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 X 赋能 X 行动
主创专栏
和你分享我们在批判性思维、公民教育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载到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或者其他媒体转载C计划的原创文章,请联系小C,注明作者,在文首标明文章转载自C计划,文末保留C计划简介二维码,并以“阅读原文 ”的方式回链到本文。
以理性对抗偏见
编者注:10月16日,受“中国青年同志论坛”邀请,主创蓝方在成都做了“以理性对抗偏见”的主题发言。本文为现场演讲实录的修订版本,与伙伴们分享。
各位伙伴,大家早上好。
在昨天[Speak Out]大会上,大家谈到了同性婚姻,谈到流性别的自我认同,谈到上海骄傲节,谈到性教育。从昨天到今天,偏见,歧视,平权,似乎是反复出现的几个关键词。
在校园欺凌的环节,伙伴们也分享了很多个人故事。因为行为的女性化,会被孤立、被排挤,被关厕所,甚至被当众扒裤子;一个班级里一有坏事发生,总是被栽赃的那一个。校园之外呢?被家人逼婚,被指责不孝,甚至被强制治疗。因为在座的很多伙伴都是LGBTQ(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 and Queer,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快性别与酷儿)这个社群中的一员,类似的故事和经历,大家应该并不会陌生。
让人比较困惑的是,当我和一些直人朋友聊起类似的话题时,他们总是很不解。他们会说,我们周围已经有很多人都出柜啦,他们从读书工作到现在,也没有受到什么不平等的待遇呀。现在90后的耽美漫画那么火,腐女文化、伪娘文化那么盛行,动不动全民站CP,哪里在歧视同性恋?
是这个社会没有偏见歧视,是歧视隐性化,还是有大量赤裸裸的歧视、偏见人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呢?
偏见和歧视是什么?
我们先说什么叫做偏见。简单说,就是对某个群体的错误的看法。
对LGBTQ这个群体,社会上有什么常见的错误看法?
同性恋真恶心。同性恋违法自然规律。同性恋是一种精神障碍。男同都滥交,好多都有艾滋病。同性恋是一种自我放纵,道德堕落。双性恋都是脚踏几只船。同性恋都生不了孩子……这些都是常见的,针对这个群体的错误看法。
什么又是歧视呢?歧视,是基于偏见,针对某个群体的不合理的区别对待,尤其是排斥性的区别对待。
例如人际交往中的排斥——孤立,语言或行为上的暴力,如污名化,像阴阳人、娘娘腔、男人婆、变态这些词可能还算是客气的,又例如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就业中的排斥,所谓的就业歧视;社会制度中的排斥,例如同性恋在婚姻、生育等方面遭遇到的制度障碍。
偏见歧视,从何而来?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些偏见、歧视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人们究竟是怎样形成对一个群体的错误的看法的?这个错误的看法又是怎样引导人们作出排斥性的举动的?
我们用一个最基本的分析框架,一步步来看: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很多偏见,首先出现在“是什么”层面。LGBTQ这个群体究竟是什么样的?在这个层面,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无知。比较典型的,到现在大家可能过都还会听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例如同性恋是西方流传过来的;艾滋病是同性恋带来的;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病,等等。这样的一些观点,是可以被科学、事实证伪的。它们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无知。
另一种情况,则是源于一些明显的思维谬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过度概括,将一个群体某一部分人的特点,归纳到这个群体的大部分甚至是所有人的身上。
例如,一些人可能就只遇到过一两个男同,恰好他们的行为方式都偏女性化,正好应证了影视作品里塑造的一些男同形象,于是在他看来,男同都是娘娘腔。又例如,一些人一说起同性恋,就觉得这个群体滥交、道德沦丧、私生活混乱。可能在这个圈子里,确实有一部分人存在滥交的问题,但却因为媒体、影视作品的夸大,而将这个问题视作是这个群体的特征。
第二个层面,是“怎么样”。这是对“是什么”的评价。
确实有一部分男同行为方式女性化;确实有一些同性恋多性伴。那又怎样呢?这个事情,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要进行评价,那就涉及到标准到底怎么确定。
这里又有两个常见的问题。
第一个是双重标准。例如,直男多性伴,被视作有魅力,风流倜傥;而男同多性伴,就被称作滥交、性堕落。
第二个问题是,标准的狭隘与僵化。用一种狭隘、封闭的价值观,对多元世界做出评价。非常典型的,就是一种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和我一样的,才是好的,正常的;和我不一样的,就是非常态的,坏的。
例如,异性恋是一种常态,那么同性恋就是变态;男性,女性,这两种性别是常态,跨性别,不男不女,就是变态。
这种评价方式背后,我们可以谈到很多复杂的社会心理、文化因素。例如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对非我族群本能的恐惧和排斥,对既有权力格局的维护,包括集体主义影响下,对秩序、集体的统一性、一致性的推崇,等等。
第三个层面,则是为什么
例如,一部分同性恋者,非常花心。这种并非基于开放关系,而是建立在欺瞒基础上的多性伴的生活方式,我们对它作出负面评价。那为什么会有一些同性恋者这样做呢?是因为这是同性恋者的本性?因为他们本来就道德标准低下?
