。
在这个看似宁静的一刻,女儿专注喂奶的表情似乎在告诉观众,乳汁救父就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是对生命的礼赞,让人无法拒绝!画面中心的红色衣裙点亮了黑暗的牢房,道是无情却有情!
作为擅长描绘女性裸体的画家,鲁本斯在这幅作品中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对干瘪老人的刻画来衬托女性的魅力和美感。
这个作品取材于罗马帝国时代的一个故事:一个被判死刑的基督徒西门在狱中忍饥挨饿,正濒临死亡,临终前女儿获准前来探监,看见父亲消瘦的躯体,女儿心如刀绞,她毅然解开胸襟,用乳汁来救快被饥饿折磨至死的父亲,狱卒发现此事并报告当局,但乳汁救父的“慈善之举”获得赏识,国王最终原谅了西门并释放了他。
我曾在参观巴黎卢浮宫时,看到过一个《罗马人的善举》浮雕作品,与油画作品的图像正好相反,在此分享一下。
《罗马人的善举》浮雕 卢浮宫
《自画像》凡·戴克
安东尼·凡戴克 Anthony van Dyck(1599-1641)是比利时安特卫普学院派著名画家,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宫廷首席画家。
他这幅名闻画坛的《自画像》创作于1623年,描绘了一个极富有吸引力的脸庞,浓密卷曲的头发,睿智的眼神,端庄文雅的相貌,一个英俊的青年摆出了优美的姿态,特别是一双“女性化”的手,充满了贵族和艺术家的气质。
安东尼·凡戴克曾经师从鲁本斯,鲁本斯对这位年轻画家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鲁本斯当时称赞19岁的凡戴克为“我最好的学生”。凡戴克后来应邀去英国发展绘画事业,他创作的肖像画风格,对英国的肖像画画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水果与鲜花》德希姆
杨·戴维茨·德希姆 Jan Davidsz de Heem(1606-1684)是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古典静物画家,出生于乌得勒支,与梵高是同乡。
静物作品《水果与鲜花》给人带来富丽堂皇的感觉,饱满的葡萄、盛开的玫瑰,极富质感。德希姆擅长在深沉背景中突显出水果与花卉的典雅,对静物的材质、光泽等细节精雕细刻,把控到位,注重表现色彩的美丽奢华,此画创作于1655年。
这种古典静物画不仅受到欧洲皇宫和贵族的青睐,成为装饰欧洲宫廷画廊的不二选择,新兴的富裕商人阶层也开始喜欢在反映他们财富的绘画艺术品上投资消费,装饰自己的寓所。
德希姆的子孙都继承了他的绘画事业,他们都是荷兰赫赫有名的花卉艺术大师。
《狂欢者》斯蒂恩
扬·哈维克斯·斯蒂恩 Jan Havickszoon Steen(1625-1679)是荷兰著名幽默画家。
创作于1660年的《狂欢者》描绘了一个手拿烟杆的男人正在取笑妻子醉酒的幽默场景。画作前景部分的刻画,尤其是玻璃瓶的剔透晶莹以及铜盆的坚硬质感,体现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妻子的烟杆已经被摔断在地,她的一只鞋子已经不在其脚下,妻子已经醉得不省人事,艺术家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幽默融入到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之中。
斯蒂恩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佳作,他的作品透露出对人性堕落造成自我不幸的讽刺,并通过幽默的方式将事物生动地刻画出来,具有夸张的效果,给观众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斯蒂恩擅长以画叙事,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绘画小说家”。
《达娜厄》伦勃朗
伦勃朗·梵·莱茵 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创作于1636年的《达娜厄》描绘的是侧躺在床的达娜厄翘首期待情人的场景。
伦勃朗的作品超越了希腊神话的含义,大胆的裸体特写,与 80多年前提香创作的同名作品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样,伦勃朗的绘画作品更加贴近了现实生活,毕竟时代不同了。
据说有一位酷爱伦勃朗的业余画家一直在模仿这幅作品,他基本上掌握了伦勃朗的绘画风格,但是他对画面里的朦胧光线表现技法始终琢磨不透。1985年,这个变态的画家趁无人注意时,突然把一小瓶硫酸泼向《达娜厄》,致使画面局部遭到损坏,虽经专家精心抢救,仔细修复,但是在画面人物的腿部仍留有残迹。
这幅画长时期以来一直是博物馆最有名的佳作之一,由于这个小插曲,更使此画增加了人气,慕名而来的观众络绎不绝,一睹她芳容。
《任性的女人》华托
让·安东尼·华托 Jean Antoine Watteau(1684—1721) 是法国18世纪洛可可时期最重要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著名画家。
《任性的女人》描绘了贵族男女在大自然的森林公园里谈情说爱的场景。坐在石凳上的年轻贵妇不屑一顾的眼神,撅着嘴满脸怨气,右手紧抓裙䙓,好像随时要离开的样子,斜靠在她身旁的贵族男士脸上则流露出一种无所谓的神情,做着漫不经心的手势,好像是在解说着什么,那种转瞬即逝、装腔作势的生动形态,被艺术家敏锐的目光和娴熟的技巧再现于画面之中。此画创作于1718年。
华托作品反映的多为女演员和纨挎子弟打情骂俏的典型题材,风花雪月的画面,顾盼生辉的美女形象,迎合了皇室成员和贵族阶层的审美观和欣赏口味,毕竟艺术家是以卖出画作为首要任务!
