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号称“民营医院第一股”的爱尔眼科,遭遇了巨大的危机。
就在昨天(1月4日),爱尔眼科(300015)大幅低开,盘中跌幅一度超9%,市值较前一交易日蒸发约275亿元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并在6年后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A股IPO的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堪称民营医院里的“航空母舰”。
航母所遭受的这次危机,要从魔幻的2020年的最后两天说起。
2020年12月30日,艾芬医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年头侥幸躲过了病毒的侵犯,却在46岁生日的第二天没能躲过视网膜的脱落,右眼近乎失明……”
写下这段文字的艾芬医生,正是新冠疫情吹哨人李文亮的同事,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医生。
巧合的是,在去年的同一天,2019年的12月30日,艾芬医生拿到了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她用红色圈出疑似“SARS冠状病毒”字样。当晚,这份报告便传遍了武汉的医生圈。艾芬也因此被媒体称为“发哨子的人”。
而就在一年之后的同一天,她又以患者的身份,对爱尔眼科医院的“一系列不规范操作”提出抗议。也正是因为艾芬医生的特殊身份,整个事件牵动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随后,爱尔眼科方面连发三次公告回应,但态度并不统一。这三次回应均被艾芬医生以质疑回应,双方矛盾继续升级。
愤怒的群众纷纷怒斥爱尔眼科是莆田系医院,支持艾芬医生讨回公道。
在事情还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我们暂不下定论。但我却注意到了爱尔眼科这支“大牛股”,咱就说说爱尔眼科还能买吗?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爱尔眼科不是莆田系的医院,是个上市私立医院。
莆田系医院往往以男科、妇科、不孕不育、美容整形、泌尿肛肠科为主。这些病大多为慢性疾病,受众人群大,而风险又比较小,不容易把人治死,但会狠狠地宰你一笔钱。
而爱尔眼科作为上市公司,业绩市值都不错。如果把爱尔眼科视作莆田医院,那开口腔医院的通策医疗老脸该往哪儿搁呢?
在探寻爱尔眼科的财富密码之前,咱们先来看看爱尔眼科的发家史。爱尔眼科成长为如今的庞然大物,离不开其灵魂人物——陈邦
1965年,陈邦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军人家庭出生。自小崇拜军人的陈邦,在17岁那年,踏上了从军的火车。陈邦一直有个军校梦,但却因为红绿色盲不能如愿。
退伍后,陈邦做过农机发货员、装饰公司业务员、贸易、食品批发等工作,踩过坑也赚过钱。但真正让他成为亿万富翁的生意,是房地产。
1990年的房地产热,造就了潘石屹和冯仑等大佬,也让陈邦在炒房和开发房地产中赚了笔狠钱,年仅27岁就成为亿万富翁,风生水起。
但四年后的海南房地产泡沫,又让陈邦亏光了手里的现金,一穷二白。
1997年,国内政策一度放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陈邦也发现了其中的横财机会。
因为他在上海的邻居就是做眼科医疗设备的,他便拿出仅有的3万元付了进口眼科医疗设备的首付,承包了长沙第三医院的眼科,做近视检查和常规近视手术的业务。
那时候,莆田系也开始承包医院的科室了,都是些男科、妇科等科室,致使民营医疗行业变得混乱不堪,可以说,莆田系医院就是颗老鼠屎。
随着国家的重拳出击和新政策下发,民营资本开始撤离公立医院,成立私立医院。在公立医院中赚到钱的陈邦也开始自立门户。
2001年,陈邦在沈阳开了第一家眼科医院,为了开起这家医院,陈邦动用了一切能用的杠杆,结果生意并不好。
绝望之中,陈邦找到了一位有钱的合伙人,决定孤注一掷。2003年,他在长沙、武汉和成都同时开设四家医院,打造爱尔眼科这一连锁品牌。
2004年,陈邦定下了目标,要把公司弄到纳斯达克去。为此,他们还认真地跟美国的风投公司谈了两年,最后,陈邦觉得境外资本不太能理解民营医院在国内的处境,遂放弃。
但陈邦却获得了一张IFC(国际金融公司)提供的800万美元低息贷款,从那以后,爱尔眼科从上到下都按照IFC的要求,以国际标准执行。
 陈邦(右)和爱尔眼科副董事长李力(左)
乘着资本的东风,陈邦的医院越开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在2009年上市时,爱尔眼科共有19家医院,眼科医师400余人,不管是门诊量还是手术量都是行业第一。
2009年,爱尔眼科成为第一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上市公司之一。上市至今,爱尔眼科的股价涨幅达到了30倍,是创业板名副其实的大牛股。
上市之后的头几年,爱尔眼科还在用自有资金和募集资金进行扩张,平均每年新开7家医院。可到了2014年之后,爱尔眼科便开始了极速扩张之路。
陈邦无疑是一个玩资本的老司机,他让爱尔眼科与并购基金进行合作,通过并购基金来开新医院或收购市盈率低的医院,这一招妙啊!