在这个层面,又遇到一个非常典型的错误:错误归因。将一些负面的行为,归咎于某一单一身份。
为什么一个人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跳出“同性恋”这个身份来看这个问题,我们的分析可能会从原生家庭、成长经历一直分析到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等等,以及支持一个人维持一段稳定亲密关系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无论他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有痴情人,也有花心客。性取向,很可能根本就不是决定一个人滥交与否的关键性变量。
而很多人,则会因为“同性恋”这个身份的先入为主,而将滥交这一负面行为,归咎于LGBT这一单一身份。
最后一个层面,再看怎么办。对某一个群体错误的观点,是如何走向歧视、仇恨和暴力的。
当人们认定一个群体的行为方式是有不好的,并且将这种负面的行为方式归因于群体身份本身,是不是就会去排斥、隔离这个群体呢?
并不必然。
第一种情况可能是,尽管我无法接受LGBTQ的行为方式,但我尊重个人选择。在这个群体的行为不影响任何第三方权利的情况下,我会持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并不会去恶意排斥这个群体。
第二种情况,我不赞同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甚至厌恶同性恋,但可能出于涵养、礼貌,甚至因为性格——例如性格内向、软弱,不愿意和任何人发生冲突,而不会公开作出排斥性的言论和行为。
第三种情况,我可能缺乏涵养,性格火爆,也缺乏对个人自由的基本理解和尊重,但却因为有外部的限制——例如在学校里有校园暴力委员会的监督和惩罚,在社会上有政治正确的言论导向,有反对仇恨言论、反歧视的立法,让我无法做出一些赤裸裸的歧视性的行为。
通过这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偏见、歧视的产生,有内因——个体的无知、价值取向的单一、思维方式的缺陷,等等;也有外因——约束性的制度的缺失
那我们还需要继续追问: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认知、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又是什么导致了约束性制度的缺失?
是家庭、学校教育?社会舆论、媒体宣传?是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影响?
对这些追问的回应,会决定我们的行动和倡导究竟做什么、怎么做。
偏见歧视,何以对抗
我们先说到底该倡导什么。
对应上面的分析,我们的倡导和行动就是要弥补上面所说到的缺失和不足。
例如面对公众对LGBTQ群体的无知,提高社群的可见度,澄清事实和真相,让这个社群发声,就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对于价值观的狭隘与单一,就需要跳出LGBTQ的议题框架,去倡导基于多元、平等、包容、公正的价值观。
对于思维方式的缺陷,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构筑公共理性,以理性对抗偏见,则会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那么针对外因,则要倡导从校园到社会的反欺凌、反歧视的舆论氛围、政策制度。
那我们具体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去做?
这里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图。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上有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什么样的主体,在什么场合下做出歧视性的行为。第二个维度是,此种歧视行为,排除的到底是多数强势群体,还是少数弱势群体。
黄色的渐变,则代表社会的强制程度。颜色从浅到深,代表从包容,到法律严厉禁止。
越是公共机构在公开场合,对于越弱势的少数群体做出歧视行为,就越需要社会和法律的强干预,以纠正这种不公平对待。
LGBTQ属于典型的少数群体,在纵轴的下端。那一个普通人,在私下只有一两个人的场合做出一个仇视同性恋的言论,和一个公众人物,在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共媒体上做出一个仇恨言论,社会的强制、干预力度是不一样的。
那下面列举的这些干预手段和措施,从上到下,干预力度也是越来越强。
首先是公众倡导。
如学校教育。现在有很多机构,一些学校、教师已经在自主的探索性教育、性别教育、酷儿教育等。
又如公众倡导,通过自媒体、传统媒体,通过影视戏剧,通过骄傲节这样的主题活动,通过我们今天这样面向公众开放的论坛,等等。新媒体时代有无数的可能性,值得大家去探索。
通过倡导,告诉大家,真实的LGBT社群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用一种多元开放的姿态去包容接纳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我们要用批判性思维,去反思一些定见,去发掘问题背后的真实的原因。
第二大类的干预,是政策倡导。
发现具体的社群问题;做调研报告,例如去研究社会中的欺凌、歧视,到底是什么状况,有多严重;分析具体的公共政策,找到当中的问题所在,究竟是立法层面的问题,还是执行的问题。
针对立法的问题,进行立法游说。立法游说又有很多手段,通过政府官员、人大代表、专家群体、媒体等等,今天不展开来说。如果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做公众监督,做影响性诉讼,又有很多具体的技巧和策略。
今天我的发言,是将LGBTQ作为受害者,来谈我们如何对抗外部的偏见与歧视;而很多伙伴都提到,比外部偏见更严重的,是对自己的偏见,是自我的认知和接受。大家今天来到这个论坛,是带着LGBTQ这个少数派的身份来的,而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性取向,还有各种各样的身份,有阶层的身份,教育的身份,职业的身份,等等。当我们基于其他不同的身份,成为一个多数派的时候,是不是也对别的少数派,有着偏见和歧视呢?例如这两天的活动里,一些伙伴提到拉拉圈子里,会排斥双性恋;在男同的圈子里,女性化的男同还要承受圈内人的歧视。
我们提倡批判性思维,我们要质疑、批判社会主流的偏见谬误;我们更要时时反思,追问自我,审视自我,直面自己内心的偏见,以更加包容、公正的心态,理性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正在报名!
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取报名表
大脑加速器
10月25日起,三周时间,区分观点与事实,学习论证基本常识。
C讲坛
10月18日晚9点,致力于家乡土楼保护的返乡青年林炉生与你在线分享返乡所思。
PlanC-Edu
Civic Education
Critical Thinking
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
或许你还想了解更多
批判性思维 八要素结构化归因
自我认知婚姻的意义性别偏见
思辨 X 赋能 X 改变
Change your mi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