《列斯纳亚战役》拉梅辛
尼古拉斯四世·拉梅辛 Nicolas IV de Larmessin(1684-1755)是法国艺术家。
这幅《列斯纳亚战役》作品是拉梅辛在法国战争题材画家皮埃尔·丹尼斯·马丁 (1663-1742) 的素描作品基础上创作的,描绘了层层叠叠的俄军红色方阵,气势磅礴,前后夹击,把瑞典军队包围在森林之中,彼得大帝亲自骑着战马带领部队在列斯纳亚 Lesnaya 战役中取得胜利的宏伟场面。
这幅《列斯纳亚战役》作品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逼真地再现了彼得大帝率领俄军英勇奋战的光辉形象。
列斯纳亚战役:
1708年初,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兵大举进攻俄国,彼得一世指挥俄军实施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坚壁清野,以小部队不断袭扰、消耗瑞军。1708年9月28日,在彼得大帝的亲自指挥下,俄军以两倍的军队优势与瑞军在白俄罗斯的莫吉列夫东南部的列斯纳亚展开了激战,歼敌9000余人,俄军摧毁和缴获了大量瑞军马车和武器。这场战役极大地提振了俄军的士气,是俄军取得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上的胜利。
《波尔塔瓦战》卡拉伐克
路易斯·卡拉伐克 Louis Caravaque(1684-1754)是法国肖像画和战争题材著名画家。他出生于法国马赛,一直在圣彼得堡发展绘画事业,直到去世。
《波尔塔瓦战役》描绘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手持宝剑的彼得大帝跨着橙色战马亲自率领俄罗斯军队于1709年6月30日在乌克兰东部城市波尔塔瓦 Poltava 打败了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军队进攻的宏伟场面。波尔塔瓦战役的胜利是北方战争的转折点,它预先注定了战争的结局将有利于俄国。此画创作于1718年。
经此战役,威震全欧的强国瑞典从此一蹶不振,彼得一世领导的俄国却因国内的改革和军事上的胜利从贫弱中一崛而起。
这幅战争题材的画作气势宏伟,很受欢迎,经常被复制,它弘扬了俄军顽强抗敌和为国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
《田园风光》布歇
弗朗索瓦·布歇 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法国著名画家,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路易十五的首席画师。
创作于1730年的《田园风光》作品描绘了牧羊人和农村姑娘在郊外野餐、一起喝交杯酒的热恋场景。羊群在悠闲地吃草,牧羊犬恪尽职守地注视着前方,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等候着主人品尝,姑娘左手拿着酒壶,愿与自己的意中人一醉方休,他们充满爱意、深情对视的生动一刻被艺术家定格在画面上。布歇喜欢使用椭圆形的画框,这种形状的画框为装饰贵族的闺房提升了艺术氛围,他们可能已经厌倦了传统的画框。
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 Madame de Pompadour(1721-1764)是洛可可艺术的倡导者,她引领了法国的艺术潮流,因此洛可可艺术又称“蓬巴杜风格”。布歇为她画过多幅肖像,分享一幅布歇的《蓬巴杜夫人画的肖像》,供欣赏。
蓬巴杜夫人肖像 1756 布歇 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德累斯顿的广场》贝洛托
贝尔纳多·贝洛托 Bernardo Bellotto (1721-1780)是波兰著名画家,曾移居德国的西部城市德累斯顿,是波兰国王的宫廷画家,在华沙终度余生。
创作于1747年的《德累斯顿的新集市广场》描绘了德累斯顿的地标建筑大穹顶圣母教堂,画面构图平衡,轮廓硬挺,气势宏伟,夕阳余晖投射在左边的画廊建筑,这里是王储收集名画的地方;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集市广场上忙于赶集,一队马车正穿过广场,一派繁忙景象。
