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以“对越自卫还击战”为核心主题,将时间跨度拉大,用三篇文章来介绍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越关系史:
  • 对越自卫还击战 前尘隔海

  • 对越自卫还击战 雷霆万钧
  • 对越自卫还击战 渡尽劫波
本篇为第一篇——前尘隔海。
1920年代身着汉服的越南阮朝官员
在越南古代历史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北属时期”。
所谓“北属”,自然是指被北方的中国统治。
其中,距今最近的一段越南北属时期发生在明朝,又被称为“安南属明时期”(1407年–1427年),共计二十年。
此后,越南再也未被中国统治过,维持独立状态直到遭法国殖民。
有清一代,越南保持着与中国的册封关系,使用汉字为官方文字、参考中原王朝科举制度,与朝鲜半岛类似。
越南在历次北属时期中被中国实际统治的仅是其北部和中部,南部地区并未列入管辖
二战结束后,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越南人民开始投身解放运动。

越南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胡志明与我党渊源深厚,他不仅是周恩来留法期间的同学,还是黄埔军校的同事。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代,胡志明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离权力中心很近。
胡本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略带广东口音,而且粤语说的也很棒。

基于这种于公于私的情谊,整个法越战争(1945年-1954年)和美越战争(1959年-1975年)期间,中国都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以准同盟的形象来示人。
周恩来与胡志明

不过,中越之间这种“准同盟”的关系在1969年胡志明去世以及中苏珍宝岛事件后,开始发生悄无声息的松动。
1970年底,为了逼迫北越上谈判桌,美国再次对越战进行了升级。

这一次中国的表现非常“耐人寻味”。

一方面,中国仍明确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另一方面,中国也开始积极推动对美交往,并邀请尼克松访华。
尽管周恩来一再向越南领导人表示中国将继续支持越南,但中美的接触仍引起越南的“强烈反弹”。

从越南的角度,他非常担心自己成为一个“筹码”,被中国“卖掉”。
尼克松访华正值1972年春节期间,这一年的新春团拜会上,越南驻华使馆人员全体缺席,表示对中美接触的抗议
越南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自尼克松访华之后,尽管中美之间仍然有很多矛盾、建交之路也充满坎坷,但双方在“对苏”的大战略上已经开始有很多共识和合作。

1975年8月和9月,刚刚实现统一的越南百废待兴,越共高层领导人黎德寿和黎笋先后造访北京,希望获得中国援助。
前者空手而归,病重的周恩来对他说:“你们越南人得让我们喘口气,恢复一下元气”。
后者则得到“四人帮”的回复,要求越南公开谴责苏联的霸权——这相当于明确回绝越南的要求。
揣着一肚子气的黎笋来到莫斯科,受到勃列日涅夫热情招待,并许以援助。
至此,越南彻底倒向苏联。
1975年4月25日,在白宫椭圆办公室里讨论越南局势的美国总统福特(右一)、国务卿基辛格(右二)等人
和朝鲜一样(《平壤,1956》),越南内部当时也有所谓的“亲苏派”和“亲华派”。
在1976年底的越南劳动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亲苏派的黎笋成为越共中央总书记,而亲华派的代表人物长征、武元甲等则逐渐被弃用。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越南劳动党党章中还有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不过早在1960年即被删除。