举个例子,假如爱尔眼科手里有9亿元,想开一家眼科医院需要投入3000万元,那么它只能开30家医院,这30家医院通过3~5年的经营,有的盈利,有的亏损。
对于爱尔眼科来说,这样的扩张速度太慢,而且9亿元全砸进去,资金流动风险也增加了,不划算。
如果爱尔眼科拿着手里的9亿元与并购基金一起凑个60亿元,那就可以开200家新医院了,经过3~5年的孵化,爱尔眼科就可以把盈利的医院收购进上市公司了,而亏损的医院直接就在上市公司之外给消化掉。
这样一来,既可以快速扩张,又可以降低公司的资金流动风险。
爱尔眼科持股的并购基金,图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靠着这一套路,爱尔眼科在2014年之后平均每年新开30家医院。至今,爱尔眼科已经通过并购基金建立了300多家医院,手下管理着74亿元资产。
所以,现在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十八线小城市,几乎都有爱尔眼科医院的身影,比如,威海就有一家。
疯狂扩张的同时,爱尔眼科也是一个赚钱机器,爱尔眼科2017~2019年的财报中显示:
这业绩华丽到爆炸,对吧?事实上,近视眼手术的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配眼镜等视光服务项目分别占了爱尔眼科总营收的35.34%、17.62%、19.32%,这三大业务让爱尔眼科大发横财。
爱尔眼科怎么就这么赚钱呢?
首先,它吃到了人口红利,青少年的近视眼问题、老年人的白内障问题让中国眼科服务市场成为一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规模早已破千亿。
眼科行业蛋糕虽然够大,可门槛也够高。首先是资金门槛,在地级市想开一家眼科医院需要投入3000万元左右,并且3~5年才能盈利,能撑得住再说。
护城河
其次是人才门槛,对于技术和口碑要求极高的眼科行业,培养出一个眼科人才是极为不易的。而爱尔眼科则通过股权激励和合伙人计划牢牢绑定了眼科人才,“跟着我才能赚大钱”。
作为中国眼科医院的龙头,眼科中的“茅台”,爱尔眼科的扩张和营销让品牌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关键问题在于,手术失败后的医疗事故会对爱尔眼科的品牌造成极大的影响,就像这次艾芬医生向爱尔眼科维权,让爱尔眼科一天蒸发了275亿元市值。
对于医疗事故中的受害者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场悲剧,他们应当为自己讨回公道。而对于眼科上市公司来说,这场医疗危机给不断做大做强的爱尔帝国敲响了警钟。
这是一个黑天鹅事件,但不会改变爱尔眼科的本质。它的商业模式和资本运作手法足够高效强大,还是一家赚钱的公司,如果能处理好这起纠纷,
设计/视觉:小李老师

如果打工人和老板真的分家了,谁才是最大输家?
私人飞机触手可及,租赁平台闷声发财
辛巴传:快手电商教父的崛起与幻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