贝尔纳多·贝洛托描绘过的德累斯顿系列风景画共有15幅之多。1769年,连同其他600件名家作品由萨克森的布鲁尔伯爵出售给叶卡捷琳娜女皇,这是冬宫早期的绘画收藏。
圣母教堂惨毁于二战,德国人筹集资金,花了20年的时间,重建了这座大穹顶圣母教堂。
贝洛托画的德累斯顿圣母教堂风景画是艺术性和准确性的完美结合,虽然教堂在二战中被完全摧毁,正是这幅准确的艺术作品被用来作为德累斯顿圣母教堂重建的参照图。
我曾到访过德累斯顿大教堂,看到这幅作品感到亲切而眼熟。战争的残酷,人类的伟大,一切都在难忘的记忆之中。
《掐死毒蛇的幼婴赫拉克勒斯》雷诺兹
约书亚·雷诺兹 Sir Joshua Reynolds( 1723-1792 )是英国18世纪肖像画的著名艺术家,伦敦美术学院的创始人。
这幅《掐死毒蛇的幼婴赫拉克勒斯》作品是雷诺兹根据叶卡捷琳娜女皇的要求于1788年创作的。该画情节取自于最负盛名的古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人物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 Herakles 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他是天神宙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因其出身而受到宙斯的妻子赫拉的憎恶,她出于嫉妒派了两条毒蛇来到幼婴身边,试图把赫拉克勒斯扼杀在摇篮里,但毒蛇却反而被力大无比的幼婴赫拉克勒斯掐死了。
有一尊制作于二世纪罗马大理石雕像《赫拉克勒斯在摇篮里扼杀毒蛇》,与油画描绘的是同一主题,这尊雕像收藏在意大利罗马的国会大厦博物馆 The Capitoline Museums。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于1734年向公众开放。
赫拉克勒斯掐死毒蛇  罗马国会大厦博物馆
雷诺兹把年轻的俄罗斯比喻为即将成长壮大且战无不胜的英雄赫拉克勒斯,这幅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寓意深远油画,让叶卡捷琳娜女皇大喜过望,深得女皇青睐,她不仅支付了丰厚的酬金,还额外赠送给画家一个带有自己头像的鼻烟壶。
《偷吻》弗拉戈纳尔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Jean Honore Fragonard(1732-1806)是法国著名艺术家。
创作于1789年的《偷吻》描绘了一位与闺蜜聚会的少妇溜到侧室与情人偷吻的瞬间场景。
这幅画把男女间偷情的紧张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画家在捕捉男欢女爱的偷情瞬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的作品构图生动,在暗绿色的背景下描绘出少妇对与情人接吻欲拒还迎、生怕被半开着房门的闺蜜们发现的生动姿态,细腰衣裙褶皱的质感也刻画的栩栩如生,画功实在了得!
弗拉戈纳尔继承了他的老师布歇"向女性献殷勤"的绘画传统,热衷于描绘男女风流艳事的作品,如收藏在卢浮宫一幅著名的《门闩》。他的画作迎合了那个年代巴黎上流阶层的审美情趣。
女演员安东尼萨拉特肖像 戈雅
弗朗西斯科·戈雅 Francisco Goya(1746-1828)是西班牙美术史上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伟大先驱。
《女演员安东尼·萨拉特肖像》创作于1811年,描绘了一位西班牙世袭女演员,美丽的脸庞显示出些许忧愁。戈雅46岁时成了聋子,因此他对嘴特别敏感。他画中人物的嘴都不相似。这幅画作中女演员的嘴有些微抿,似乎有些难隐之情,呈现出戈雅对人物表情的细致入微的观察。
戈雅一生为许多作家、诗人、演员画过肖像,他还是西班牙的宫廷御用画师。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有200余幅西班牙绘画作品,这么多的收藏,这要归功于亚历山大一世,1814年夏季,亚历山大一世在荷兰参观了展览会,一次性购买了展出的所有西班牙绘画作品,大手笔啊!