黎笋当政后,越南与中国的矛盾开始升级。
概括来说,双方的冲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立场问题
1977年6月,迫切需要经济重建的越南加入苏联主导的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太平洋舰队进驻越南金兰湾和岘港。
1978年,苏联和越南签订具有军事色彩的“友好同盟条约”,从南北两方对中国施加压力。
同年12月25日,十万越军精锐向柬埔寨发动势如破竹的进攻,仅用12天即攻占柬埔寨首都金边,推翻亲华的民主柬埔寨政权。
曾参加中越赤瓜礁海战的“鹰潭”号护卫舰舰(舷号531),退役后存放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2、领土问题
1885年前,中越属于宗藩关系,并未划定准确的陆地边境线,仅以地理习惯划分管辖区域。
中法战争后,中国将越南的宗主权转于法国。
在随后的中法陆地划界中,部分战前属于越南管辖的区域被归入中国,成为中越两国陆地领土纠纷的源头。
1978年9月起,中越双方开始相互指责对方军队越界。
对于南海诸岛,统一前的北越承认属于中国,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学校九年级《地理》教科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课中写道:
“从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岛、台湾岛、澎湖列岛、舟山群岛,……这些岛呈弓形状,构成了保卫中国大陆的一座‘长城’。”
然而统一之后,北越政府接受了原南越政府控制的南海岛屿,对南海诸岛的归属权开始改变立场。
七八十年代的越南偷渡船

3、华侨问题

因为历史的原因,越南有大量华侨。

1975年越南取得统一战争胜利后,将南方的私人企业收归国有,致使不少华侨华裔财产被没收,并受到残酷的政治压迫
这一时期,大量华人或自行逃难、或被驱逐离境。
在八十年代末周润发、梅艳芳、梁家辉主演的电影《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中,曾生动的展示了当时华人逃难时的悲惨场面。

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1970-1990年代,逃出越南的船民介于100万至200万之间,其中约20万至40万船民被海盗杀害或者葬身大海。
而这些人中,又以华人华侨占大多数。
英雄本色3凄凉的结尾。电影中,梅艳芳扮演了一个“乱世女英雄”的形象

1979年1月,小平同志启程访美。

在亚特兰大的一次演讲中,当谈到和平问题时,小平同志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和平单靠祈祷是求不来的”。
这句话普遍被认为是“剧透”了十几天后的对越自卫还击战。
实际上,早在1978年12月7日,中央军委即已拟定“1.0版对越作战方案”——

命令广州军区、昆明军区的参战部队及配属部队,从秘密机动转为公开集结,迅速将乙种部队补充人员、装备扩编为战时甲种部队,尔后向指定地点开进集结,至1979年1月10日前完成一切战斗准备工作,等待中央军委的命令执行对越机动作战任务。
预计在东西两线集结6个野战军,以越北边境浅近纵深的县级城镇为目标,用3-5天时间歼灭越军1-2个师,速战速决,震慑越南的气焰。
同时,为防止苏联在北方可能采取的武力援越行动,与苏联、蒙古接壤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及新疆军区均进入临战状态,这四大军区的乙种步兵师补充人员装备扩编为战时甲种师,各野战军离开营区进入野战地域。
从1.0版的计划来看,最初设想的战争规模比后来要小很多。
几个关键词:浅近纵深、县级城镇、3-5天、歼灭1-2个师……
不过,后来事情的发展迫使我方对1.0版的方案进行了“升级”,因为就在1978年的12月25日这天,越南发动大规模侵柬战争。
鉴于严峻的形势,中央军委于12月31日再次召开作战会议,决定扩大对越作战规模,形成“2.0版对越作战方案”——
1、全线增加3个野战军投入作战

2、进攻目标由边境县城升级到省会城市
3、战斗时间延长至15-20天
4、战斗目标为歼灭越军3-5个师
最终,解放军东西两线共组织了7个野战军(后又补充两个军)另2个军区独立师的兵力,并附属多个地面炮兵师、高射炮兵师、铁道兵师、通信团和防化团。
空军方面,航空兵奉命出动各种飞机700余架,在中越边境地区加强巡逻警戒,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但一般情况下不进入越南境内作战。
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也同时完成战术部署,担负中国境内的机场对空保卫任务。
南海舰队还组建了一支代号为217的合成舰艇编队,集结各型舰艇120余艘,随时准备打击苏越可能入侵西沙群岛的行动。
1979年2月12日,中央军委下达“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命令”。
2月17日拂晓,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万炮齐发,战斗打响。
当天上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
正式官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