《萨福、法翁和爱神》大卫
雅克·路易斯·大卫 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萨福、法翁和小爱神》描绘的是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和法翁(法翁在罗马神话中,是主管畜牧的神,半人半羊,生活在树林里)短暂相聚的恋爱场景。
萨福是古希腊的抒情女诗人。她的诗多半以恋爱为主题,那句著名的“勿忘我”成为了传世的抒情金句;右边的法翁伸手抚摸着萨福的脸庞,左边的小爱神正把竖琴递给女神,陶醉在热恋之中的萨福生动地摆出弹奏竖琴的手势,使画面产生了静中有动的感觉。
这幅作品以女诗人萨福为主题,赞美了青年人的爱情;庄重的色彩和严谨的构图使其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作,此画创作于1809年。
大卫还创作了多幅歌颂拿破仑英勇善战的作品,如收藏在卢浮宫的《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1801 大卫
《阿尔科莱大桥上的拿破仑》格罗斯
安东尼·让·格罗斯 Antoine Jean Gros(1771-1835)是法国著名古典主义历史题材画家。
《阿尔科莱大桥上的拿破仑》创作于1797年,描绘了拿破仑指挥法国军队战胜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场景。艺术家以特写的肖像造型表现了拿破仑的英姿,拿破仑手执军旗,紧握战刀,勇敢地冲锋陷阵,回头召唤他的将士,以惊人的胆略激励全军。
为了表现这种大无畏精神,画家以拿破仑半身像顶天立地的构图,身体前倾转首,显示出与后续法国军人遥相呼应的运动感,坚定冷峻的面孔被刻画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战火纷飞的背景更增加了拿破仑的英雄气质,从而使拿破仑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这幅名扬天下的浪漫主义历史题材画作为格罗斯带来了荣誉,拿破仑授予他男爵爵位。
这幅收藏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阿尔科莱大桥上的拿破仑》是格罗斯的复作品,原作收藏在卢浮宫。
《阿尔科莱大桥上的拿破仑》1796 格罗斯 卢浮宫
我于2018年在日本参观美术馆时,巧遇“巴黎卢浮宫名人肖像特展”在日本国立现代美术馆展出,有幸看到了这幅收藏在卢浮宫的《阿尔科莱大桥上的拿破仑肖像》真迹,在此分享一下。
《古里耶夫公爵肖像》安格尔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著名艺术家。
《古里耶夫公爵肖像》描绘了俄罗斯驻罗马和那不勒斯的外交官的英姿。
作为新古典主义艺术的领军人物,安格尔以佛罗伦萨附近的风光为背景,他画笔下的俄罗斯特使具有浪漫主义艺术家的气质,在乌云密布的天空衬托下,表现出外交官胸有成竹的淡定与从容,红披肩衬托出黑礼服的高贵,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背景,都刻画的非常精致,体现出学院派深厚的绘画功底。这幅肖像画创作于1821年。
《采柴的农妇》米勒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çois Millet (1814-1875)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采柴的农妇》创作于1852年,作品描绘了两位肩背沉重柴捆的农妇艰难地沿着林边的崎岖小径踯躅前行的辛劳场景。米勒在画面中把农妇刻画得自然质朴,平实亲切,表现出任劳任怨的法国农民形象,这是一幅现实主义的佳作。
米勒作品最突出的风格就是厚重粗拙,他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民的生活,他那纯朴亲切的绘画艺术,尤为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米勒的代表作是《拾穗者》,现馆藏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拾穗者》 1857 米勒 奥赛美术馆
艺术图片:致谢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此文为系列之四)
【作者简介】顾睿Raymond Gu,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曾在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任英文翻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任教师,澳洲人力资源公司任高级经理,美国天合亚太有限公司任销售总监,德国采埃孚亚太有限公司任销售总监,上海师范大学特聘兼职教授,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作品。
文章由“陌上美国”公众号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由“陌上美国”和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的转载、抄袭盗版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前文导读
俄罗斯的骄傲: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 十大镇馆之宝
陶丰教授案不为人知的案情始末:学校调查、手下举报
涉案的教授家有七处房产,正在向社区募捐
提升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场所:伦敦国家美术馆
热血追寻梵高的足迹
梵高与2020年十大流行网络语
梵高与高更讲述艺术与妓院的信被拍卖
炎热的冷土(上)
炎热的冷土(下)
有一种意乱情迷,叫加勒比海岛
艺术的庇护所
陌上美国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陌上美国】电报频道: 
https://t.me/MoshangUS
Telegram加群(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bit.ly/35Jtpak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